如此一来,即便不提后天大道,就只是根据三千先天大道所创立的教派,就已经超过万数。
如此之多的教派林立,相互交流、相互指点、查缺补漏,所带来的提升远非闭门造车所能比。
在这一万多年间,通过论道交流,类似教义的教派之间,已经出现了高下之分。
有些教派被吞併,有些教派在壮大,变得愈发耀眼夺目。
只是四万多年下来,百家爭鸣的场景之浩大,完全超出了杨宣的预料。
“在这种情况下,儒家真的还有机会成为三大学说之一吗……”
杨宣坐在书桌前,回顾这些年洪荒东方的变化,脸上有一抹忧虑浮现。
按照原本的时间线,儒释道是日后最强的三家,但那个时间线上,都是凡人之间的学说。
但现在,有资格在洪荒东方开门立教,至少也得金仙修为,大罗金仙都不在少数。
佛门本就是洪荒大教,又有大兴之兆,想要在百家爭鸣的当中脱颖而出,轻轻鬆鬆。
道教说到底就是玄门,又是李耳开创,在百家爭鸣期间大方光明亦是板上钉钉之事。
孔子这些年的修为虽有提升,但也只有玄仙修为,想要在这种背景下脱颖而出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“杨师,老师让你过去一趟。”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子夏的声音。
四万多年下来,子夏已经从原本的童子,变成了器宇轩昂的年轻人。
但他眼中的灵动始终不变,依旧如年幼时候那般,对杨宣出手阔绰的杨师充满好奇,正微微歪著脑袋,打量著门內的杨宣。
“来了。”
杨宣颯然一笑,放下心中的忧虑。
佛门和道教来歷非凡不假,但儒家也並非背后没人,杨宣这个天庭、地府双大帝,现在也是儒家的代课教师。
更何况,孔子是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共同选择的人,即便不说两位圣人,背后也有截教和阐教可以仰仗。
这样说起来,孔子若要立下儒教,背后就有天庭、地府、阐教、截教四方势力撑腰。
最最重要的是,孔子乃是应运而生之人,得气运庇佑,其本身便有著非凡的悟性,又有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为其开智,这些年还有杨宣从旁协助。
虽然他的修为不太行,但是对大道的见解,可不见得比大罗金仙差到哪里去。
说到底,百家爭鸣比拼的是各家的教义,是对大道上的见解,而不是修为。
以杨宣对孔子和浩然正气的了解,不说拔得头筹,儒家脱颖而出绝对不成问题!
换言之,如果儒家不能脱颖而出,那就说明这天地有问题,是有人在崇中作梗。
杨宣没有多想,这些是圣人需要担忧的事情,他只要顺其自然就好。
隨后,杨宣跟著子夏,来到孔子的书房,自然而然地坐到孔子对面。
孔子见杨宣坐下来,脸上露出笑容,將手上竹简递过去,笑著说道:
“春秋三十五卷,如今尽在此书其中,还请杨先生帮忙看看,是否有什么疏漏。”
杨宣並未接过竹简,和后世的春秋不同,孔子如今所编著的春秋三十五卷,並非纯粹的文学著作。
在洪荒这个背景下,仅靠文学著作就想开门立教,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