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决定还是磨豆子做豆浆、豆腐脑、豆腐、香干什么的吃,另外高粱米和小米也可以磨浆子摊煎饼吃。
农家真的很需要一对中小型号的石磨。
裴长青想了想,“常用的好像得一吊半……到两吊钱。”
沈宁瞬间瞪圆了眼睛,“这么贵!”
搁现代你要跟她说一千两千的她觉得挺便宜,因为现代她有钱,对于存款来说一两千就是毛毛雨。
搁古代你跟她说一吊钱两吊钱,那可要亲命了。
她总共就那么二十吊钱。
算了,不买了。
裴长青看媳妇儿被物价吓到的样子笑起来,“对呀,磨盘算过日子的大件儿了,能传家呢,自然贵。”
像磨盘、农具、铁锅、大缸、牲口等,对现在的农家来说都是可以传家的大件儿。
天天用的东西,均摊到每一天就不贵了。
裴父和裴母一起回来,裴父挑着一担谷子,裴母则背着一袋子,腰都压弯了。
沈宁帮裴母把谷子放地上。
裴父略歇了口气,擦擦汗,还要再去挑一趟。
沈宁让他先歇一歇,喝碗水,又让小鹤年跟小珍珠去给爷倒碗水,放一勺饴糖捏一捏盐粒进去。
给裴父吃饴糖不是为了甜嘴,而是为了热量和营养。
庄户人几乎人人营养不良,低血糖也很常见。
重体力劳动者每天出很多汗,补充一点糖分盐分就能避免脱力。
裴父赶紧摆手,“咋还给我吃糖,不用,我喝水就中。”
沈宁:“爹,你干活儿出大汗会头晕,喝点盐糖水就好,没糖就算了,有就喝一点。”
裴父心里纳闷,她又不是大夫,咋知道自己有点头晕的?
小珍珠捧着大碗过来,举着,“爷,给你喝水。”
裴父还是不肯喝。
裴母小声提醒他,“你才刚不还头晕了?”
裴父:“那是踩秃噜了,一会儿就好。”
小珍珠二话不说,垫着脚就想给爷爷灌糖水,裴母赶紧托着碗底催裴父喝了。
果然裴父喝完盐糖水立刻感觉浑身有劲儿,头也不晕了。
路上他还琢磨呢,以前不知道老二媳妇懂挺多呢。
随即又想,小孙子能跟着他大伯偷学识字,那自然是随根儿的,老二两口子本身就脑子活泛,小鹤年才会这样聪明的。
想到小鹤年的聪明样儿,裴父又浑身带劲,要赶紧先帮二房把谷子收完。
傍晚裴大伯几个下地回来,也拐到裴长青这边来看看。
长辈关心小辈,再就是好奇裴二郎他们搬过来过得咋样。
看到院子坑坑洼洼的,也没个院墙,长辈们也觉得太过寒碜。
再听裴长青说房梁被蛀得有点厉害,他们也担心,忙进屋踩着桌凳瞧瞧。
这一瞧之下,裴大伯:“还是得赶紧盖新屋子。这么着吧,咱们过晌儿早点回来先帮二郎拾掇宅基地。”
裴三叔笑道:“行,大哥说咋就咋,明儿我就过来。”
裴四叔有点犹豫,他儿子少,想先收自家庄稼。
裴二柱因为媳妇儿说沈宁坏话,心里过意不去,“爹,我晚会儿回家,搁这里帮二郎刨刨地。”
就拾掇地基也得要些天呢。
裴大柱见弟弟主动帮忙,他也说留下帮忙刨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