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所修之法,更是有几分截教和阐教的影子。
能够对两位圣人所修的大道有所了解,这怎么看都不像是自行感悟出来的样子。
杨宣放下手中筷子,疑惑看向孔子,询问道:
“孔夫子,不知你师从何人?”
事实还真的如杨宣所想的那般,孔子的確不是完全的无师自通。
孔子认真回忆一番,摇了摇头:
“两位师尊的名號,我也不知晓,大约在三万年前的时候,我还是孩童之时,在村外的一棵柳树下遇到他们两位。”
“在两位师尊的教导下,我才有如今的根基,但在两万多年前的时候,两位师尊便离开此地,去了何处。”
孔子的言语中,既有感慨,也有缅怀,还有几分遗憾。
两位师尊……
听到这里,杨宣心中恍然,孔子的两位师父,定然是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这两位圣人没错了。
至於三万多年前的时间点,不就是杨宣前往火云洞,提出百家爭鸣的时间点嘛。
当时太上老君曾说,截教和阐教他会亲自去通知。
如今这么看来,太上老君是直接通知到了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头上。
只是不知为何,这两位圣人因何缘由,为什么会放下成见共同教导孔子。
“难不成是因为太清圣人?”
杨宣若有所思。
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都是圣人,想要让他们两人妥协,除了鸿钧道祖之外,估计也就太清圣人这个老大哥了。
理清这个思路后,仔细想想,倒也觉得不足为奇。
经过封神量劫之后,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两人关係多少有些微妙,加之元始天尊当初给西方二圣的承诺。
太清圣人或许就是想要藉此机会,缓和一下两人的关係,还能绕开元始天尊当初的承诺,延缓佛门大兴,可谓是一举多得。
孔子又不是阐教弟子,就算今后孔子给佛门造成巨大麻烦,元始天尊也不算食言。
至於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两人为何会选择孔子,这点都是不难理解。
虽然孔子不是纯粹的自学成才,但他的確是应运而生,乃是百家爭鸣期间的气运之子,
得天地钟爱,天生便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惊人悟性。
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既然要选择传人,最好的选择,自然就是孔子这个气运之子。
以他们的通天道行,现在又没有劫气干扰推演之法,想要確定气运之子將其找出来,那不是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嘛。
杨宣暗暗点头,基本確定了前因后果,但却並未太过放在心上,这些事情和他並没有什么关係。
他现在找到了斩出善尸,成就二尸准圣的企及,只要待在孔子学堂,处於浩然正气的滋养下便好。
在这期间,他所要做的事情,不论是推衍上品香火金身凝聚法,还是筹备传扬神道和香火之道的事情,都不会有任何影响。
於是,杨宣便在这间庭院住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