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家早就准备好了嫁妆,日子定在十月初二倒也不赶,等到九月二十八白家来迎接那日,一台一台的嫁妆从顾家抬出去。除了顾家给的嫁妆外,祁王府陪了十二台嫁妆,跟顾家亲近的田家、张家各陪了四台嫁妆。
顾家嫁女的排场极大,松江城里看热闹的百姓都
说,许多年没有看过这么大的热闹了。
送女儿出嫁后杜氏难掩伤感,白氏说笑话哄她,道:“当年安安出嫁也没这么大的排场吧,如今你家日子过得好了,是不是该给先嫁的安安补些陪嫁?”
杜氏擦眼泪笑道:“可别了,她那里的好东西多着呢,只怕看不上我手里这点金银铜铁。”
刘氏也笑着说:“那就留着给宁宁,也就十来年而已,日子也不久,你藏着的那些金银铜铁也不怕生锈。”
宁宁不怕大人打趣,她扑到祖母怀里,说:“您若是想小姑姑了,我赶马车带您去东辽城看她。”
杜氏抱着宁宁心肝儿肉似的喊:“还是咱们宁宁贴心,祖母的好东西以后都是你的。”
段氏站在一旁陪着笑,不禁羡慕起女儿来,她也羡慕两位小姑子,当顾家的女儿可真是好。
何止段氏,松江城里各家女眷谁不羡慕顾家的女儿们?
话又说回来,当不了顾家的女儿,当顾家的儿媳孙媳也是好的。
顾家只有一个儿子成婚多年,两个孙子年纪还小,等他们到成家立业还要等十几年。
十几年后,说不得顾家都成皇亲国戚了,只怕也看不上他们这些人家。
关内传来的消息越发吓人,皇子后妃,皇室宗亲,洛阳城里月月办丧事,疯得不像样了。
关内越是疯,祁王府越是稳当,松江城里有眼色的人家,都看出来祁王和祁王妃夫妻已经快走到紧要关头了,成不成,也就这两年的事了。
都是打机锋的高手,在场的贵妇人互相交换了个眼神,大家在想什么,彼此心知肚明。
白氏和刘氏彼此笑了笑,这些人呀,只看得见顾家蒸蒸日上,一点不知道顾大人夫妻俩对女儿是如何爱护照顾的。
要是在别的人家,生出个傻愣愣的女儿,早被丢到外头自生自灭了。
人家顾家能享女儿女婿的福,那是人家应得的。
顾佑安一点不在乎外头的人如何看她和周祈,她有限的精力只会投入到无限的战备准备当中去。
兵马、粮草、朝廷的最新消息,这些才是她最关注的。
除了战备之外,她还要抽空关心今年的秋收。
农庄大管事张贵巡视东辽城、东山港及松江城所有农庄会,回来禀报说,今年天气比去年炎热,除了松江城外其他地方的农庄用水没有那么方便,总体而言,今年的收成比去年约莫要减少两成。
两成,在顾佑安的预期之内,不会影响粮仓的库存。
张贵走后,顾佑安问刘忠:“关内秋收比咱们这儿早,朝廷的粮饷可送过来了?”
“还没有。”
“没有?”
按照往年的惯例,这个时候朝廷给东北军、燕州军、辽东军的粮饷应该已经在路上了。
刘忠道:“自东辽城那边港口通船后,咱们王府在港口附近建的粮仓都已满仓,一年内燕州军和辽东军不会缺粮。”
东北军若是断了朝廷的
粮饷,到时候可以从松江城送粮过去,一年内肯定也是不缺粮的。
这些重要数字都记在她心里,顾佑安大概算一算,道:“早不动手晚不动手,非要等到冬天?”
若是草原上冬天真
的碰上雪灾(buduxs)?(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