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蓝烬 > 第31章(第3页)

第31章(第3页)

望景厅里,此时仅有她一人,显得非常安静。她的心思不由得又转到了国内形势上。

就在这个月,即1930年的4月,阎锡山、冯玉祥和李宗仁三大军阀宣誓反蒋,中原大战爆发,大军阀们,在各地打成了一锅粥。

对于这种形势,此时李立山的城市暴动成为我党政治局的主导思想,认为可以借助军阀们无暇他顾的有利形势,掀起革命的高潮。接下来红一军团、红三军团成立,红三军团还一度攻克了长沙。然而,最终还是归于失败,革命的力量在这个时候,还是太弱了。上来就挑战反动势力集中的大城市,其实还是机会主义,试图毕其功于一役。

从思考中醒过来,李思华不由苦笑一声,自己都快成为工作的机器人了,脑子里已经没有了其它,喝个茶,说是放松,结果又兜回去了。

她不由吟道:“平生怀仗剑,慷慨即投笔。南登汉月孤,北走代云密。近取韩彭计,早知孙吴术。丈夫清万里,谁能扫一室。”这是唐朝刘希夷的《从军行》。

这时一个轻浮的声音响起:“唷,谁那么雄心壮志啊。”有人走进了观景厅,是个年轻的公子哥,应该是香港的富二代。他一眼就看到了李思华,居然是个清秀的女子,他眼中掠过一丝惊异,抬脚试图走近李思华。然后他突然就僵住了,两把冲锋枪(轻机枪)顶住了他。

他的额头一下子冒出了冷汗,赶忙叫到:“不要开枪!我没有恶意的!”这自然是暗处的保卫战士出手了。

李思华没有理他。她站起身来,兴致已尽,该走了。

等到他们走后,这个公子哥才松懈下来,一屁股坐到了地上,又赶紧爬起来,找了个椅子坐下,大口地喘着气,刚才可把他吓得不轻。

等他回过神冷静了下来。好奇心又起来了,那么大的威风,这究竟是哪路菩萨?喝个茶而已,居然有那么严密的保卫?居然都是轻机枪,而不是一般的手枪。在香港的富豪里,也没有听说过类似的。

他是香港富豪李煜堂的小公子,他所在的这个李家,这个时候可是香港的顶层富豪,李煜堂曾经短暂出任过民国的财政部长。所以作为李煜堂的公子,行事素来有点肆无忌惮。今天可算撞上铁板了。刚才的惊鸿一瞥,却让他对李思华留下了深刻的影响。那个女子不算很漂亮,不过清秀而已。但神色锐利,居然有英武之气。神态旁若无人,上位者的气度俨然。他自诩交游广阔,香港富豪家族没有不认识的,但从来没见过这个女人,她是谁呢?

直到两天后,他看到了报纸上的照片,认出来这就是他那天遇见的女人。他放下报纸,“原来是她,居然是她。”

李思华自己还不知道,“李思华”这三个字,近期已经是香港民间舆论的一个热点了,她已经在很多香港人心中,成为了一个传奇。

起因就是她带到东方来的那10艘巨轮,刚到的时候,业界都以为是美国公司的船舶,结果后来就有人发现,其实是华海航运在调遣这些巨轮,自然就有人打听。同志们觉得扩大一些影响力,有利于组织接下来在香港的一些公开活动,而让李思华有些名气,也是对她行动的一种保护。于是有些信息,就真真假假地泄露出来。

于是业界知道了那些巨轮,虽然是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的,但确实与华海航运属于同一个财团,一个华人参与和话事的安华财团。李思华的信息也就有一些被业界知道。而消息传出,就引起了香港媒体的巨大兴趣。

开玩笑,那是一个很多国人面对西方自卑的时代。居然有华人,还是女子,与西方富商合组财团,且成为财团的话事人,在美国纵横卑阖,打下了偌大的产业江山,已经成为美国顶流财阀中的一位。对于追崇财富的大多数香港人来说,这简直是一个神话。香港本土的富豪,相比之下无异于土鳖。

所以关于李思华的报道,最近充斥着香港媒体,当然大多数都是胡编乱造。不过昨天她因为准备返回美国的安排,去视察停泊在码头的两艘巨轮时,却被记者拍到了照片,一下子成为了诸多香港报纸的头版头条。

李家在香港非常低调,也很少有人知道李家的大小姐,就是现在的风云人物。得到李思华在香港的消息,上流人士们雪片一般的邀约,都递到了华海航运的公司处。不过李思华一笑置之,她去和这些资本家们应酬什么呢?

一些公子哥,知道她是一位年轻女子,还专程跑到华海公司楼下,希冀能与她见到一面,幻想着能得到她的青睐,那位李公子就是其中的一位。他们当然没能见到李思华。若干年后,李公子倒是见到了,不过当初他的仰慕,已经变成了惊惧——那是何等傲睨苍生的大人物!

等到后来,连港督也想见她一面。不过那个时候,李思华已经在返回美国的航程中了。

她在4月中启程返回美国,在5月中重新回到了德克萨斯奥斯汀。

在船上的时候,她重新思考了工业设备的获取步骤。最优先的等级当然是满足石碌煤钢化综合工业体系的设备采购。这一块,她打算让卡恩公司这个工业建筑商来主导。毕竟这是第一个大型工业体,如果全部依靠招聘美国的技术人员来拼凑的话,很可能做不好。而且危机的效果尚未完全发挥,此时招聘技术人员到远东工作,时机还不是很成熟。

目前美国的钢铁业,最主要的被摩根财团支持的卡内基美国钢铁公司垄断,其占据美国国内市场高达65%。但是李思华更加青睐美国第二大的钢铁集团,即施瓦布的伯利恒钢铁公司,因为美国钢铁公司是纯粹的钢铁业,而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支柱其实是造船的钢铁,它本身就是由美国造船公司改造而来。如果与伯利恒钢铁建立业务关系,有可能一举建立造船工业的基础。这对李思华自然有很大的诱惑。

但是最后李思华还是决定,主要看最后卡恩集团能得到的最优结果。两家巨大的钢铁巨头,都是东北部的美国财团们支持的,因此德州财团这种地方土鳖的协调能力显然有限,这也是她选择卡恩集团,来承担工业建筑商的原因,要依靠卡恩集团的能力和人脉,去完成这笔大交易。她可不想直接去面对摩根或者施瓦布这样的老狐狸。

她在美国组织的一个技术团队,已经通知卡恩集团,不需要最新型的设备,反而是以合适的二手钢铁厂为目标,最好是整厂拆迁。不过对于价格压得很低,她的人通知了卡恩集团,安华的判断是美国的经济危机正在深化,对钢铁的需求正在急剧下降,预计将是史无前例的下降,美国的钢铁生产,将大量过剩。因此安华必须实现低价,宁可多等几个月,相信不断发展的残酷现实,会让钢铁设备商们最终同意的。

李思华如此决策,一方面是为了省钱,她的资金从整体预算来看,缺口还很大,能省一点是一点。另外,如果购买到了整厂,其实投产的时间将大大缩短,因为是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流程,只是“异地拆迁重装”而已。因此,浪费一点时间,问题不大。

化工方面反而比较简单,即使是杜邦家族,在这个时代在化工领域的垄断性也还是有限的。尤其时代的主流是无机化工,核心就是三酸两碱,其最大的应用就是炸药。当然类似碱,在其它工业上的应用也很广。但是战争对行业的驱动性仍然是最强的。杜邦家族在这个行业占尽优势,要到1938年他们发明尼龙之后。在这个时代,在一战的战争驱动下,杜邦家族的资产才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战后的3亿美元。一战后美国军事急剧收缩,以炸药为主的杜邦,只能依靠非炸药业务的发展来平衡,到现在也没有超过10亿美元的总资产规模。

所以杜邦虽然很强势,但与摩根和洛克菲勒相比,在当前阶段还是很有差距的。

煤炭开采就更简单了。安华参股的比特卡勒公司,就能够自己生产相关设备。火电厂属于普通设备,生产商很多。

电力设备和输电网的解决也相对简单,因为在美国这已经属于极普通的设备系列。当然最好的是西屋电气,也就是后来的通用电气。这又是一个被摩根家族控制的大企业。在美国,摩根家族的阴影,几乎无所不在。

所以李思华一轮寻思,难度最高的还是钢铁厂,其它配套难度不大。不过,李思华印象中美国钢铁在大萧条中最高产量跌幅高达85%,是最凄惨的产业之一,所以她也不急,最多3个月,这些钢铁设备商,就该非常着急了,他们可不是一些人,非要到1931年底甚至是1932年,才觉得世界都完蛋了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