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、杨两人寻思了两天,最后还是同意了于学宗的建议,53军和38军紧急出动,到柴关岭替换67军,而所有的高级官员,都被要求到柴关岭观战,名义上是,了解敌军即西华军,其实大家都知道,这是让大家看了以后,能够为这个团体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西华军确实没有紧追,一直到8月10日,才进兵抵达柴关岭,80多公里的山路,几乎是一天才前进10公里。这个时候,53军和38军这两个军,早已在柴关岭驻扎,并建立了防御阵地,阵地非常开阔,便于士兵分散隐蔽,而战壕也挖得很深,两军缺乏钢材,却尽力地找了不少大木头,来作为战壕和掩体的支撑。于学宗不无凄楚地评价,大约有十年了,没看到有如此认真的战前准备。
这两三天,西华军的空军侦查非常密集,上午下午,都听得到飞机的嗡嗡声音,显然西华军正在搞清楚53军和38军的阵地部署。
万福林和孙未如神色严峻,在岭上观察着山下的动静。他们早已与王一哲详细探讨过鸡头关战役的经验教训,对于西华军的实力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。所以他们采取的对策是“前轻后重、广域部署、多条防线、迅速集结”。说白了,就是在最前线的阵地上,部署的兵力不能过多过密,主要起到警戒和短期抵抗的作用,等到西华军大举攻山,重兵再迅速集结增援前线,然后总的兵力比较分散布置,但通过战壕,在必要时可以迅速集结到某一个方向。
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堆高级军官们,在阵地西北大约相隔2公里多的一座山岭上,挖掘的隐秘战壕里观察,这里灌木丛密,不容易被发现,隐秘性很好,是个不错的观察点,而且后撤方便。张学良、杨虎城、于学宗也亲临现场,他们自己也想亲眼看一看,西华军到底强大到了什么程度。
陈赓正与1军军长黄敬、2军军长杨晨吾,协商着战役的部署,参谋部已经解读完空军侦查的结果,以及侦察兵的报告,敌军的部署大致已经清楚。
陈赓笑着说“鸡头关一战,东北军吸取教训了啊,这下子开始搞分散部署、机动防御了,有点蒋介石分进合击的味道。”
杨晨吾说道:“这也是因为柴关岭相对鸡头关,开阔得多。要在鸡头关,想搞这种策略也没有办法嘛。”
这一次的战役,将由1军和2军联合实施。
以三人为主,2个军的参谋长以及其它主要军官的商议之下,进攻的策略逐渐确定。
陈赓看了看时间,说道:“让战士们好好休息,炮兵群明天上午6点进入预定阵地,8点整,准时发起攻击!”
张、杨看着山下西华军影影绰绰的身影和布置,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。看起来今天西华军是不会发起攻势的,只能等明天看他们是否会进攻了。
第二天早上,一大群高级军官,不到7点,就来到观察哨,观察山下西华军的动作。
他们进入观察哨不久,西华军就开始行动了,他们注意到,西华的步兵以非常分散的散兵线,正在低身小步地攀爬山坡,向东北西北军阵地逼近,气氛开始紧张起来,张、杨两人都目不转睛地用望远镜观察着。他们知道,很快西华军就要开始进攻了,对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。
西华军步兵的前锋,在距离阵地大约还有1公里左右的地方,停了下来,他们匍匐在地,构成了进攻准备。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众位军官都知道,肯定要等待炮击后,他们才会冲锋。
低沉的尖啸开始响起,仿佛魔鬼的呼叫,让人很不舒服,大家的脸色开始发白,这就是67军所说的西华军的俯冲轰炸机了,对方的轰炸要开始了,这就是明摆着欺负己方没有太多的防空能力啊,这种轰炸机在高空(800米以上)投弹,己方确实没有办法,以前东北军的高射炮早在跑出东北时,就已经损耗殆尽,现在对于这种轰炸,只能硬挨。
轰炸机已经能看得到了,在空中占据了一大片位置,大约有六七十架的样子,这个规模本身就让军官们脸色更加发白。民国的各地空军出动,能有20架就是大机群了。
这些轰炸机开始俯冲,尖啸声响得让人发怵,感觉心脏都要挑出来,有些让人想呕吐。看着这些飞机俯冲到一定程度,就投下炸弹,炸弹再分裂成无数的小炸弹,让大家的心跳,仿佛都要跳出嗓子眼。
主阵地上瞬间被覆盖性地炸弹笼罩了,然后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,整个阵地烟尘一片,根本看不清阵地上现在的情况,但根据爆炸的目击效果,至少那些临时的堡垒之内的,是难以幸存的,一线的士兵遭大难了,幸好部署的人员不多。
他们还没有注意到,赤龙轰炸机群的投弹,其实是在主阵地上炸出了一个长方块的领域,基本清除了至少300米宽的阵地防御。
轰炸刚过,己方正待向一线补充兵员,就听到来自半山腰的“呯呯呯”的声音,西华军开炮了,己方的军官立即停止兵员输送,准备等待炮击后再行动。
第123章秦岭烽火(三)
这是怎样的炮击!包括张、杨在内,所有的军官,看到空中密集划过的流星群一样的炮弹轨迹,几乎都张大了嘴,震惊到失声。
西华军集中了超过1000门的M34高射炮,先是一分钟的急促射,在主阵地的大约1500米宽度,2000米深度这3平方公里的地域内,投下了12万发炮弹,平均一个房间大小(50平米)就遭到了6发炮弹的打击!
在这个区域内,所有的掩体、战壕,虽然用了大木加固,但绝大多数还是被摧毁了,基本上,这个区域已经不存在有组织的抵抗了。
震惊于西华轰炸合炮击的威力,只有少数人注意到,西华军步兵早就已经低速地低头小步快进,朝着炮击区域冲锋,当这一分钟炮击结束,他们距离主阵地,已经只有约400米左右。
1分钟过后,炮击的频率降了下来,然而炮击并未停止,而是在这个区域的两边,形成了两道弹幕,犹如一堵钢墙,让53军和38军对阵地的增援,根本穿不过这道弹幕!
有军官呻吟了一声:“徐进弹幕……”,到这个时候,这些军官都清楚了,在西华炮兵群的徐进弹幕掩护下,西华军的步兵,得以撕开了53军和38军的主阵地,而宽达1500米的突破面,足以让大部队通过,他们会在这片区域建立阵地,甚至继续向前突破,然后反卷,从后方打击53军和38军的其它防御阵地,战役进展到此,已经非常危险了!
接下来的几十分钟,他们就木然地看到,西华军迅速地冲锋进入这块区域,迅速在区域的东西两边设立阵地,准备守御这个这块将53军和38军阵地分割成两块的关键凸出部;而其它的西华军,则迅速冲过这块阵地,显然会在后方反卷攻击己方阵地。
他们也看到了,53军和38军组织了多次反击,可是对方的炮弹仿佛长了眼睛,总是能比较精准地打击到己方的突击队,显然对方的炮兵侦查观测组在进入阵地后,能够提供更精准的炮击坐标。己方寥寥无几的炮兵,每次一开炮,就会招来十倍以上的炮兵打击,很快就没有己方的炮击了,即使没有被摧毁,也再不敢发炮。
几十分钟过去,他们又看见对方的炮击向东西两边和后方延伸,其它的防御阵地也开始遭到密集的炮击,而那种低沉的尖啸声又在响起,那些死神又回来了。这让张学良再也忍受不了:“全面撤退!还打个屁!这都打得赢,那才是活见鬼了!”
旁边的军官们都在苦笑,还怎么撤退?不要说炮击还在继续,马上轰炸就要来。而且这个时候撤退,肯定马上就是全线崩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