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了民族大计,我不觉得我们今天的投降,是一种屈辱。不投降西华,难道我们要去投降蒋介石吗?如果不是那个王八蛋,我们东北军可能还走不到如此的绝境。”
张学良的眼睛里,都是泪花,他内心的痛苦、内疚和委屈,向谁说呢?
会议很快做出了决定,向西华投降。在西华军进抵散关后,张学良先带着大部分军队,直接向西华投降。而杨虎城率领少数部队先回返西安,控制住西安,避免骚乱,等待西华军进抵西安,再将西安交给西华军。
大部分的高级军官,都表示了同意。少数几个不同意的军官,打算自己走路。但也表示,自己不会给团体添乱,毕竟也曾经是这个团体的一份子。
南汉臣的电报,迅速发给了中央军委,按照军委的命令,一野的一只先头部队,轻装日夜兼程,在8月18日先期赶到了散关,陈赓也在其中,他代表西华军接受了张学良带领的5个军(已经不完整,实际上只有2个半军多一点了)的投降,而大部队,也在4天后,即8月22日抵达散关。
过了散关,就是宝鸡市,进入了关中平原,而宝鸡到西安的直线距离,不过是200公里,所以8月24日,西华军已经进抵西安,8月25日,张学良、杨虎城和于学忠,甚至是在榆林的邓宝山,几人代表陕西和甘肃两省,宣布易帜,归入西华治下。
西华军的26个师,源源不断地抵达宝鸡,然后从宝鸡分道进军,西线9个师共3个军,从宝鸡入甘肃,占领甘肃的各大城市,等到占领兰州后,再分兵三路,一个军驻守甘肃,一个军入宁夏,进攻宁马,占领银川等宁夏重要的城市;而另一个军则入青海,进攻青马,占领西宁等青海重要城市。东线17个师,即5个军又两个师,一个军北上延安和榆林,占领陕北;2个师镇守西安附近,而其余4个军12个师,进抵渭南、商洛等河南陕西边境,与国民党军队在两省边境形成对峙。
数十万地方部队,也大规模地涌入陕甘,他们将成为各个城市节点的主要保卫力量,迅速安定地方秩序,协助派遣的几十万干部,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西华体制。
川陕公路北段,现在已经是最重要的道路工程,日夜施工,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贯通,好形成四川与陕西之间的物流大通道。可怜的李涯,最近天天加班,不得休息。这段公路全长254公里,路程不是太远,不过其中230多公里,都是大巴山和秦岭的山路,施工的难度,确实很大,但这是压倒性的任务。
李思华心潮澎湃,她端详着地图,拿下陕甘宁青4省,人口并不是很多,青海和宁夏,这个时候不过是百万人口的规模,甘肃大约600万人,陕西人口也不足千万,4省合计只有1800多万人口,还不及此时的缅甸根据地,到1935年底,预计缅甸根据地总的移民1300多万,加上原居民500多万,差不多会达到1900万的人口。
相比之下,就显示出四川的重要性,在民国年代,四川的人口一直占全国人口的10%以上,现在已经超过6000万人,其实四川早在清朝嘉庆年间,人口就已经突破了2000万,如果不是清末民初的混乱,恐怕人口早已破亿。
不管怎样,再加上贵州和云南的人口,根据地人口的总规模,将接近1。3亿人,这几乎是日本的两倍了。这样比较的意义在于,西华要将这1。3亿人口,快速转变为类似日本的准工业化人口结构,能够对战争发挥重大作用的那种。这也是资源的最重要一部分。
按照她的计划,1936年再派少量兵力,就可以将新疆和藏区,纳入西华,这样就基本统一了整个大西部,西华将占据中国半壁江山,这就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最后准备了。
南京民国“总统府”,仿佛处于十级地震中,蒋介石的办公室,几乎所有的文件都被扔在地上,茶杯被砸了个粉碎。
蒋介石的怒火,几乎要冲破屋顶,“娘希匹”的骂声不绝于耳,秘书和护卫们都躲到一边,战战兢兢,不敢大声说话。
蒋介石的愤怒,一半是真愤怒,另一半,其实是恐惧。愤怒的是,张学良和杨虎城,与西华只打了两仗,就果断地投降了,整个战役的时间,居然只有不到45天,西华7月12日出兵,到8月25日两省就宣布易帜了。恐惧的是,西华的战力之强大,他已经通过在陕西的情报系统,了解到东北军、西北军与西华军的两战,确实是打得极为惨烈,两军可谓精华尽出,可是在西华强大的轰炸机和火炮组合下,根本没有一战之力,所以张学良与杨虎城,才早早地丧失了抵抗的意志,很快就投降。
现在西华在地域上已经大面积地与民国接壤,从河南、湖北到湖南,如果西华哪一天发动对民国的进攻,中央军加上那些杂牌军,能够挡得住吗?他现在一点信心都没有,实际上,内心很惶恐、很恐惧。
有人走进了他的办公室门口,他抬眼一看,是他的首席智囊杨永太。他没有说话,指了指座位,让杨永太坐下。
杨永太笑了笑,说道:“常公何须暴怒?眼下的局势,似危实安。”
蒋介石来了兴趣:“喔,愿闻其详。”
杨永太却没有详细解释,只是简单地说了2个字:“日本。”
蒋介石陷入了沉思,他其实也想到了日本,不过他有点担心的是,没等日本人和西华对上,西华先将他灭了,但显然杨永太不这么看。
杨永太轻轻地说:“日本人会比我们更急,他们野心勃勃,肯定看不得西华这样快速地崛起。而西华也肯定知道,如果他们立即进攻我们,就会引发日本激烈的反应,可能会立即开启与西华的全面大战,我看西华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,他们至少要巩固对西北的统治之后,才会考虑进攻我们。”
“何况如果西华开启统一全国的战争,英国必然激烈反应。就算英国不愿意出兵,但美国的反应呢?虽然有美国财团支持西华,但美国政府真的愿意中国统一?”
蒋介石忽然觉得豁然开朗,他频频点头,说道:“嗯,先让河南做好防御准备。在报纸上,我们要让人多多吹嘘西华要抗日救国。”
两个人对视一眼,哈哈大笑。外面的警卫和秘书们,这才放下心来。
第124章各方反馈与日本
不提西华对陕甘两省的全面进军,在8月25日张、杨等人宣布易帜后,消息立即轰动全国,可谓全国都沸腾了,西华既然占领陕甘,明显中国西部的半壁河山,就是西华为主了。这个崛起于“外域”的奇怪势力,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,先取西南,后入西北,势力扩张之快,简直让人瞠目结舌。西华会很快进攻国统区吗?这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热门话题,而由于西华是“赤色势力”,国统区的一些人,不免人心惶惶,蒋介石也不得不出面了几次,宣扬国统区“固若金汤”,安抚人心。
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,兼职的讲师、《纽约时报》驻华记者埃德加斯诺,激动地对系主任说:“这是中国的巨变!我要去西华采访他们的领导人,这个西华太神秘了,崛起太快了,简直就是传奇故事!”他恳求系主任帮忙,因为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,才能去西华访问到这些大人物。系主任想了好一会,对斯诺说:“我会帮你联络孙夫人,她就是宋庆龄,她也许有办法送你去西华。”
上海《申报》社,著名的外勤记者金华庭,对主编史量采坚定说道:“我要去西华采访,中国已然巨变,而我们申报居然还对西华,了解非常肤浅,这是不行的。只有对西华有足够了解,我们才能对国家未来的走向,有着清晰的认知。”
史量采赞许地点头,说道:“确实如此,以前我们有记者到过重庆,对于西华有初步的了解,但对于他们的高层,却完全没有接触,希望你此去,能够打开局面,我们可能要在西华那里设立记者站。另外,我已经求到孙夫人那里,请她写信给中共高层,介绍你去采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