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思华对刘尔崧说:“刘尔崧同志,你们必须先撤了,国民党军队已经大举出动,我们可能要和敌军周旋一阵,然后出城,我们需要把敌人的视线,从海船上移开,从陆路出城实施疑兵之计后,再到新界,不能让敌人注意到海运,否则接下来还是不安全,所以我们应该会在3~5天后,才会到新界基地,我们在新界基地,有接应的人员和小股兵力。请您到新界后,先组织和约束撤出的同志们,在新界,我们需要暂时完全隐蔽,不能暴露。”
刘尔崧是个极聪明的人,他也知道,现在这只小部队,需要摆脱他们这些“累赘”,才能有机动能力和敌人周旋,反过来保证海船撤离同志们全过程的安全。因此他走前,只是深深地看了李思华一眼,说了一句“新界再见。”运输队组织的马车,早已在附近分散等待,这个时候都集中过来,对人员进行转运。
李思华及剩余战士,去掉头罩,戴上军帽,完全伪装成了粤军,接近计划预定的部队汇合点后,又换装民服,然后隐蔽到达汇合点,今天行动的好处是,由于国民党大举上街,搜捕共产党人,因此多数市民都被吓回家了,也不敢上街,街上的人相对平日少了许多,这为行动增添了不少便利。
等她到达的时候,曹子卿和黄敬都已经在等候了,根据他们的汇报,他们都等到了国民党逮捕党员的时候出击,消灭了当面敌军,他们当然都是打着刘尔崧派来的旗号,但也有很多人不相信,因为他们和刘尔崧是熟悉的同志,尤其黄敬在总工会那里,那里的同志几乎都和刘尔崧熟悉,他们从来没有从刘尔崧那里,听说过这一只武装。
所以虽然这只武装救了他们,而且击毙了试图逮捕他们的国民党军警。但是要他们带部队去找其它的同志,还是很警惕的,不太愿意。黄敬他们可没有李思华这样的说服力,所以只好将拯救的这些同志,直接护送往海滩。正因如此,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,其实比李思华小队早得多。
李思华叹了一口气,只能说尽我所能,而人力终有尽时。
他们三人核对了一下,大约总共救出了300多人,其实曹、黄两队,只救出了100多人,而李思华这面,有刘尔崧引导,反而救出了200多人,其中大概七八十人是家属。到目前为止,队伍里没有人牺牲,只有3人轻伤,1人重伤,伤亡之所以如此轻微,主要是都实现了袭击的突然性。唯一的重伤员,是因为掩护被救的同志,所处的战位不利的缘故。2人轻伤都不妨事,重伤员已经随同被拯救的同志们一起撤离。
倒是在救援中,因为士兵们都不认识这些党员,只能发现国民党军警试图逮捕他们时,确认是同志才能发动袭击,因此这些党员中有3名同志牺牲,受伤的也超过10人。
曹子卿又汇报,完成救人后,他选择队伍中射术最好的一些士兵,组成狙击小组,对出动的敌军进行行进间的骚扰,不断以冷枪威慑对方,让敌军行进迟缓,不过也挡不了多久。
李思华点了点头,看了下怀表,说:“运输队马车送人,大概1个小时可以完成,海船会靠近到离岸边150米左右的位置,7艘渔船,每次至少可以转运140多人,每次10多分钟可以完成,总计3刻钟可以完成,所以总的时间,保守估计2个小时,可以将救出的同志完成全部登上海轮离开。”这是李思华从前世带来的习惯,她对时间精准的要求很高。
她接着说:“现在是11点过5分,按照敌军的常规速度,2个小时其实搜索不到海滩,但为了保险,让他们对敌军继续骚扰1个小时,然后撤回。”
曹子卿和黄敬去执行命令了,李思华又思考了一会,她在脑子里快速地核对了一遍计划执行到现在的情况,基本都还在预料之中。她走出房门,已经撤回的战士们都站了起来,他们的脸上满是骄傲,上午的任务他们执行得很好,自信心都有了。
李思华笑着对他们说:“不许声音太大啊,我们要继续隐秘,任务才执行了一半,所有人都好好检查一下枪支弹药,下午好好睡一会,养足精神,我们晚上再上演大戏!”战士们低声地笑了起来,欢快的气氛洋溢着。
第9章虎!虎!虎!
到下午2点,所有小队都已撤回,护送被救援同志的小队报告,已经全部完成转运,海船已经起航。
不过负责狙击敌军的几个小队中,又一次出现了一名重伤员,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狙击手,射击敌军的时候,也会碰上反应迅速的对手。每个狙击小组还是实行三三制,所以另外两人赶紧背着他撤离。轻伤员也增加了3名,其中有1名因为受伤在右手,其实已经不方便出击。本来欢快的战士们脸色上也出现了一丝凝重。这就是战争,总有流血牺牲。
李思华没有多说什么,战士们已经有自我调节心理的初步能力了。他们的隐蔽场所,离开英法租界的沙面岛很近,大致就在前世的文化公园一带。因为离开英租界近,也比较能够安全。国民党军警,肯定对于在英租界附近行动是有顾忌的。这个场所的屋舍看上去并不大,前院也不大,不过后庭很深,多数战士都在后庭倚靠歇息。
4月的春天,广州的天已经黑得很晚,而且计划要打英军一个措手不及。所以行动的时间也定得比较晚。
夜幕降临已经是7点过了。按照侦查员们的汇报,国民党军警发现对手消失后,主要还是搜索他们掌握的以前那些共产党员的住所和办公场所,他们肯定没有想到,很多人已经从海上撤走了,海滩留守人员,到现在也没有看到他们的影子。
吃过晚饭,战士们继续休息。不过到了8点后,大家都准备起来了,认真地反复检查待会要携带的武器弹药,参谋组负责后勤和转运的人员早已出门,马车散布在附近的几个地点,他们要提前去指挥安排。有的战士念念有词,他们还在反复记忆着计划中安排他们的任务和步骤。
9点不到,第一批人员潜出,他们是最精锐的一批,会潜伏到英军和法军军营附近,监视好计划路线中的沙面岛2座桥梁,守卫以及军营的各个进出口,一旦大部队到达并发布命令,立即争取轻声击杀守卫,在不惊动英军的情况下,掌握以上要点。
李思华还是觉得可惜,训练的时间太短,她手下还没有那种可靠的特种战士,否则直接潜入英军军营,几个炸药包和手雷,就能把他们全部干掉。所以思忖再三,还是采用了现在的方案。这就有风险,如果在先头部队控制的要点弄出了枪声,可能就会让英军醒来警觉,那就可能演变成强攻,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比较大了。
10点,李思华和曹子卿对视一眼,站了起来,全体战士也都站了起来,他们已经全副武装,枕戈待发!“出发!”她直接命令。
10点20分,他们已经到达沙面岛桥梁处,路上虽然潜行,但还是碰到了几个提着灯的行人,广州实在人太密集了,何况是租界附近。他们惊讶地张大了嘴,这些人穿着好像是军服,但每个人都带着古怪的头罩,看不见面目,夜色下差点以为是撞鬼了,让他们吓得魂都要飞了,战士们用粤语斥责:“不想死就赶紧到边上去,不许嚷嚷!”行人们胆战心惊地跑开了,第二天看到报纸他们才知道遭遇了“超级大盗”,他们居然能够保住命,真是祖宗保佑。
到达桥梁边上潜伏下来,时间似乎过得很慢,很多战士都觉得自己的心在怦怦跳,他们还没有那么老练。
10点30分,李思华发布命令:“过桥!”。其实已经潜伏的先头部队听不到她的命令,不过事先已经规定好10点半发动。主力部队立即以三三小组的形式开始冲过桥梁,这时候突然大家都听到了清脆的一声枪响,李思华心里咯噔一下,喊了一声:“加快速度!”
冲过桥梁,就可以发现先头部队已经控制了桥对面,守卫横尸在地,只有3个人,小队的队长跑上来汇报,他面色有点羞愧,说刺杀一个守卫的时候,他已经掏出了枪,在死前还是挣扎着开了一枪。李思华顾不得别的,对曹子卿说:“按计划行动!先快后慢!”
曹子卿领会她的意思。按照计划,英军是一个不满编的连,100人出头,所以由李思华和黄敬带领2个最精锐的排对付,而法军则只有30余人,大致是一个排,所以由曹子卿带领剩下的一个排攻击。他知道她说先快后慢是先急促行军,因为到军营还有几分钟的时间,然后在接近军营的时候,要低速隐蔽潜行,观察敌军动向后再开始攻击。
双方分头带领队伍急行军,夜色很深,幸好战士们都已经在脑子里,不知道对路线重复熟悉多少遍了。所以虽然有点看不清,但基本还算顺利。
小跑了几分钟,李思华虽然心里有点急,但也没有让战士们放开来跑,必须保持体力和反应力。接近军营300米,她一挥手,战士们都慢了下来,并向边上散开开始潜伏前进,潜伏行进很慢。
过了一小会,提前潜伏的侦查人员已经找到他们,汇报说枪声响起的时候是有几个人,大概是军官出来张望了一下,但接下来军营内无异常,英军并没有开始整备,李思华这才放下心来。
她想着,白天国民党清共的时候,城内枪声四起,沙面岛上可能也有听到,至少他们知道今天城内在清共,所以偶尔一声枪响,可能他们以为还是在附近,清共所发生的冲突,并没有联想到桥梁守卫被袭击,否则他们至少会联系守卫询问,这也算是有点侥幸了。在半殖民地的舒服日子过久了,英军的警惕心并不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