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贴吧 > 第95章(第3页)

第95章(第3页)

在日军行进到学校更前的时候,暗哨已经发现了他们,打出了信号弹。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学校“守备队”都提起了精神。

敌军行进到接近300米,又开始趴下了,就在这个时候,“开火!”听声音,有4挺重机枪开始扫射,日军过来的整个扇面都被弹雨所覆盖!有些未及时趴下的日军,立即被射杀!而趴到地上的很多日军,同样被子弹击中,惨叫声开始伴随着枪声。

山本急叫“九二炮准备!”,同时开始指挥部队反击,日军的准备,按照日军的标准,是很充分的,掷弹筒和机枪也配了不少,日军的还击,立即就让战场变成了白热化!

第154章经济绞杀战(二)

这样的对射,日军相对要吃亏一点,因为学校这面门前有条下水沟,此时没有水,正好成为了简易的战壕,而日军只能在趴在地面。

日军的九二炮还没有开火,在学校内部的迫击炮倒是已经开火,至少有6门以上,山本判断,这让他痛苦地锤了锤地!对方的火力,远远超过了他与松崎的预计!

虽然日军是散开的,又趴在地上,对方的拍击炮的攻击效果也只能算一般,每颗炮弹落地的杀伤面积都是有限的。但毕竟不能这样被动挨打啊。

两门九二炮已经开炮,其中一发炮弹准确地射击在了大门上,炸出了一个大洞。山本精神一振,他命令前锋冒着弹雨,向前接近西华军阵地,安排松崎带着另一队人马,从右方迂回进攻,然后全军展开多点渗透进攻,从而打乱敌军的防御,发挥日军擅长小班战术的特长。

日军常用的用正面进攻战术,是用机枪压制,将敌军从掩体中赶出来,再用步机枪联合击杀敌人。这种战术与欧美是有区别的,欧美侧重于主要用机枪杀敌,而日军则重视步枪,除了一贯地节省弹药的要求外,主要还是日本的机枪设计不灵,尤其是主要使用的“歪把子”即11年型。这种机枪遇到泥土灰尘必然卡壳,百试百灵。

现在的战场上,敌人的迫击炮不断轰击在日军的阵地上,加之重机枪的射击,到处都是沙土,日军携带的歪把子就更不好用了。

所以这个时候正面进攻,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机会,山本的目的,一方面是吸引敌军的火力和注意力,为迂回的部队创造条件。另一方面,他也只能让部队前进到距敌200米之内,以及多点的进攻,利用日军老兵精准的射术,大量击杀敌人的士兵,打乱敌军的通讯指挥体系,以及火力支撑体系,才有一线胜机。

对面的西华军指挥官,是特种一师的一个营长章天调。

他此时也在暗暗吃惊,对面的日军很强啊,就算在夜色中,射击也非常精准,完全不逊于用充足的子弹喂出来的西华特种战士,已经有多名战士中弹。

他注意到敌军加强了进攻,狞笑一声,这正是他期待的,他娘的,知道我们有重机枪还敢进攻?

他沉住气,等到最近的敌军已经攻到约150米的地方,才命令“重机枪开火!”他命令的不是已经开火的那4挺,而是一直在侧后,没有开火隐蔽的6挺,他们在掩体中一直静默。

这下子,十挺重机枪的火力构成了一堵密集的火墙,根本没有日军能够冲过来,他们一批批的死去!山本又恨恨地重重锤了一下地,他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种“小战场”,居然有如此密集的火力!

这些日军老兵确实坚韧,没有在重机枪火力面前崩溃,他们趴在地上,尽量地瞄准暴露出的重机枪火力点射击,这很难,因为步枪的射程相对火力点的距离挺远的,子弹会有点发飘,但各个重机枪的钢制挡板前,还是不时响起子弹击中的“砰砰”声,至少有两位重机枪手中弹,被副射手替换。

突然右侧枪声大作,日军迂回的部队开始攻击,他们非常凶狠,下了死决心,分成了多个攻击小组,用简陋的地形掩护,形成了多点非正面的渗透攻击,西华军的右侧防线,一时有点摇摇欲坠!

然而,身后军号响起,冲锋的声音响彻战场,西华的援军!山本回头看去,脸色变得惨败,冲锋过来的,至少有2000人左右,加上当面的数百西华军,日军已经处于劣势!

日军一向崇尚进攻,看不起防御。山本犹豫了一下,如果撤退,这一次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会是什么?不如光荣地战死吧?

他站了起来,挥动军刀:“天皇万岁!万岁!万岁!万岁!”这就是日军著名的“万岁冲锋”,他身后残余的日军,有的叫着“万岁”,有的喊着母亲和妻子的名字,疯狂地朝着冲锋过来的西华军反冲锋,对于迎面射来密集的轻机枪子弹,似乎完全看不见、也不关心。

整个战斗之半个多小时后结束,全部约1200名日军,只要不到十几名逃跑了,西华军也有200多人伤亡,算是蛮大的牺牲了。松崎本来已经逃出战场,但他自杀了,因为此次的失败,无疑他的责任最大,估计回去也会被自杀,还不如自己光棍一点好了。

冯至安放下手中的望远镜,这场战斗结束了。

这是让他触目惊心的战斗,双方的火力极猛,战斗意志极强,作为一个老练的军官,他还能看得出他们的战斗技巧,都是第一流的,在战斗中稳定沉着,非常擅长利用地形,彼此毫无慌张,都是战斗到最后一刻。

他对比了一下自己手下的军队,摇了摇头,差距太大了。

作为37师的师长,昨天晚上,他不顾手下军官们的劝说,亲自带着警卫排,抵近侦查,这也是国战,他怎么能够放心呢。

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场“现代”战争,火力、战术、单兵素质、决死的决心,都让他心头发沉。这是远在29军之上的战力。

“真是羡慕西华军啊。”他对警卫排长说了一句话后,再没有说话。

梅亦奇看着手中的信,沉吟不语。他是青华大学的校长。

他手中的信件,是在西华科学院任职的一位老朋友的来信,劝告他中国大势已定,大学为国家人才基地,是新中国的元气,他身为青华校长,责任重大,华北局势紧张,早迁为妙,但是迁往之前几个学校计划中的长沙则毫无意义,那意味着青华校管当局,继续站在蒋介石政府的一边,对未来青华的格局殊为不利。中国的形势已经明显,蒋介石政府绝不可能成为西华的对手,而以老友在西华所见,可以预言,日本人也非西华的对手。

青华也好、邶大也好,均非蒋介石政府的嫡系,未来在南方,并不能得到很大的支持。老友盛赞了西华在教育上的大手笔,告诉他西华现在单单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高级人才,就超过了1。5万人,而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,已经涵盖了根据地的每一个儿童,现在是强制性的八年制义务教育体系(小学5年初中3年)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