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原莞尔等参谋本部的重要干部,最近也是跑遍了日本的军工生产单位。不过他们比李思华要轻松,因为日军的所有军备生产,都集中在了20余家日本的“军工复合体”上,这20几家财阀,基本上就是日本统治阶级最根深蒂固的一部分。
对于李思华前世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来说,这二十几家日本企业基本上全部耳熟能详,这是让李思华特别痛恨的一点,这些财阀和企业的身上,沾满了几千万中国人的鲜血,他们财富的起家,也都是从侵略和掠夺中国而来。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中国人的清算。算
让我们看一下这些在中国人白骨之上建构起来的日本“著名品牌”,以及他们对日军屠杀的贡献:
三菱:这是罪孽最深重的一家。它几乎参与了日军所有重要武器的制造,包括军舰、战机、坦克,单单战机在二战中三菱就造了1。2万架。日本在二战中的主要战机,零式、97重轰、96重轰、97轻轰,几乎都是三菱设计的。
川崎:飞机和航母,它是日军航母的主要造船厂。25艘航母造了20艘。
富士(安田):飞机主要生产厂,生产量高达全日本31。7%,二战光是发动机就造了44100台。
日立:97中坦和飞机引擎(约1。2万台)。
松下:军用通信、机关枪子弹。
五十铃:装甲车、卡车、牵引车。
日野:发动机、坦克、军事车辆。
雅马哈:螺旋桨、航空部件。
尼康:望远镜、瞄准镜等。
丰田:军用车辆。
立邦:毒剂和毒气。
所以日军的战备,全部交给了这些财阀企业,他们再去组织自己的生产,例如三菱,它的基础工业就是钢铁、铝业和化工,其实就是军事基础工业。主要在企业体系内部,消化军事订单,完不成了,再发包到社会上,或者扩充人力。现在这样庞大的订单下,他们当然要拼命扩产了。
为了侵华,日本各界都已经豁出去了,财阀们也有心理准备,不过当他们看到军部的订单的时候,还是个个都倒吸冷气、面露难色,太疯狂了。
日军1937年订单的重要部分包括:
手枪6万把;步枪120万支;军刀6万把;刺刀120万把。
轻机枪1万挺;重机枪1万挺;掷弹筒1万挺。
各型步兵炮、曲射步兵炮、坦克主炮、反坦克炮、高射炮、加农炮、榴弹炮、野炮、山炮约5000门。
战车(即坦克)1000辆。
航空:飞机机体5000个,发动机6000个,也就是要战机5000架。
弹药:25万吨。
海军:战舰187艘。
整个1937日本军备订单的亮点,其实就是航空,此时日军的“简陋”然而战力不错的飞机制造业确实发达,三菱、安田等多个财阀都有生产能力。不过这个订单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弹药的规模,日军远远低估了与西华作战的火力强度,25万吨只是西华预计未来4个月的产量,是远远不够的,但这对于此时的日本来说,已经是重无可重的负担了。
在李思华前世,1942年,日军的弹药生产量,不过是12万吨,那个时候太平洋战争,已经开始。现在的订单,已经是石原等人,充分“高估”西华的武器弹药的考虑下决定的了。
三菱的家主,直截了当地告诉日本军部,这个订单的后半部分,1937年日本是无论如何完不成的,就连钢材都不足,由于美国废钢铁现在的供应量有限,1937年全日本的钢铁产量只有550万吨,在海军占掉了大部分的情况下,其余根本不敷用量。
所以日本军部与财阀们研究下来,比较宽松的还是飞机制造,毕竟主要使用的是铝材,美国的供给还是充足的,按照军部的要求,将尽快扩大最新式零式战机的生产量。至于需要钢铁的坦克等的生产规模,只能是计料下锅。不过飞机的扩产能,也很难非常快,生产线和工人都是问题,军部只能逼迫财阀们动员一切力量。
日军的大订单开始执行,日本的财政立即“爆仓”,不仅军费占财政的比例立即突破了90%,已将拉到了最高。所以立即追加了大量的公债,不过在国际上,日本公债已经臭大街了,国际投资人,开始对西华的力量有所了解后,没有多少人,敢在日本身上投重注,尤其是知道日本军费,已经占到了财政90%以上之后,都觉得这个国家已经疯了。
西华通过安华财团,也在美国做了很多不露声色的宣传,将日本的缺陷和弱点,宣扬得人所尽知,最喜欢对外投资的华尔街金融家们,也都知道日本就是个大坑。
日本的公债,只能是面向国内、朝鲜和东北,其实也没有人愿意买,不过日军现在是完全撕破了脸,强制不管是国民还是“非国民”,都必须购买公债,“为天皇效命”,尤其是朝鲜和东北,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和横死,日本人欠下的血债,又增加了一部分。最倒霉的就是那些被日本骗到东北“建国”的犹太人,由于有钱又弱势,被日本人盯上了,惨不堪言。后来消息传到巴勒斯坦,让古里安等犹太领导人,都对日本人痛恨不已。
这个时候的日本军工战备,就像是一架缺少润滑油的机器,“工人”让它拼命加速,但由于缺油导致机器火花四散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让机器散架或者爆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