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笔趣阁 > 第21章(第1页)

第21章(第1页)

关是关税,这是国民党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,占其全部税收的60%。关税来自于进口,所以进口越多,关税就越多。因此国民党毫无保护民族产业的心思,别国越是对我国倾销,他们收到的关税越多,屁股先天就坐歪了。

盐是盐税,占其全部税收的20%~30%。人都要吃盐,把握住盐场和贩盐的主要通道,就可以收取高额的盐税。

统是统税,即出厂税,算是对工业的税收,尤其是对出口的大宗物资的税收,例如桐油、猪鬃等的出口税收,也占到全部税收的10%~20%。

上述三大税,就占了国民党政府全部税收的90%。国民党的反革命军队,就依靠这三大税作为资金来源。

李思华看到大家露出惊异的神色,笑着说,是不是感觉到很奇怪,应该是主要税收的农业税呢?国民党居然有这样的好心思,居然不收农业税?

当然不是,只是国民党中央无法收得上来而已,这一块是地方势力的禁脔。国民党强行去收,就是动了人家的奶酪,当然不会配合,导致花费巨大,还收不上了几个钱。难道让国民党中央的税官,跑遍全中国,挨家挨户的去收?对他们而言,征收成本和征收难度过大。

所以国民党政府,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固,就把收取地方税的权力,名义上渡让给了地方政府。这些地方政府,其实就是地方土豪劣绅和军阀豪强等最反动的阶层聚合体,他们以此权力,对农民等底层人民敲骨吸髓。目前国内多数县域,对农民的税收高达全部收成的60%以上,甚至在此基础上,还收取各种苛捐杂税。农民为什么活不下去,革命的火花实际上一点就燃,就是因为这种情况。

所以国民党是通过默许地方反动势力盘剥百姓,换来了这些地方大地主和豪强等,对国民政府的支持。从税收上,我们就可以再清晰不过地了解,国民政府的反动性质。你说他们怎么会关心农民的死活呢?反正也不能从农民那收到农业税。你说他们怎么会关心发展民族产业呢?国内做强的话,反而会导致他们的关税收入减少。税收就决定了这是个洋人的买办政府。

这一番分析,让大家恍然大悟。以前大家有些奇怪的事情,从这个角度分析,就一点都不奇怪了。例如他们签订一些明显是有利于洋人而不是国民的卖国协议,以前还奇怪他们为什么这么做,所有国人都反对啊?现在就明白了,其实这些条约协议,反而对他们有利,可以获得更多的税收,他们某种意义上,是靠卖国活着的。

李思华继续说,所以根据地政府的税收,当然不能是国民党这样的。税收取之于民,才能保证政府是站在国民的一边。我们的税收应该是怎样的呢?

例如在农业方面,我们不能不收税收,不能不收公粮。否则我们没有财力,尤其没有粮食,军队如何打仗?政府如何行政?但是大家想一想,按照3亩地假设的900斤稻谷这个例子,600斤为保证农民基本收入的份额,我们收差额300斤的60%,即180斤,那么在整个900斤中,占的比例是15,即总收成的20%,相比国民党地方,超过总收成60%的盘剥,只有原来的不到13,这是不是天差地别?农民会拥护谁?这就是我们根据地的执政基础!

正因为这个原因,所以李思华是反对所谓“减租减息”的缓和性政策的,因为这将导致农民的负担仍然过于沉重。减租减息下,地主仍然要收取总收成的20%到30%,加上政府收取的20%,那么农民总收成的40%到50%将被拿掉,这个比例对于农民的负担可想而知。所以这样的“统一战线”,李思华当然是绝不愿意采用的。

除农业税外,各行各业都需要缴税,税收是国民对国家的基本贡献和基本责任,要逐步教育人民,纳税义务和纳税光荣的思想。国民贡献税收,国家才能以此去组织建设军队、去建设公共设施,去发展大工业体系。国家因为税收强大起来,国民才有真正富裕的机会。

国民党没有基层管理的能力,只能去投靠洋人,获得关税等收入,来豢养自己的政府和军队。我们则完全不同,立足于中国人民的基层之中,税收来自于国民,因此必然站在国民利益的一边。

对于工业品,税收方向是增值税,工业品生产往往是多个环节,原材料购买、零配件是其它工厂生产的、油料、辅料等又有其它的来源,所以每个环节收税,下一个环节就免去以前环节已经收取的税收。

对于物资供应即普通商业,例如屠宰供给肉食,例如粮店出售粮食、例如餐馆供应饭食,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税收比例。

我们的基层管理能力,就必须要达到这样的程度,让这些税收都能收得上来。而这些税收,相比国民党地方势力对他们的苛捐杂税,我们的税收实际上是让他们的负担大大下降,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欢迎。

对于进出口,我们也要收取关税。当然为了低调,可以换个名字。但实质是一样的。尤其是资源的出口,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高税率。但工业品的出口,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应不同的税收。对于资源的进口,应该尽量低税收,弥补岛内资源的不足更重要。

谈完税收,接下来就是大家最陌生的一个领域,货币、金融和银行。

李思华开门见山地指出,我们要逐步建立自己的货币。民国目前尚无法定货币(前世国民党政府是到1935年才发行法币的),所以社会上的实际货币是银两或者银元,这种白银本位制,在现代国家中是很不正常的,也潜伏着巨大的弊端。

弊端自然是因为孱弱的民国,并没有对白银的定价权。试想一下,如果美国或者英国宣布,大幅收购白银,那么国内的白银就会流向西方,导致社会上白银减少,于是物价就开始腾飞,这就是通货膨胀。中国国民收入本来就微薄,物价高涨会带来什么?当然是吃不饱饭,社会各行各业也会大量倒闭,国民经济被严重破坏,国外的工业品,反而会以廉价掠夺我国市场。

这种情况早晚会发生,国民党政府会选择何种策略来应对?一定是发行法币。让民间不再用银两,将白银都用法币买过去,增大自己白银的储备量,也减少白银价格动荡,对社会经济的影响。法币发行有积极意义,但纸币可以无限发行,国民党会那么守规矩,有多少白银就发行多少法币?想都不要想!

所以货币也是一种战争手段,是金融战争的基本工具。我们要以对待战争的态度,来对待货币。不能让这个犀利的武器,被敌人或者帝国主义所掌握,用来打击我们的经济。

我们必须发行我们自己的工具。短期内,应该发行银元。银元能够实现一定的价格杠杆,比起让民间直接使用银两划算。目前美国的技术,已经能够实现含银量72%的银元与银两等重。我们将努力获得这一技术,用来发行我们自己的银元。当下则可以从广东,获取现有铸造银元的技术和设备,尽快发行,建立起信誉来。

大家要明白,发行银元是种短期手段。因为根据地尚未稳固,如果我们直接发行纸币,不会得到各色人等的信任,纸币很难马上让大家都用起来。纸币的发行,必须等待根据地政府具备足够的信用。

未来我们是一定要转向纸币的。正常发行有信誉的纸币,要么是国家信用够强,要么必须挂钩足够的贵金属,即黄金或白银。最初的美元,是有相当于40美元的黄金,就发行100美元的货币。毋庸讳言,根据地只是一个海岛,在外贸上,我们发行的货币是不会形成足够信用的,纸币只能在根据地内部或者少量外溢使用。

就根据地的条件而言,挂钩贵金属也不现实,我们现在拥有一部分黄金,但那是要实施美国计划用的,到时绝大多数都会兑换成美元。白银的拥有量,我们就更加少,目前只有一些缴获的银两和银元。所以用黄金或白银储备来发行对应数额的法币,这条路我们至少暂时是走不通的。

就像船舶要停泊稳当,必须下锚一样,发行纸币,也必须有锚,贵金属不行,那么我们发行纸币的锚是什么?在根据地获得足够信誉后,也许可以实物为锚,例如每一元纸币对应管制物价的大米若干,或者橡胶若干,或者其它产品,我们将一些重要物资产品的储备总和起来,加上拥有的贵金属,作为发行纸币的锚。现在这还是一个初步设想,需要同志们对发行纸币的方案不断研究,最终得到可行的计划。

以实物为锚的可行性,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管制住各种重要物资的价格。如果价格是稳定的,对应数量或重量的物资是一定能够拿到的,有了这两条,我们发行的货币就具备了最基础的信用。而且我们必须建立起储备的机制,包括全岛的仓储和物流体系,仓库里的实物货物,就是我们货币的本质,而货币,则是我们仓库里实物货物的权益凭证。

货币不仅要发行,还要让货币流通起来,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工具,那就是根据地政府自己的银行。

我们推演一下银行的运作。人民工作,获得收入,生活以外多余的部分存入银行,因为银行具备可靠的信用,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。银行获得的存款,可以贷款给可靠的发展项目,例如政府以税收担保的公共设施建设,例如造船企业根据订单需要的造船费用,或者是我们要建设的石碌铁矿为基础的钢铁厂等等。

这样,银行不断吸纳存款,自身靠贷款与存款之间的利差获利发展。而民间的剩余资金,就被银行统合起来,提供给合理的发展项目,让他们能够获得必须的大额资金,投资发展。

银行这种金融的中介体,是我们发行货币,不管是前期的银元还是后期的纸币,都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。我们不能容许私人的银行,来代替了我们自己的银行,那意味着我们让渡了重要的金融权力,让别人来通过金融,剥削我们的人民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