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笔趣阁 > 第24章(第3页)

第24章(第3页)

⒁交通;⒂无线电通讯。

包括军工三项在内总计18个大的门类,当然这些大门类之下,有非常多的小门类,单单一个机械制造,从工业母机到各种专用生产线,至少可以分出几十个小门类。

第二类是重要性相对低一些的轻工业,主要是民生工业。轻工业主要包含两种,一是以大农业即农林渔牧的各种初级产品作为原材料的,例如纺织、食品和造纸业。二是以重化工业的产品作为原材料的,例如自行车、手表等。

这两类中包含的具体门类,那就太多了,重要的包括食品加工和包装、纺织业、制糖、食用油、造纸、金属制品、文化用品、玻璃和陶瓷用品、皮革、家具、饮料等等。

李思华知道,在重化工业领域,有了资金后,她的计划也只能是在危机期间,才能够购买大规模的工厂和生产线,平时太引人注意。总体上她的计划,在重化领域,追求的是全而不是大,也不是深。国家的底子太差,她的计划也只能是先打下基础。

至于二战前后重要起来的一些产业,例如无线电通讯、雷达、电器制造、半导体等等,除了无线电外,其它很多科技,还没有具体的影子。只能是先筹备,搜集一些早期技术研究的成果。总之,还不是当期的急务。

当然,就算美国计划成功,资金也没有那么多。按照她对重要工业门类的梳理,上述这个“打基础”的采购,可能就需要2000~3000个工厂,如果现在繁华阶段在美国,平均是80万美元一个小厂,在经济危机阶段,假设对于破产工厂,能够以20万美元一个收购,即打了75折,那么也至少需要5亿美元。全部收购,如果在破产高潮的3年内完成,那么每年需要1。7亿美元,高峰的1930和1931年也许每年就需要2亿美元以上的收购资金。

再考虑到聘请技术人员、熟练工人,运输安装,以及10个师的武器弹药、本土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教育训练等,至少还要加上2~3亿美元。所以要达到理想和完美的效果,需要的资本总和会高达7~8亿美元。

压力如山,李思华自嘲地笑了笑,我能赚这么多钱?前世也没发现自己有赚钱的天赋啊。不过她振奋精神,自己就不是来赚钱,自己是想办法来抢钱的,到了此世已经有证明,自己很擅长抢钱。

三年时间,8亿美元,李思华嘀咕着。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人知道她心中的野心,肯定都认为她绝对是个疯子。因为1929年美股达到当时的历史高峰时,总市值不过六七百亿美元。

4月17日,船只正在通过巴拿马运河,李思华从船上望去,心里很有感慨。这条运河被称为“世界桥梁”,是十九世界西方列强在美洲争夺的核心要害之一,美国、英国是主角,但法国、德国也加入了争夺。不过发展到现在,美国的优势越来越明显,对于巴拿马运河的独占权,已经近在咫尺。一切都是国力变化导致的,美国越来越强大,而英国越来越力不从心。

巴拿马运河一带,是热带气候,潮湿闷热、丛林密布,让人很不舒服。希望抵达墨西哥的时候能好一点。对于同志们来说,巴拿马运河很壮观,但对于习惯于前世中国种种巨大工程的她来说,很快就失去了兴趣,回到了船舱。

前期经过香港同志们的努力,已经购入了当时英国和意大利合作的最先进的远距离定向通信系统,在海轮上设立了长波电台,使得她可以与海南根据地保持联系。

阅读着来自海南的各种汇报,她注意到目前广东国民党的政军格局,基本符合她的“预判”,其实就是与平行时空的历史相比,没有什么改变,历史的惯性是非常巨大的。

李济深联合桂系,打败了张发奎的部队后,粤军与桂系之间的矛盾却开始突出,对于粤军来说,桂系当然是外人,现在来公然掠夺广东的利益,自然就成为他们的敌人了。而作为引入桂系的始作俑者李济深,由此被粤军军阀们敌视。他在粤军的所谓“威信”,就像是太阳下的冰棍,都化成水了。

陈济堂已经被李济深提拔为第4军的军长,现在粤军一共有3个军。看到这里,李思华微微一笑,李济深是在给自己的统治掘坟呢,最后就是这个陈济堂,在1929年初,利用常、桂酝酿战争,李济深被蒋介石扣押的机会,将他挤下了大位,自己担任了第8路军总指挥的职位,全面主导粤军,由此让李济深再也没能主导粤军大局。而随着陈济堂上台,粤军就开始与桂系不断交战,最后陈济堂一度都打到广西去了。接下来此人会在1930~1931年的军阀大战中,反复横跳,一会支持蒋介石,一会又反对蒋介石。

需要注意的是1932年后,那几年军阀战争相对消停,尤其是广东地区。粤军会否组织力量,来“围剿”海南根据地,不得而知。不过那个时候根据地的实力,当然也今非昔比。

李思华电告海南根据地,目前关键的工作,还是推进根据地的各项建设,以及筹备海南工业区。目前广东军阀们再次大举进攻海南根据地的机会不大,不过也要时刻保持警惕。另外她要求提醒广东情报网络,注意搜集粤军建立空军的相关信息,她记得历史上粤军是1930年正式建立的空军,然后1936年被蒋介石吞并。此时可能已经开始筹备,粤军空军届时会有数十架飞机,可能会形成对根据地的一些威胁。

所以李思华提醒自己,这一次美国计划,最好也能够将海南根据地的空军建立起来,哪怕是类似粤系空军那样的初级空军,有个几十架,能对抗粤系空军,保护根据地就行。

4月21日,货轮已经进入了墨西哥湾深处,已经接近目的地,这里是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带,气候湿热,加之海域几乎近于封闭,故表水温度和盐度较高,李思华感觉,看上去海水蓝到有点发黑。气候上,感觉比巴拿马运河那好多了,毕竟只是4月份,这里还没有显得很热。虽然感觉也湿,但相比巴拿马那种,似乎能从空气之中拧出水的,令人窒息的潮湿,已经好了太多。

货轮缓缓地开,并不急于进港,实际上,也根本不会进港。离开美国伊莎贝尔港口,大约30海里左右,货轮就几乎停了,等待深夜的到来。这也是墨西哥湾的好处,由于其封闭性,简直可以看成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港口,海水变得很温柔,对于暴风雨的担心,可以减低到最小。

晚上九点左右,货轮又缓缓地向港口靠近了一些,现在距离大概有十多海里。李思华和华明义等人,在船长室,用望远镜,观察着港口方向的动静。

远处开始有灯光,越来越近,灯光可以看得清楚了,有规律地变幻着,或明或暗地闪烁,李思华出了一口气,说道“是他们!回信号!”中海号准备好的信号灯,也开始有规律地闪烁起来。

对面的船只发现了中海号的信号,开始靠近过来。

等到船只近了,才可以发现,其实是两艘船,发信号的船后面,还跟着一艘。打头的船,慢慢靠近中海号。两艘接应的船,大概都只有六七百吨级的样子,船舷比中海号低了一大截。船员们将多条绳子扔到接应船上,用绳子的拉力将三艘船绑住联了起来,然后放下软梯。

接应船上有人顺着软梯爬了上来,很快李思华眼前,露出了一个熟悉的面孔,唐干林,他是墨西哥计划的军事负责人。

边上高兴的杜琪走上前,锤了唐干林一拳,“大哥,又见面了。”

李思华和唐干林微笑地握手,接应很顺利,而这背后,是唐干林等同志组成的先遣小组,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的心血。

唐干林向她汇报,他们大约是一个半月前抵达的。当时一众人身上,总共就几把手枪,于是首先就策划了抢枪的行动,他们在蒙特雷城,跟踪墨西哥黑帮成员,发现了几个黑帮老巢的位置,然后黑夜潜入,干掉了黑帮头目,抢了一批武器弹药。这样的行动他们连续干了两次,才凑齐了一批过得去的武器。

在这两次行动中,有一名战士牺牲,负伤的好几个。说道这里,唐干林有点惭愧,不过李思华已经觉得很满意了。这就是我们已经成长起来的队伍,有勇还有谋。

唐干林继续汇报。两次行动,蒙特雷城的黑帮和警察,都惊动了,大举搜寻他们。因此暂时撤出了蒙特雷,根据未来计划的需要,来到美国韦斯拉克城和伊莎贝尔港对面的墨西哥边境内,这里是未来适合偷渡的良好地带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