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无产阶级的革命,短期必然只会发生在比较贫穷、内部阶级矛盾比较大的国家。而其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革命,是非常脆弱的,很可能短期就陷入低潮。
所以我们革命的选择,必然只能是先以民族国家的方式,实现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立、富裕和强大,然后才有资格与资本主义在全球竞争。共产国际那一套,且不说代表着苏联自私的利益,就是从全球的革命形势出发,也是不切实际的。
由此同志们可以理解,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对经济组织的建设、发展、管理和监督。我们必须创造一套,能够快速发展经济、能够快速发展科技、能够高效率地利用自然资源、能够贴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系统。而同志们在经济系统的各种工作,都是塑造和发展这个体系的一部分。你们,承担着光荣的使命。
革命,从来不是仅仅打败我们面临的国内剥削食利阶层,那只是万里征途的第一步。破坏容易,建设困难,建好就是更难。革命,是对不断增加的发展难度,挑战并战胜的过程。
李思华的这一次讲话,震撼力极强,在党和政府内部,形成了多个秉持其讲话精神的政策文件,让很多经济工作得以调整和完善,很多组织部门据此设立和展开工作。
她部分的讲话被流传到外界,在社会上也形成了很大影响,例如在不少中国商人和华侨中。李思华的讲话,让他们第一次,了解到我们党所谓建设社会主义,所谓保护底层人民利益,所谓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真相。而影响的结果,自然也是有的人仇视,有的人动摇,有的人则认为这是时代的趋势。
总之,缅华领导人李力胜的名字,开始在缅华“著名”了起来,很多人都认为她是造诣非常高的理论家,对于经济事务一点都不陌生。而很多人更是认识到,自己以为缅华的这个“社会主义党”,是一群不懂经济和民生的土包子,其实只不过是自己可笑的臆想罢了。有的人更感慨,成功其实没有侥幸。
第78章白银战争与仁安羌油田
1933年的2月,全球的3座白银矿山,秘鲁的安塔米纳、墨西哥的佩纳斯基托、阿根廷的皮奎塔斯,都迎来了自己新的主人。
这3座矿都有一个特点,是白银大矿中比较少见的露天矿床,也就是说,只要扩大投入人力和设备,完全具备短期内就能迅速扩大产能的优势。而它们巨大的储量,这个时候还没有被人们搞清楚,也还没有进入全球十大白银矿山的行列。相对而言,它们现在属于名气不大的矿山。
所以它们怎么可能抵御一家美国财团的收购呢?矿主们本来就有些艰难,这几年的白银生意太难了,也许放弃,并不是一个坏的主意。尤其这家财团,不仅将它们的全部白银储备买下,给收购的价格也还算公道。而且签约承诺,原矿主可以在3年后,以现在原价的7~8折,回购矿床,美国财团只开发三年。这样的条件,让他们的怨气得到了化解。否则财团完全可以硬上弓,美国人控制着大量的黑帮,光是这些黑帮,就可以让他们倾家荡产。
经过差不多5年时间发展的“丹尼尔黑帮”,已经是南美赫赫有名的大黑帮了,除了发源地的墨西哥外,后来他们大力向南美发展,现在从巴西、阿根廷到秘鲁、玻利维亚,甚至是危地马拉,都有这个黑帮的分支。他们占据了与美国走私行业的很大一部分,除了不碰毒品,其余的走私品,从军火到私酒,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。
不过丹尼尔黑帮与各国政府的矛盾不大,他们一般不会骚扰治安,到了各地也很讲“规矩”,官员们如果配合,那分润好处是必然的。如果铁了心,要和丹尼尔黑帮作对,那么往往会离奇地死去。
这只黑帮武器精良、人员训练也精良,传说中的“特战小队”,据说远比政府军要强得多。各国政府看在眼里,敢去动他们的却几乎没有,传言他们背后有美国大财团的支持,去挑战他们,无疑会冒很大的政治风险。而且这只黑帮表面上很低调,对社会似乎没有太大的危害。
所以当李思华开始实施白银战争的准备,丹尼尔黑帮就成为了马前卒和急先锋。不仅在3座矿山的收购阶段,充分显示了力量,让3家矿山的矿主,迅速失去了继续与美国财团周旋的意志,而且在接下来3座矿山,在3月、4月的扩产行动中,迅速为矿山招聘了足够了人力,以及组织起充分的后勤供给。至于当地政府的骚扰,完全就不存在了。
大萧条危机开始,全球白银的市场都陷入不景气。3座矿山累积的存银就接近1亿盎司,原来的矿主们现在还不知道,这家美国财团的疯狂程度,远超过他们的想象,原来每座矿山最大的产能是每年2000万盎司左右,而他们接受后,马上在几乎无限的人力和增加设备的支持下,在3个月内,就将产能扩张到了每年2亿盎司以上!看上去,再有3个月,产能还能继续扩大也不一定。
以前是从来没有这样的开采的,这个圈子大家都知道,要维持价格,必须控制产量,长线慢慢收益。可现在这个财团就是铁了心的涸泽而渔。不过这一切,原来的矿主们现在是不知道的。
在同期的这段时间,美国白银集团控制以外的,其它不少南美和其它国家的白银大矿,都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美国甚至是英国的公司。他们将这些矿山这两年不得不超额累积的白银储备全部买下,甚至还买下了未来一年,他们马力开足全部产能的50%以上。
什么危地马拉的埃斯科瓦尔矿山、秘鲁的乌丘查夸银矿、墨西哥的佛雷斯尼诺矿山等,都出现了美国人或者英国人的身影。
上述这一幕幕,正是李思华在美国的金融小组,收购白银的策略。
最早他们设想的,是从全球各地收购白银,不过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想法,原因是发现,第一是动静太大,这个时候白银的交易,除了民国以外,在全球都比较稀疏,大量的资金流入,会很快被发现。第二则是大量收购,会导致市场上白银价格提前飙升,因为当下这个市场太小,没有深度。
于是,他们采取了上述的迂回策略,也就是三种策略并用。
第一种是自身控股一些露天型的大银矿,以暴力开采的方式,迅速扩大在一年多时间内的产能,积累白银储量。
第二种是与全球非美系的白银矿山直接贸易,以工业的名义,买下他们的白银存量,然后利用它们在一年多时间内的产能,继续积累白银储量。
第三种是用大量的马甲公司,从美国白银集团和全球其它市场,小批量地不断购买白银。
李思华给他们的3亿美元本金,被他们在全球各个银行,获得了总共6亿美元的授信,到现在1934年初为止,并没有能全用掉。要在控制住市场白银价格不涨的情况下,收购大量的白银,在这个小市场,实在是困难。
不过到1934年3月,差不多开始行动一年,成果仍然是丰硕的,储存的白银总量已经高达20亿盎司,而平均到每盎司的全部成本,则只有略超过22美分,成本如此低,就是因为主要是从矿山直接入手的关系,去掉了中间商。所以按照成本,他们已经花去了4。5亿美元,大概这也就是极限了。市场的银价已经开始上涨,美国新政的消息风声开始流传,他们的白银收购行动也就停下来了。
几个月前,在1933年的7月20日,世界五大产银国(美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秘鲁、澳大利亚)和三大存银国(中国、印度、西班牙)在伦敦会议上商定,主要产银国从1934年1月起4年内不得出售白银,在此期间每年各从其矿产之生银内,统合购买纯银3500万盎司,或用以“准备”,或用以铸币。在同期内,印度的售银总量,不得超过纯银1。4亿盎司,西班牙的售银总量,不超过纯银2000万盎司,中国则不出售熔币所得的生银。
看起来,这是个在白银市场价格的颓势面前,稳定白银价格的举措。在这个时候,绝大多数的人们,万万想不到,一年之后,白银的形势会巨变。
1934年的中国农历年后,民国的官方金融界人士,发现国际白银的价格开始缓步上涨,已经基本保持在40美分或以上。这让他们还有点欣喜,因为中国主要使用银币,白银涨价,导致银币的购买力升值了嘛,这就等于本币升值,民国有6亿多大洋的储备,这下子值钱了不少。从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,让银价一落千丈,对民国的财力影响不小,这下子,总算可以喘口气了。
他们不知道,一场巨大的灾难,正在悄悄袭来。
1934年3月的一天,美国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皮特曼,昂首走入总统罗斯福的白宫官邸。皮特曼是著名的“白银参议员”,是美国白银集团在议会的代理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