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完饭,曹子卿等驱赶着士兵们来到操场,连吼带骂加上踹,花了好大的劲,才把士兵们排列成了纵横略微整齐的方格,今天相比他们刚到的昨天,又多了12个人,管事们昨天接过来的,所以现在有148个人了。
李思华看着并不整齐的队列,一群缩头缩脑、傻头傻脑、站立都不会端直的士兵,心里却涌起了前所未有的雄心壮志——无论怎样,今天成军了!我在这个时代的征途,从现在开始!
第5章训练、训练、再训练
12月3日,第一天的队列训练,尤其在上午,基本上就像赶羊一样,乱哄哄的,一群都不知道区分左右前后的农民,面对的完全是极度陌生的事物,经常会傻住,不知道自己该干嘛。
李思华直接采用了后世的队列操典,和民国时代的完全不同。曹子卿三人也比较陌生,在李思华不断的示范之下,他们自己先学会,然后就是李思华示范,而他们在队伍中不断穿行,不断纠正,不断连吼带骂加上踹,他们已经知道了训练计划,心里挺着急的,不过李思华自己却很平静,现在这样的状态很正常,难道要拿他们去和后世高中生为主的有文化的新兵训练相比?
所以她表现得极度耐心,做一遍动作,用喇叭将动作要领说一遍,然后让大伙儿训练,观察主要的问题,再停下来让大家观摩她的动作,再说一遍要领,再观察问题,再示范,一遍又一遍,除了让大家喝两次水,整个上午都没有停歇。
曹子卿等人则虎视眈眈,随时纠正动作,又骂又踹那些被发现的有点偷懒或者老是做不好动作的人。随着时间推移,大家的动作逐渐开始有点整齐了,看上去有了一点样子,虽然是有点冷的日子,运动之下大家都是出汗了一遍又一遍,到了后来,有些士兵已经有点机械了。
终于上午的训练结束,李思华并没有立即解散队列,而是和曹子卿耳语了一会,然后用喇叭宣布了,有3人在上午训练中偷奸耍滑,对命令阳奉阴违,所以不给吃午饭和晚饭,并在黑屋子中关一天禁闭。实际上,这3个人已经被淘汰,惩罚过后就算留用,也不过是在后勤服务上了。
队列中的士兵都被吓住了,主家眼里不揉沙子啊,吃人家的饭,不出力是不行的。李思华看着肃静的队伍,又宣布说,未来会从几百人中,选择一部分人称为正式的“护卫连”成员,每个护卫连正式成员会奖励3亩地,可以把家人都接到自己的土地上来。这下子整个校场都轰动了,还有这样的好事?曹子卿趁机吼了一声:“大家要不要对得起主家的厚待?”士兵们这下热血都起来了,“要。。要”的回答响彻了整个校场。士气回复到了最高峰,他们初步理解了什么叫做奖和罚。
午饭后继续操练,经过中午的波折,士兵们变得非常认真,动作的熟练度提升很快,到下午结束时,绝大多数人已经基本掌握了动作,整个队列初步看上去,像个军队的样子了。
吃过晚饭,趁着晚霞还在,又让大家练习了一段时间,以熟悉动作和军令。然后就是文化课,几盏煤油灯照亮黑板还是足够的,不过大家都只能坐在黑暗中。
李思华的政治教育计划主要是两部分,文化课,她计划在这3个月让士兵们能认识500个字以上,主要还是灌输民族大义思想;而她会通过与每一个士兵(三五成组)的小范围,拉家常灌输掺杂她私货的共产主义思想。两边齐头并进,争取在这3个月内建立起部队的基本政治思想倾向,如果能培养出一些狂信者是最好的,将“深信”人员组织成部队尖兵,作为执行她计划的主力。
所以她在黑板上先写下了“中华”两个字,又在边上写了“华夏”两个字。她讲述说,中字形体像竖立的一面旗帜,上下各两条旗斿向左飘动,方口表示中间,代表内、里、中心之义,我们的祖先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,是文明的内核,是天下的共主,这是祖先的骄傲;华通“花”,文明之花盛开于中土大地,华字的起源又很可能是大禹治水涂山附近的淮河、涡河等古代河流的水系图,有水才有生命,华又是华丽,文明的发展就是华丽,区别于蛮夷的华丽。中土之水催生和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生命。“夏”是饕餮文,又是龙纹,吞食一切,吸收一切优秀,成就强大的民族。
我们是最古老的人类文明,有近5000年的不断发展的,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,我们在4000多年里,都领先全世界,在中华文明的光辉照耀世界的时候,西方还只不过是森林里的蛮族,他们在1000多年前抢夺了罗马帝国,在废墟上,扭曲地建立起了西方文明,这个文明的本质是游牧民族和海盗,所以他们今天把抢劫我们,视为他们所谓上帝的旨意。我们的使命,是复兴中华,让我们的民族重新站上世界之巅,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身家性命,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。
华夏的理想,就是华者,人取精粹广纳之意,物取绚美繁盛之相,无论什么领域,都要做世界第一,成就真正的华章。夏者,家继往圣先贤之学,国从民族利益之出,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,国护人民利益武威扬,此所谓夏章。
衣必精美,物必丰盛,人必礼学,国必利益,让吾国吾民永续传承。
对于这些士兵,这是闻所未闻、非常新鲜的知识和思想,连曹子卿都听入了神,在那个年代他也算“学富五车”,是那个时代的高端知识分子了,但从来没有从这样的角度,去学习过历史,清末明初的教育还主要是八股一套,洋学堂的教育,更不会涉及中华文明和历史。
在这个时代,连他在内,面对西方列强,都不知不觉内心有点怯懦,因为力不如人,所以低人一等。他也奇怪,从李思华的讲话中可以发现,她对民族极其自信,对现在强势的西方,那是真的鄙视,不仅仅是溢于言表而已,而是真的从内心就这样自信地认为。真是个奇女子呀,他不由得在心中又嗟叹了一声。
至于士兵们,现在看着李思华,眼中都不由有了些崇拜之情,李先生不仅是他们的金主,让他们有机会吃饱饭、赚家财,还是个有大学问的人,对她所讲的虽然还有点似懂非懂,但是他们也知道了,原来我们中华民族是如此光辉、如此骄傲的伟大民族,我们都是它的一份子。
接近两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了,大家都意犹未尽,但是李思华严格遵守时间,命令全部人员归宿睡觉。曹子卿留下来,两人交换了对明天训练的一些安排后,结束了当天的内容,回到宿舍,曹子卿虽然疲累,但还是发了一会呆,这一天对他的冲击,根本不比那些士兵低。“她到底想干什么呢?”他嘀咕着,慢慢进入了梦乡。
就这样开始了队列训练,5天后所有人都陆续到位了,一共310多人。晚到了就由黄敬两位老兵补训,中午的休息时间李思华也用上,她不得不将队列和军令的训练时间,延长到了15天,她安慰自己,时间还没有超纲,有15天,基础能打得更坚实一些,尤其是体能补充,能够更充足一些,让小伙子们多长点肉,更能适应科目训练时的残酷。
时间一天天地过去,10天后已经比较明显,那些散漫的农民,已经在逐渐转化为军人,站有站像、坐有坐像,走路跑步,都开始规范起来、整齐起来、排列起来,集合的时候,从左右上下斜侧都能看出一条线来,单从样子看,已经很有点军队的样子了,至少比那些军阀军队,像样子得多。
而随着文化课和她抽时间不断地与士兵们的沟通,士兵们对她的崇拜越来越明显,他们都觉得,李先生是一个有大学问有大本事的人,听李先生的没错。而民族大义,也逐渐开始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。对于这些底层士兵,以前牛马般的贫困生活,就像是海绵上堆积了砂石,隔绝了水的吸收,让他们变得麻木不仁,有如行尸走兽,就快枯死了。而训练和教育就像是拂去了阻隔的砂石,让海绵吸水的本能得到发挥,越到后来,吸收越快,因为头脑开始开窍了。
十几天强化的充足营养供应,已经让大家伙的脸色红润起来,多数人的身体开始有了一点肉,看起来队伍有点壮实了,也已经开始步枪和拼刺的训练。她和曹子卿都觉得,科目训练的时机到了。
12月18日,科目训练正式开始。一开始就是扛10公斤原木1000米跑,适应后会加到15公斤,尖子会加到20公斤,这是训练耐力和体能,今后还有群体5~6人联合扛原木跑,不仅训练耐力体能,还训练集体的协调和体能分配,由简单到复杂,压力一级接着一级增强。当然,相对后世的训练量,这还是减码的,后世军队的精锐,要达到扛30公斤原木3000米跑的标准。
好不容易完成了原木跑,很快又是泥浆匍匐100米的训练,一个个都变成了泥人,很多人不断触碰到场地上面的绳网,狼狈不堪,而曹子卿则他们不断地吼着催促加速,就是要把所有人的体能耗尽,将他们的潜能激发出来,时间不等人。
其它包括射击、柔软器械、挂钩梯、哑铃等训练一个接着一个,很多人支撑不下来,这个时候曹子卿这些教官都变成了魔鬼,除非晕倒,死了也要练。
从这天开始,饮食就不只是3餐了,李思华告诉他们3餐是基本,每餐不能太饱,吃7分饱就行,否则训练的时候,腹胀会出问题。但是训练间隙,随时小额加餐,说起来一天6~7顿不止。李思华这是通过训练,激发他们对能量的快速吸收,让充足的营养,加速转化为肌肉和体能。她在训练中不断观察士兵们的动作和心态,解释、示范、鼓励、安慰,一天下来,口干舌燥,自己只有不断地喝菊花和苦丁茶降火。
对于士兵们来说,每天只有李思华的文化课是最大的安慰,训练是枯燥残酷的,文化课就成了最大的向往,他们以往以为吃饱饭,就是人生最大的向往,可是在天天可以吃饱,满足若干天后,精神的需求,就变成了最大的向往,人的欲望总是随着满足而升级的。李思华的教育重点也在逐渐转变,民族大义的内容相对减少,在这个方面曹子卿可以帮她分担一些。而阶级阶层分析的内容在逐渐增加。除了文化课,她见缝插针,不断组织4~6人的小组沟通,灌输信仰。
她的主要方式是,让询问组员们各自的家族史,抓到某一个典型的,例如被地主豪取强夺了土地,或者老人生病致贫,或者作为佃农,大部分收成都交了租,剩下的谷子根本不够自己吃等等,然后深度剖析背后的原因。
她告诉了士兵们,以前他们闻所未闻的很多思想和知识。
例如中国现在已经超过3。5万万人,也许已经有4万万人,看上去是地少人多,其实绝大多数耕地,根本没有好好利用,以广东为例,多数的水稻田,亩产不过200斤,好的也不过300斤,其实如果好好培育,堆肥精耕细作,亩产至少可以达到500斤以上,如果粮食产量翻倍,能不够人吃吗?可是地主很少有人关心产量的,因为他们粮食总是够自己吃的,关心的是粮价,他们通过卖粮食来赚钱,以维持自己和家族奢侈的生活。他们不愿意在土地中投入,佃农自己又无力投入,连积点农家肥,都只有靠自家,根本买不起大牲畜,全靠自家拼命下苦力,如何能提高产量呢?收获后,地主再把大半的粮食收成拿走,剩下的怎么够佃农家吃饱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