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免费 > 第36章(第1页)

第36章(第1页)

所以另一方面,他们只有将更大规模的制造业人口,转向低端服务业,例如去餐厅端盘子跑腿,去给城市居民送各种货、发展“快递业”等。总之尽量用低端服务业,替代制造业的就业。

同志们觉得这样会正常吗?这就是“城市病”,实际上城市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口,但城市人口过多之下,只能是尽量发展各种“新职业”,其实这些职业的所需的技术程度,还低于制造业的普通工人,甚至还比不上乡村——端盘子跑腿的技术含量,难道还超过了在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和种植业?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。更何况,这些新职业,也很容易被科技的进步所替代。

这样推演下去,结果是什么?那就是大量城市新贫困阶层的出现,用西方对市场的原则来看,其工作的价值是很低的。绕了一圈,新的无产阶级,又要出现了。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?

这不是公有制能解决的问题,公有制顺利发展,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,如果制造业无法吸纳足够的就业人口,我们总不能用本身只够5个人吃的饭,强行去养10个人、20个人,那样的话毫无效率,只能导致产业衰落,导致人浮于事而“大锅饭”的严重问题。

科技越进步,城市就业的难度就越大。资本主义国家最后可以两手一摊,不去管人民的死活,但我们不行,我们对人民是无限责任,必须承担重任。

如何解决问题呢?有一种思路是等待科技的发展,等到例如说机器能聪明到替代人的几乎所有劳动,那反正大家都可以不劳动,按需分配,其实就是人类可以剥削机器。很幸福不是吗?大家都可以当懒人。

台下哄堂大笑。

同志们不相信,我其实也不相信。那样的一个时代,必然是停滞的时代,人类会变成行尸走肉,控制权力的少数人会将多数人,视为无意义的渣渣。多数人与其说是享福,不如说是被豢养的奴隶,不用付出劳力,却必然会付出其它更残酷的代价。这绝对不是我们认为理想的社会。

在可见的未来,我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?我个人的意见,答案在于农村。

就刚才举的例子,我们设想一下,10亿人中还有5亿人在农村,农场可能需要5000万人,剩余的4。5亿人他们组成了9万个乡寨,不过在这里我们用10万个乡寨来估算,保持一定的人口容纳弹性。

随着科技的发展,未来肯定无需每个人3亩到4亩以上的农地,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,但我们还是维持3亩这个基本线,一家四口就是12亩地。一个乡寨约20平方公里,那么10万个乡寨,大约就是200万平方公里,会占据国土面积的不到20%,同时经营着大约15亿亩的耕地。这当然做得到,其余的耕地,由农场规模化经营。这就是整体国民就业的蓄水池。

如果我们能做到,在乡寨的生活水平,不低于城市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前提下,实现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弹性设置,那么就能大大减少城市病的无序发展。

例如,在判断城市人口过多,新贫困阶层出现的时候,动员配置到乡寨。就像刚才我们举例的从9万个乡寨到10万个,就可以接受5000万的人口移入。超过5千万人,也可以新建乡寨。

而在乡寨中,原城市居民立即可以低成本地、拥有相比城市更大的住宅,可以获得每个人3亩地的农地配置、甚至是林地配置,可以加入乡寨组织的各种养殖、加工等产业。

当他们发现,在乡寨的收入,并不低于他们在城市,甚至生活水平更高的时候,就一定有吸引力。至于不会干乡寨的农活等,那是党组织和政府进行教育培训的问题,只要肯干,没有适应不了的。更何况,科技在进步,未来的农活,其实主要还是操作机械。

至于其它的问题,就是组织要一直研究和解决的问题。例如乡寨的生活,比起城市要枯燥,不利于吸引和留下人口,如何解决?

首先,乡寨基本配置是4500~5000人,本身就是一个小镇,具备基础的生活设施和各种配置,生活的便利性,相对城市,缩减得并没有那么厉害。

其次,我们的城市发展,本身并不应该是那种不断摊大饼一样的发展,而应该是“分布式网络”的发展,旧的城区不应该继续扩张,而是在乡镇密集的中心,新建新区,新区与旧城区之间,建立轨道和公路系统,例如我们正在引进的轻轨系统,如果新区与旧区之间,相隔半个小时,应该是可以接受的。

原来100平方公里的城区,这样变成500平方公里的城区,每个新区,也许能配置几十万人?其城市辐射的乡寨,就会增加10倍以上。这样的乡寨,居住和生活的人口,可以便利地进城,享受在乡寨,所无法享受的城市生活和设施,例如演唱会、大型体育比赛、大型商场、商业街等等。

总之要缩小城乡差距,实现“城乡一体化”,才能比较完善地解决这个问题。

所以工业一定要反哺农业和林业。未来我们对于农林渔牧生产的资源,在物价管控上,肯定会逐渐一路走高,尽量保持乡村正常收入与城市正常收入的可比性。如果不能在城市生存,那么我们就提供去乡寨生存的替代,而且是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下降的替代,这样才有吸引力。

如果我们能实施上述策略并取得成功,这意味着我们将具备非常高的社会稳定性。失业问题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,每一个人民都知道,自己还有最后一条路,甚至这条路并不算太差,也能避免失业造成的满腹怨气。

同志们由此可以理解,乡寨战略发展的重要性,它的意义,并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根据地的一个个革命堡垒,而是包含了未来我们农村战略的基础。在未来,它将是我们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海绵和蓄水池。在这样的基础上,城市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,来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,实现最优化,避免城市病。一旦城市人口过多,或者经济形势有变化较差的时候,就可以将人口释放一些到乡寨中。

这是用农业的稳定性,来抵消制造业和城市其它行业的波动性。城市各种产业的波动性,恐怕是农业的几十倍,这导致失业和局部阶层收入低下问题,会不断地发生,单单只从城市的角度,永远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。

今天我所讲的,可能同志们会觉得非常遥远,很多假设,是基于未来城市高度发展后的推演。不过我们都知道一句古话: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”探讨这样的战略,本身是为了未来在新中国,长期治国的需求,也是我们为未来更大的根据地做准备。如果现在不能想好想透,未来治国就会出现偏差,很多基础,一旦歪了,是扭不回来的。

当然,今天的讲话,很多是个人的臆测,未必完全正确,同志们要在革命的实践中,不断思考新局,用更完善的策略和理论,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。

李思华的阐述,得到了全体同志起立的热烈鼓掌。无论她说得对不对,我们党,就应该以这样的心胸气魄,去谋划未来,创造一个光明璀璨的新中国。

第61章原则与机制

李思华的讲话,被编撰成为一本名为《中国城乡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思路》的小册子,这本小册子,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未来新中国城乡体制的基本定局。

在返回美国前,由于根据地的货币化即将开始,根据同志们提出的疑问,李思华定下了未来同样影响深远的,解决两大问题的两方面原则与反腐机制。

第一个大问题,是党与政府的分工问题。

通过李思华两年前的提醒,同志们已经理解了,党与政府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逻辑。李思华进一步阐明观点。

党是代表大多数底层人民的,是人口的绝大多数;而政府是代表全社会的合法公民之间的协调结果,即“共和”的结果,所以党大、政府小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