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免费 > 第80章(第1页)

第80章(第1页)

第一期铁路网的5000公里,预计要到1936年中,才能全部完成。

电力上,西南根据地各大工业区的电网、以及重要城市的电网基本建成,目前的重点,已经转向了全根据地的输电网联网,以及其它一些次要地区的电力建设。西北根据地,则电网的规划已经完成,配套新的大工业区的火电厂,是最重要的建设项目,优先级别还在城市电网之上,已经开始全面土建。

西南根据地,已经实现了有线电话通达所有重要城市和主要工业区,下一步则是全面铺开,一直通达到每个乡寨。需要说明的是,通讯系统目前广泛地采用了“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”系统,属于当时欧美的主流电话系统。至于后世熟悉的程控机,现在还没有技术条件。

总的来说,在交通和能源等基础设施上,西华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美国标准的同等技术,建设需要的就是资本和时间。

第六是军工生产能力。

从1935年底的结果看,西南根据地全部兵器和弹药生产的基地,基本建成,开始陆续投产。已经可以保障每年增加40个师以上的供给,以及现有部队需要的正常弹药规模和装备更换,而到1937年,则能保障每年60个师以上的装备。

还未完成的主要是装甲坦克以及几个飞机基地。重庆基地的猛虎坦克已经投产,但预计1936年的产量最多500辆,1937年才可能达到1000辆的水平,而在陕西和包头的坦克生产厂,最早也要到1936年底投产,到1937年7月前,猛虎坦克的拥有量,能够达到1200辆左右就不错了。

几个飞机基地比较类似装甲坦克的情况,虽然已经开始有小规模的试生产,但全面大规模生产的条件还不具备。预计要从1936年中开始,才能逐步全面地进入大规模生产的周期。

第七是人才资源。

从9月开始,德国已经逐步在向西华转送一些犹太人了,不过数量还比较少,预计接下来的1年,可能也不会超过5千人。虽然很多犹太人不断失去工作,也想移民,可是他们的移民方向,当然是美国和其它欧洲国家,正常谁愿意跑到当时的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呢?现在肯来的人,还是因为这是安华财团出面聘用,这些人都以为是美国财团雇佣他们在中国服务而已。所以虽然不满意,但对那些没有选择的人而言,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
总的来说,这个时候的纳粹,对于犹太人还没有到最狠的时候,这个时候,纳粹主要还是剥夺犹太人的工作权,其它的方面,包括移民,并不太干涉。不过从今年开始,这种对犹太人的动作会逐渐加剧。今年通过的《纽伦堡法案》对“犹太人”作出了定义——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“犹太人”,法案还剥夺了犹太人作为德国国民的基本权利。紧接着,其他法案会相继出台,比如“一个犹太人与一个非犹太人发生性关系被视作是犯罪”等,直接针对犹太人的法律条款层出不穷。

此后发展到1938年,纳粹德国已经禁止犹太人从事绝大多数的职业。等到1939年二战爆发,那就彻底是大屠杀了。

所以李思华也只能等待这个历史进程。当犹太人的处境越来越困难的时候,安华在德国的招募就越来越简单,甚至可能是犹太技术人员活命的唯一通道。

美国技术人员已经开始部分地回国了,再有半年,即1936年下半年开始,估计会开始大批量地返国。不过其中还有一个转机,就是1937年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危机又严重了,所以一些人可能还是会短期留下,而从美国也还可以招募一些人。

当然,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,1935年底,留学生回来了约7千多人,加上国内的,现在有8千高级技术人员,中级技术人员估计已经超过10万,而初级技术人员达到了90万人的规模。从现在的教育体系以及工业项目的发展看,未来中级和初级技术人员的规模,会成长得非常迅速。最缺的,还是高级技术人员,李思华的指望,是到1937年底,自己的高级技术人员,能达到2。5万人的规模,然后犹太人补充1万人,美国人留下5千人,总共4万人的高级技术团体,基本能够应付当前的工业化。

总的来说,盘算完这一本大账,李思华心中有了底气。

第131章南方的涟漪

李思华对于抗日战争的预想,自然是要在大陆上对日本形成全面的优势,而且要有余量——应付国际列强,虽然可能性小、但又不能完全不做准备。

所以上述各种指标虽然都很重要,都缺一不可。但她最看重的,还是财政收入,因为这是一个综合指标,在同等的工业社会的基础上,财政收入就基本代表了军事潜力。如果西华的财政收入在1937年达到了100亿元即40亿美元的水平,而日本当年的财政收入是15亿美元,那么反应到西华陆军对日本陆军的战争资源差距,其实并不是约2。7倍的差距,实际差距可能会达到5倍。

为什么呢?因为日本与西华不同,此时的日本是一个海军与陆军平衡的国家,海军占据的资源,包括财政资源在内,并不比陆军少,所以其陆军得到的战争资源,用财政收入来衡量的话,几乎还要折半。而西华这个时候还谈不上发展海军,战争资源主要集中在陆军上,在陆地作战上,反而形成了优势。

这就是李思华的底气,我用你5倍的力量,来在大陆上彻底打倒你。当然,日军会穷兵黩武,例如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比例,肯定会超过财政收入的80%甚至更高,西华自己是不会这样杀鸡取卵的。李思华最高的心理预期,也不过是她前世美国二战时达到的45%左右,但即使日本将军费比例上升到了疯狂的90%比例,那么西华仍然可以保持相对于日本2。5倍的战争资本,这就保证了绝对优势。更何况,西华现在的工业投资,保证了直到1938和1939年的西南和西北根据地,仍然是工业的高速增长期,西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,她有信心远远超越日本可能的增量。

这就是孙子《计篇》中的名言:“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!”战争不是儿戏、不是蛮勇,将一切都准备到了,准备充分了,才能获得胜利。

西华占据半壁河山,中国局势大变。国民党统治似乎已经稳固的南方,也因此泛起阵阵涟漪,暗流开始不断涌动。

1935年12月的一天,西华的新闻发布会。

这个时候的西安,已经是“冠盖云集”,民国的新闻大报,都跑到西华中央所在的这个城市,来设立记者站。记者的出没,以及西华推动的城市建设,开始让这个西北城市,在现代首次有了一点“首都”的感觉。

这一次的记者会,本来的主题是关于西华的教育事业,因为前期海南大学以及曼德勒大学,还有科学院的高级人才积累,所以能够在西安建立西北工业大学,以及在成都的西南工业大学。这是李思华最重视的两个理工大学。关于这两个大学,西华对全国都做了很多宣传,希望能吸引除了根据地以外,全国的优秀学生。

这两所大学,都会得到西华科学院的全力支持。李思华还为其聘请了不少的美国科技人员,以及部分犹太科技人员作为师资,加上完善的科研仪器以及实验器材、多样化的教材,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中国最强的理工科大学。

这一次关于两所大学成立的新闻发布会,规格很高,由西华“外交部长”李玉振亲自主持。

参与发布会的非西华民国记者们,各种各样的人都有,自然也有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人,就有记者问李玉振:

“西华称这两所大学是国内最高等级的理工科大学。那么置邶大、青华还有国立中央大学于何地呢?难道认为这两所大学比他们更好吗?”

李玉振收敛了笑容,他知道这是来挑衅的了。他也不客气,说道:

“西南和西北这两所工业大学,与你提出的那些大学相比,是完全不同的方向,不能放在一个维度上比。前者是专精于理工科的大学,而你提出的这三所,都是综合性大学,按照现在他们科系的情况看,主要以文科为主。大家南辕北辙,有什么可比的呢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