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免费 > 第82章(第2页)

第82章(第2页)

李思华说:“由于安华与德国有很大贸易的缘故,安华对于德国高层和纳粹思想,是非常了解的。我们内部的分析团队,对于德国排犹政策的走向,有非常不好的预判,而且我们对于这种预判,是非常肯定的。当然,这只是我们一家之言。古里安先生,信与不信,还要等待历史的发展。”

然后她从容地对面色难看的古里安说:“我今天找您,是想给你们的犹太复国运动一个大回报,而交换两笔交易。”

古里安心里又难受又奇怪,问她:“和我们能做什么交易?”

李思华说:“我们的回报是:按照安华与西华的预判,几年后德国与英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,必然会发动。而犹太人也必然受到德国纳粹的屠杀,在战争的初期,包括美国在内,不一定会接受欧洲各国的犹太难民。但西华可以承诺,无限制接受你们认证的犹太难民,用安华与德军的良好关系,从他们手中拯救犹太人。在合适的时候,你们可以接回这些难民,到巴勒斯坦建设你们的以色列国。在战争结束前,这些难民在安华都有暂居权,可以按照安华法律正常生活和工作。”

“而我们要求的交易。第一笔交易,是你们的复国运动,应该从现在开始,全力协助安华,从德国劝说犹太的科技人员,响应安华的招募。”

“第二笔交易,是你们应该立即终止与日本人在我国东北的合作,你们这是助纣为虐,是在帮助侵略者。这样发展下去,你们的东北犹太社区,将成为西华和新中国的敌人,成为全体中国人心目中的恶魔。”

古里安听着李思华的话语,嘴巴张大了就一直没能合上。太惊人了?第二次世界大战?德国屠杀犹太人?无限制接收难民?建立以色列国?东北犹太建国?她怎么什么都知道?

好一会,古里安才回过神来。他的内心激动,不停地思考着。

李思华没有管他,自顾自地喝着茶。

这个时代的犹太复国运动,实在是缺乏支持者。犹太人在美国的实力很大,但支持犹太复国运动的寥寥无几,他们更害怕美国会认为他们不忠诚于美国。所以在美国那么多犹太人,只有1。2万复国主义者。要不然日本人这种明显的陷阱,还是有不少犹太人迫不及待地踏入?

犹太人在二战前确实太招人恨了,整个欧洲都对于他们没有好感。这个时代欧洲人对犹太人的印象,远的就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葛朗台,近的就是在经济危机老百姓都吃不起面包的时候,犹太商人们宁可把面包销毁、牛奶倾倒,也不肯分给市民。

而对于德国人,他们对于犹太人还有更深刻的仇恨。一战德国的失败,很多德国人归咎于犹太人领导的在德国内部关键时刻的起义。而且失败后德国马克变得一钱不值,结果犹太金融家们反而利用这个机会,大肆低买高卖,洗劫了几千万德国人,让他们变得一贫如洗。

在他们赚钱的时候,自以为这是“命运的馈赠”,其实“背后都已表明了代价”。而这个代价,未来将让整个犹太民族惨痛付出。

古里安定下心来,问李思华:“您能替西华做主吗?”

李思华回答:“如果您同意上述大致的方向,那么接下来,会有西华的外交人员与您接洽。”

古里安点点头,他也判断肯定是如此,李女士只是帮助西华劝说而已。

李思华对于犹太复国运动,并不太关心,所以谈妥上述事情后,很快就告辞了。当然,这一件事的涟漪,后来拯救了不知道多少的犹太人。

另一个犹太人,格林博格,也在西安,不过是在西安的郊区。他是新建立的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授。

命运真是奇妙,格林博格想着,就在一年前,他怎么也不会想到,自己回来到远东的一所新建大学任教。

他本来是慕尼黑工业大学(TUM)的一名冶金专业方向的教授,在德国的生活不错。然而由于他是犹太人,在纳粹的反犹大潮中,被迫失去了这一份职业。不仅是他,他的妻子也是一样,甚至还包括他的弟弟一家。

他当时想起了他的父亲,一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在反犹冲突中重伤而死的倒霉蛋。所以他第一时间就认为,自己和家人必须离开德国,离开这个反犹主义日甚一日的国家。虽然他也不认为他的那些金融资本家的“同胞”,所作所为是对的,但灾难来临时,他这样单纯的科技人员也逃不脱。

他为自己和家人申请移民美国,可是很遗憾,只有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他们的女儿,得到了移民签证,而他的母亲、他的弟弟一家都没能得到签证。格林博格是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,他担心如果自己一家就这么走了,那么母亲和弟弟一家怎么办?他们在敌意深重的环境里如何生存?会不会自己这一走,就是天人永隔?再也见不到面?所以他一直在犹豫。

幸好这个时候西华出现了,他开始并不感兴趣,因为他觉得远东,是一个贫穷落后肮脏的地方,虽然西华的招聘广告上,宣传提供了德国一样的薪资。但他灵机一动,觉得西华也许是一块去美国的跳板,如果能先带着家人去西华,在那待几年的时间里,也许就能找到去美国的机会。

所以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,去“西华临时领事处”申请,马上获得了批准,西华同意连同他的母亲以及弟弟一家,都可以去西华,全部给予三年的居住和工作签证,不过条件就是他自己,必须签订三年的不可提前辞职的工作合同,薪水确实就是他原来在德国的薪资水平,而且用美元支付。他一咬牙就答应了,对于犹太人,在德国的日子正在一天比一天糟糕,他不能再等了。

就这样,在1935年的11月,他们就坐船启航,1个多月后,来到了西华,他被安华财团安排在西北工业大学,一个叫做西安的城市的城郊。

那以后他在西北工大任教已经快3个月了。现在他觉得自己的决定对极了,而且也未必需要急着去美国。

因为这里的生活,完全不是他和家人来之前想象的,贫瘠和落后到了极点。这个国家确实是看得出来的贫穷,来的几个月,他见到一些当地的市民和农民,确实衣衫褴褛,穿得很破旧。不过,这里改善的速度是惊人的,城市楼宇破旧,但非常干净,美食多得让人吃惊。

而且,最关键的,是安全。他们就是中国人说的“惊弓之鸟”,所以这个对他们很重要。他经常看到哪些中国人教授,晚上到湖边散步什么的,一点也不担心,慢慢地,他也开始习惯傍晚去散步了,因为路灯被安装在了不少小路上,这让他觉得更安全。

西工大的建筑现在很多都是临时建筑,大量的永久建筑,那些教学楼和实验楼,都正在大兴土木,进展的速度非常快,按照校长的说法,大约到7~8月份,就会基本完工。但就是在这些临时建筑里,他发现了很多来自美国甚至是德国的先进实验设备,这个大学的配备,一点都不比他原来呆的TUM差,这让他对于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放下心来,西华对于这个大学,是非常认真的。

他已经和一些学生很熟悉了,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学生,他很喜欢他们。他们那种如饥似渴、拼命学习求知的劲头,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年轻时代。这个城市的用电还很紧张,不过总是优先供应西工大,晚上整夜都不会停电,而这些学生就利用这点,几乎很少人会在深夜之前,结束自修学习,很多人会一直学习到凌晨。

最让他吃惊的,是西华工业建设的规模,在他看来一点都不逊色于德国,说实话,在德国可能也没有,因为德国这两年都是在造军备,要不然就是建高速公路。并不像西华这样全面铺开。

西工大是一所与西华当前的大工业建设,关系非常密切的大学。他们这些教授,经常被邀请去解决某个技术问题,或者是对某方面进行培训讲解。仅仅3个月,他已经接触到六七个大工业项目了,其规模,实在是让他叹为观止。偶尔他会猜想,西华的社会看起来还比较穷,也许是因为他们都投资到了工业上了,这也让他有点肃然起敬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