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免费 > 第83章(第1页)

第83章(第1页)

最后是要实现大规模有效开发,这更是难上加难,不过这主要也就是钞能力的问题了。对于这个油田,李思华是不惜血本,在开采技术突破后,配备了充分的资金,为长庆油田打造开发设备和工艺体系。目前有一批美国石油专家都呆在长庆油田,就是为了接下来的设备安装调试和试用确定工艺。而相关的炼油厂和其它配套工厂,也都在高速建设之中。

这就是大工业建设之难,然而无论多难,在需求的逼迫下,都要去解决一个个难关,突破所有的技术瓶颈。所谓人才,也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。

现在西华几乎一半以上的石油人才,都汇聚在了长庆油田,进行技术攻关。李思华觉得,无论如何,也要拿下这个油田,这样在东北解放获得大庆油田之前,西华也不会缺油。

关于对于包头-西安工业走廊这个超级项目,李思华现在觉得比较好的一点,就是前期傅作义在参观访问西华回去后,终于决定全省易帜,并入西华。这就使得西华得以兵不血刃,控制了她前世内蒙古这个大省的大部分区域。

实际上,她觉得,保持民国的宁夏、绥远和察哈尔三省制,比起前世大部分区域并入内蒙古一省的体制要好。前世很多时候是因为“精兵简政”,避免省级区域过多,不必要地消耗办公财力,所以对于这些经济“小省”,就执行了尽量合并的模式。

但这样的模式有个大的缺陷,就是一省只能是关注少数重点,你关注了蒙西,蒙东就可能落后,反之亦然,当然不利于省内的均衡发展。省级区域小一些,是有利于区域自行发展的。说到底,还是资本的问题。

傅作义及其绥远代表团,是在10月下旬抵达西安的,主席、周恩来都很给面子,亲自出面,甚至在西安区域是陪同考察参观。后来又用客车送他们到各地参观,最远到了缅甸根据地,现在几条关键的公路干线已经修通,所有交通需要的时间,还是很快的。

被西华各地蓬勃的工业力量所震撼,又见识了西华完善的基层管理体系,包括城乡所发生的巨变,甚至还允许他们参观西华主力部队,以及部队的军事演练。一连串的震撼下来,傅作义本人心意已决,而早前最反对的军官和政务人员,这个时候,反对的声音也蔫了。

没有办法,或许思想上、理念上仍然不赞同西华,或者觉得自己接受不了西华的统治,那也只有走为上策这一条,如果坚持要绥远与西华敌对,明摆着就是一个“死”字,毫无侥幸之理。难道要大家为自己而死吗?而且完全死得没有价值。

所以在一个月的考察结束回去后,12月傅作义就率领绥远省的文武官员,宣布易帜,将绥远政权交给西华。绥远的易帜,代表着从1935年7月开始的西北攻略,在5个月后的12月全部完成,西华从一个地方势力,一跃而成为公认的全国性政权——有了半壁河山,中国人已经将西华当成另一个“中央政府”了。

《申报》的著名记者金华庭,在他的评论中写道:

“我们正目睹中国现代史上不可思议的巨变。对于西华的崛起,所有的词句,恐怕都不足以清晰地描述。就在不到1年半以前,恐怕除了西华自身的高层,没有人能想到民国会演变成今天的样子。

那个时候,西华还被称为缅华,它似乎不过只是在民国之外的一个边陲小国、意外崛起的一个汉人域外政权。而1年半后的今天,西华先取西南三省和西康地区,再占西北五省,整个中国的西部地域,除了边陲的新疆和西藏地区以外,尽落西华之手。它已经占据中国的半壁河山。这种急促崛起的趋势和新的格局,在最短的时间内,就让中国新的历史,上演了沧海桑田。”

“今日中国的格局,对于人们而言,有点历史上南北朝的味道,只不过现在是东与西,是东西朝的并立。这种格局能维持多久呢?历来两朝并立,总是战争不休,而让人担心的是,还有恶邻强权从海上而来,先占东北,又觊觎我华北地域。情况的发展,不能不让人担心。”

这个时候的埃德加斯诺,正在西安,他刚刚完成了对主席和周恩来的采访,满心都是兴奋与激动。

采访完成,他正在奋笔疾书他对于主席的印象:“他看起来像个林肯式的人物,身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,背有点驼,体态偏瘦,留着又长又浓密的黑发,一双大眼睛,目光如炬,高鼻梁,颧骨饱满。我得出的第一印象是,这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知识分子的面容。”

“。…。。你又会觉得他身上生长着的那种不同凡响的特质,都是因为他深刻洞察了千百万中国民众,特别是农民的迫切需求,并竭力为他们发声。……”

在撰写的时候,他想起了近期的各种见闻。

他很感谢周恩来的批准:“想报道什么都可以,所见所闻都可以,有困难,我们还可以协助你一起考察。”

他的最大发现是,从未有任何一个政党,可以和人民群众如此亲密。

老百姓们对西华军非常拥护,甚至在交谈时候,经常说“我们的主席”、“我们的军队”、“我们的革命”等等这种没有距离的词汇。

西华军们与老乡虽然亲密,却从来不去老乡家里随意吃喝,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他们已经把这种严格的军纪,变成了生活工作中的习惯。

西华军的每个人都充满希望,提起共产党提起革命,各个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。他们经过了残酷战争和艰苦工作以及艰辛生活的磨练,让他们的意志更加坚不可摧。

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,说着不同的方言,可是内心却空前一致的团结。他们认为自己是革命者,在为国家、民族和全人类的利益而奋斗,利己主义被压到了最低,他们的身上,闪耀着利他主义的光芒。

他看到的主席,在深夜两三点钟还在工作,有着写不完的稿子和批不完的文章。每次和毛主席聊天,都能从他坚定的眼神里,看到未来中国革命的希望。

这就是西华,它并不神秘,然而它的光芒正开始明亮,开始照耀整个中国,未来也可能会照亮整个世界。

当然斯诺也有遗憾,那就是没有能够采访到最神秘的另一位西华领袖李力胜。不过他已经看到的、听到的,了解到的,就是一部这个时代最具传奇性的历史。

他想把自己的所见所谓,写成一本书,他郑重地写下书名: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。当然,这个时空的《红星照耀中国》,内容不同于李思华前世的那本,但精神的内核都是一样的,都有一群伟大的革命者,他们在改变中国,在改变世界。

第136章自由意志、自我基础

1936年的3月,美苏德这三个全球大国,都向西华派出了使团。

因为没有正式建交,所以各自的代表团叫法不一,但本质都是“使团”。

苏联的代表团其实规格最高,因为是其外交部长李维诺夫亲自前来。但李思华自然没有出面,主席和周恩来主持了与他们的谈判。

苏联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与西华建立起良好的关系。过去的历史无法更改,历史的趋势也已变化,两党的关系现在只能是基于共同共产主义信仰下的合作,不过这种合作目前还比较初级,例如包括对日本情报的共享,包括未来在西华占领新疆等地之后双方正常的贸易等等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