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 百度 > 第26章(第3页)

第26章(第3页)

他们的业务,现在看起来是金融、农业、电器和机械和对亚洲贸易等,公司中吸纳了一些华人。但没有涉及自己最关心的石油和军工。这很好,也许双方有合作的基础,而不是成为彼此惨烈厮杀的对手。

麦基逊想到洛克菲勒家族,不由得一阵厌恶从心头掠过。德州的石油业正在起飞,而洛克菲勒们正在拼命地挤入德州,又想主控德州石油业,这当然让他们这些地头蛇很不高兴,这是到他们的盘子里面,来抢他们的肉吃。但是洛克菲勒如此强大,他们也只能在抵挡的同时,尽量少损失地,最终与洛克菲勒们合作。

他想着,如果和这家新集团合作,就能建立起德克萨斯财团,而有财团的集体支持,与洛克菲勒的合作,就能避免更大的损失。

看起来,是合则两利。他沉吟着,决定要尽快与拉德克里夫会谈,试探有没有能够合作的余地。

德州的冬天很冷,一直在零度左右,李思华夏天的时候,还感觉德州有点像广东,到了这冬天,才发现完全是两码事,前几天才有了一次暴风雪。

她和拉德克里夫走进麦基逊的别墅,心里知道,今天会是一次重要合作的前奏,是双方判断诚意的基础。

当麦基逊邀请拉德克里夫的时候,她已经有此判断。目前“安华集团”的业务,基本上与麦基逊家族的产业无关,不可能马上成为其家族确定的对手。不是对手,邀请你会谈,那就很可能是谈合作。而麦基逊要求什么样的合作呢?她前世就知道这个人,对建立和发展德克萨斯财团,具有坚定的意志和耐心。

她当然欢迎安华集团能够加入德州财团,这意味着组织找到了在美国,最好的一顶保护伞。如果能够成功,这意味着他们居然成为了美国的地方财团,本土的一员。其后在美国的发展,别人很难干涉,很多事情顾忌就小了很多。当初她选择德州的时候,就考虑过这种可能性。因为德州是独立建国9年后,才加入美国的“孤星州”,与主导美国经济的东部老白人,矛盾较大,因此德州的独立性很强,而德州目前的经济,在美国的分量,又明显不足,被东部财团视之为乡下。这让德州上层,对于自己在美国的经济地位,颇有不满,但他们自己的力量,又确实不够。

安华体系没有多用德州的资源,却在全美打开了自己的局面,这当然让他们高看一样,他们自己,现在还是地方土鳖呢。

双方见面。麦基逊很快发现,主导谈判的居然不是拉德克里夫,而是那个华人女子,叫李思华的,这让他非常惊异。拉德克里夫解释说,整个集团原来是在东方建立起来的,由多个在东方的欧洲富商家族组成,也吸收了一些华人富商。李思华是在亚洲赫赫有名的李家的家主,是财团的一员。他们经过协商,决定将财富转向美国,在美国立足。至于拉德克里夫本人,则是财团在美国的职业经理人。重大的事项,财团以李思华为美国事务的决策人。

麦基逊出身美国上层家族,内心说没有种族歧视,那当然是骗人。但他们的种族歧视,主要是针对整体“有色”种族,但针对异民族的个人,其实还是要看他们自己的具体观感。你值得他看得起,他就真的看得起你。你不值得他看得起,他就种族歧视。

会谈开始,麦基逊很快就拂去了心头对李思华的那一点轻视。对方思路明晰,逻辑非常强,对信息的判断极为明快,甚至对麦基逊家族的现状、对整个德州的经济态势、家族分布,利益往来,同样了如指掌。谈吐之间,非常自信,甚至是霸气。

谈到后来,麦基逊认为自己完全理解了,为什么这个财团,按照拉德克里夫的说法,主要力量还是几个西方富商家族,却把李思华推出,作为财团在美国立基的负责人。他娘的,如果他的家族或者手下有这么个人,他也会让她走上前台。谈到后来,他甚至是欣赏了。

李思华的建议与他的设想不谋而合。安华财团确实也想和德州原来的本土势力联合,形成在美国更大的力量。而她也明确指出,目前安华财团的布局,不会侵犯德州本土的根本利益,例如石油、军工和农业生产。事实上,安华财团目前的布局,对于德州本土势力走向全国,是一种加成和合力,而不是阻碍,双方合作的基础,可以变得很牢固。安华可以承诺,不会参与到在石油业和军工业的竞争上,而且可以为德州财团,尽量打开东方的市场。

麦基逊很高兴有这样的初步趋势,对方很明显也有诚意。当然,他目前对这个神秘的财团,还没有深入的了解,还不够信任。但初步的合作,完全可以试探性地进行。

李思华最后邀请他,参与金融上,安华正在进行的几个上市公司的炒作,可以让给麦基逊等德州家族一些股份,作为双方合作中,安华的诚意表现。麦基逊爽快地答应了。实际上,他觉得自己学到了,安华这种利用美国股市的手段,显然极为高明,我们这些德州的土鳖,确实还缺乏这种东部财团擅长的金融化的操作手段。

与麦基逊见面会谈后,李思华召集美国计划的主要几个负责同志开了会。她指出,麦基逊这样的资本家都是非常狡猾的,而且不见兔子不撒鹰,与他们交往,永远要多个心眼。我们的机密必须严守,绝对不能泄密。今后在德州的相关活动,涉及保密的,不但不能因为所谓的与德州统治阶层交好而松懈,相反必须更加警惕。他们接下来对我们会更好奇,也就更加会下力气刺探我们。

李思华要求参谋组的同事们,对我们当前的机密进行分析,设定保密守则,让同志们知道哪些事情,在什么时候,对什么人,可以说。而哪些永远不能说,或者只能对特定的人说。也就是要对各项事情进行保密分级,然后对同志们进行培训,让他们牢记于心,形成本能反应。

到了这个时候,从美国计划得到的收入已经开始溢出,所以李思华电告海南根据地、山东移民工作部,可以大大提速了。最近这两个月,她已经开始指挥同志们采购了大量牛肉、小麦、玉米等,开始向海南货运。不但那艘6500吨级别的中海号用上了,还租赁了另外4艘差不多级别的,以中海号为领队,组成船队,向琼海输送粮肉。这样,琼海可以承受起更大的移民规模。

她也将美国计划的进展情况,选择性地电告了在缅甸的冯百驹和吴长彩,告诉他们美国计划进展一切顺利,逐渐具备了能够支撑缅甸计划的能力。她不知道,当缅甸团队接到她的电报后,同志们有多么欢迎鼓舞。他们的压力很大,因为看到了英国人在缅甸的力量。李思华的电文,让他们看到了计划成功的希望。

第45章在美国的全域布局

与麦基逊的上次会谈之后,双方没有急于进行第二次正式会谈。麦基逊也显得不急不忙。不过他几次邀请李思华和拉德克里夫,参与了他或者其它家族组织的一些上流社会的聚会,经过这一段时间,李思华等人与麦基逊主要的伙伴,几个德州最顶级的家族已经熟悉了,特别是理查逊、亨特、柏朗、埃尔金斯这4家,他们和麦基逊家族一起,构成了未来组成德克萨斯财团的主要成员。

李思华当然知道,这是一个双方彼此交往,相互了解,确认是否可以成为合作伙伴的过程。麦基逊不可能自己独断专行,他必须取得他们伙伴的一致支持,而他自己,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更有把握的决策。

所以李思华在与他们交往中,真真假假地透露了一些“安华集团”的信息。例如:

安华与你们这些家族相比,可能最大的区别是武力比较强大,因为集团原来的根基在亚洲、在东方,那里比美国混乱多了,你们这些家族在德州很安全,但是在亚洲,财团没有自己的武力是不可思议的。所以安华有一只精锐的武力,不过主要是在东方,现在墨西哥也有一点点,她没有说德州,但所有人都很清楚。安华还支持了一些远东的军阀,以便于集团的商业活动。她的这些说法,当然是让这些家族不要动坏脑筋,安华是他们惹不起的,得罪厉害了,安华可能会直接掀桌子。

至于安华的武力有多强大,李思华开玩笑说,如果美国政府不干预,打下现在的德州是没有问题的。一战后美国保留的军队很少,德州也没有多少,所以现成的武力相对较弱,但毕竟是一个美国的大州啊。她是在开玩笑,但所有人都明白,恐怕实际情况也是如此。当然,如果是美国战争动员后,自然没有这样的可能性。

安华财团的定位,是“双头鹰”的国际财团,即西方和东方两个中心。财团以往的财富,来自东方,在哪里也有深厚的根基,不会轻易放弃。但亚洲尤其是民国,政治动荡,所以派她来开拓美国市场,希望在美国同样立住脚跟。而且这样开启东西方贸易,是一个新的长期利润来源。对于这一点,麦基逊们都同意。但他们对东方都不了解,很羡慕,但知道自己干不了。

安华目前在美国的产业定位,食品出口和远洋海运是基础,金融是短期的重点,未来重点则是一些新兴的科技行业,例如家用电器、无线电等方面。

李思华还轻描淡写地提到了,未来集团还会开拓与东方市场之间的军火贸易,集团与东方的不少军阀有交情,会顺带做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军火生意。当然安华自己无意进入军工业,只会做贸易。而亚洲的石油应用,规模也在迅速扩大,也是安华贸易的发展领域。这两条信息,让这些家族都两眼放光。麦基逊们知道,这是安华有意在合作后,给出的重要筹码。

至于安利,李思华解释说,这就是一个金融游戏。安华发展安利,是短期渗透美国,在各地快速建立起基础的一个行动。麦基逊自己都觉得很高明,虽然他认为这确实就是一个骗局。但这些家族们,谁也不是道德癖,都是心狠手辣的人,谁不干点龌龊事?麦基逊还想着,自己家族就缺乏这样的能人和创意,只好守着德州这一亩三分地。看看安华,已经放眼整个美国了,他和其它家族都有些羡慕。

随着双方的交际渐深,在金融上的第一步合作进行得很顺利。麦基逊等5个家族,入股了李思华拿出来的几只股票,而他们很快就感到了欣喜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