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 百度 > 第49章(第1页)

第49章(第1页)

在军事上,除了届时川省的军阀可能抵抗力稍强以外,整体由于军阀实力与根据地相差太远,自然也就无需什么奇策妙计。整个大军的战役组织很简单,原则就是堂堂正正地压过去,碾碎前方的一切抵抗。

主力的进攻路线是:帕敢——保山——大理——昆明——曲靖——六盘水——贵阳——遵义——重庆——成都,沿途不断分兵,占领战略要点,消灭次要敌人。重点分兵地域包括:

一、广西百色、河池、桂林一线:这是预防桂系军阀可能从广西发起的对根据地进攻,预计将有4个师会部署到滇桂和黔桂边境防卫。

二、贵州铜仁到湖南怀化一线:这是预防国民党从湖南地域发动的可能的对三省军阀的军事支持,预计部署兵力将高达6个师,差不多10万人。这里未来还负担着接应长征红军的使命。

三、川省南充、巴中一线:这是与陕西国民党,从汉中方向接壤的地域,预计部署4个师。

其余14个师,除了占领重庆、成都、昆明、贵阳这样的主要城市外,就是在一些战略要点,形成对周边地区的全面军事占领。

除了26个师的主力部队,缅甸地方部队的一半,即30万人,也会跟随主力行动,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政工干部,深入县域、镇域、乡域和最基层的乡村,建立起当地组织,完成剿匪和消灭一切反抗的地主豪绅,支持政工干部,迅速地展开全面土改和乡寨建设,组建地方部队和民兵队伍,迅速建立新根据地的稳固根基。

通过这一年多缅甸根据地的建设实践,李思华和同志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迅速攻占、肃清、建设和管理新根据地的方法,这一次就会全面地在云贵川的新根据地应用实践。这套方法大概可以用“军、政、人、财、物、流”六个字来概括。

“军”当然是指军事。

在进攻阶段,是两层的架构,即主力部队加地方部队。主力部队完成战争战役实施,消灭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,对战略要点实施完全占领;地方部队深入基层,消灭反动派的政治势力及土匪恶霸。

在建设阶段,是已经成型的三层架构,即在地方部队支持和训练下,迅速组建新根据地的地方部队和民兵组织,快速实现基层的稳定和安全。

“政”是政治,即派遣的干部群体,要在军队的支持下,分为农村和城市两条线。

在农村,是建立乡镇——乡寨的两级体系,以分田和消灭地主阶级为基础,组织农民,建设乡寨为主的农村政治经济体系。这里所谓的乡镇,是指农村地区由于自发贸易交流而形成的镇区,它们还构不成城市,主要以农产品贸易为支撑,在当下的存在也是必要的,未来可能发展成为小城市,现在则作为对周边乡寨的上级管理节点。

在城市,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,建立三级或四级的党委政府管理体系,例如市县——分区——街道这三级。组建警察(重点是民事侦缉民警)、城管、民兵这三个半军事化管理机构,实现对城市的有效控制,让城市安定和安全下来。然后组建发展政府各职能机构、组织城市投入经济建设和发展。

“人”是人力资源,除了派遣大量的干部群体,构成新根据地管理发展的主体外,还包括第二层的结构,也就是从新根据地的政治和经济建设格局出发,需要的专业性人才,例如工业建设人才。人显然是所有六大项工作中,最重要的核心。

“财”是资金。缅华加海南的“人民币”,在两个根据地已经完成了作为主体货币的任务,在新根据地就必须依托军事力量,迅速终止其它货币的使用,而让民众过渡到完全使用人民币。人民银行就需要根据新根据地的情况,不断投放人民币,和回收各种废弃的其它货币,当然,我们不强迫,但是从物资上限定只能使用人民币。即使是你使用银元,也需要先到银行兑换。所以银行团队也要随行,他们会在每一个占领的城市,接管当地银行或者沟通民间银行,要求执行我党政策。

“物”是物资。

粮食当然是最重要的,民以食为天嘛,战争期间,民间的粮价容易发生剧烈波动,无良商人或者豪绅会囤粮,并制造民间缺粮恐慌,试图高价获利。所以要有两手准备,自身要准备足够的粮食供应新根据地,其次就是要情报网络调查清楚,到底当地囤粮的都是哪些劣绅,粮食被囤到哪里去了,一旦军事占领,就要对此类行径坚决镇压,把粮食都找回来。

除了粮食,西华(以后在国内就不称为缅华,而是统称西华)已经能够生产大量工业品,所以这些工业品中的民用部分,也要提供相当数量,在新根据地投放市场,从次要的方面,稳定整个贸易市场。

“流”是流通。

光有物资,没办法实现顺利流通,还是会产生很大问题。

李思华很早以前就曾经想到过,前世她穿越前,某明珠大城市,在疫情下的流通窘况。明明有着极其充足的物资,光是其它城市捐助的物资,就高达2500万吨,结果却在所谓的“最后一百米”,做得一地鸡毛,让人民怨声四起。干部不作为、奸商横行和勾结基层、物资缺乏管理、运输不畅等问题屡屡泛起,而整整几个月,这个城市的官僚体系,在人民观察下的结果,却似乎改进不大。

究其原因,最直接的无非是两个,第一是基层涣散和力量薄弱,过分的商业化,让基层组织例如居委会等,成为“象征性存在”,只能办理日常的小事,一遇到疫情这样的大事,涣散和薄弱的缺陷立即暴露,并且很难在短期内改善,组织建设岂是一朝一夕之功?

第二是缺乏自身“主干性”的物资流通能力,全部都依托所谓“社会化商业组织”了,干部们只能在高层吆喝,所有干事的都是这些商业化组织,他们是以盈利为导向的利己化组织,这个时候,能不趁机发国难财就算好的,还谈什么对人民做到位呢??1

所以李思华觉得,从根据地发展的一开始,就要吸取这些未来的教训。

通过这几年的实践,根据地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物资供应的保障体系,主要包括供销社系统、物流联合网络、分布式节点仓储体系以及票证管控体系这4个部分。

供销社是大物资、大物流的基础,他们深入乡村和城市基层,以及部分缺乏销售能力的企业,将所有可以交易和有实用价值的物资和工农产品发掘采购,既提升底层人民和企业,以卖出产品的收入,又汇集了大量的有用物资,可供党和政府在他处使用和交易,或者像现在的计划,用来支持新根据地。

供销社还在城市和农村开办密集的网点,灵活调遣在网点周边适合销售的物资和产品,进行销售,提供居民消费。所以供销社解决的问题,是物资的“买”和“卖”。

供销社买了物资,就必须运输到适合的低点,例如适合的仓库。物流的责任,就是由“物流联合网络”来兜底的,它目前包括国企的卡车队、骡马运输大队,也包括所有民间的运输力量,都必须加入这个联合网络。在党和政府需要的时候,是用军管的方式可以全部征用,没有例外,只不过是事后政府补偿而已。这样在发展新根据地或者重大救灾这样的背景下,党组织就可以集中根据地的全部运输力量,实现物资和人员的快速流通到位。

所以“物流联合网络”,解决的是“运”的问题。

分布式节点化的仓储体系,则是解决“存”的问题,依据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,央企尤其是储备粮公司,需要在各地建设大量的物资存储和中转仓库,所有的物资就是通过这些仓库,实现存储和中转。

最后的票证管控体系,则是实现在物资总体不足的现实情况下,能够尽量满足人民需求的一种特殊政策。由于物资总体有限,如果只是通过人民币购买,那么就有可能有人用大量的人民币套购某种紧缺物资,从而导致该种物资更加紧缺和价格飙升,所以在现在的“准战争”状况下,实行票证经济,是现实的选择。即购买某些物资,不仅需要人民币,还需要专门的票证,来实现某些物资对人民的1:1配给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