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育院以后世的标准来看,是很简陋的。在他看来,最大的一个问题,就是缺乏玩具和游戏设施。于是他“善心”发作,自己画了一堆玩具图样,还有建议整个保育院改变得更活泼可爱的图样,然后交给了保育院的院长,让院长惊讶了半天。
这个“孩子”的建议,很快得到了重视,他的方案被大大地夸赞。保育院向上级汇报,很快就拨发了木材,还有木工到来,制作了滑梯、绳梯、沙堆等游戏设施,还给了很多布头,保育院的老师们,都开始自己制作各种布娃娃。院长还找了几个会画画的青年,把房子各处的墙上,都画成了被赵云腾称之为“卡通”的各种图样。
现在这个保育院,很有点前世幼儿园的样子了,这让保育院的孩子们,高兴了很多,因为现在他们有好多可以玩的花样了。
就连少年军校的老师们,都对赵云腾刮目相看,说这就是好参谋的料子呀,保育院虽小,不也是一个“筹划”和“计划”吗?老师们的夸奖,他们可不知道,反而让赵云腾有点觉得羞耻,姑姑当年一出手,干的第一件大事,是建设军队;可是我赵云腾一出手,第一件事就是帮助策划了一个幼儿园?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,在他回家“探亲”的时候,他都没有和李思华说这个事情,不好意思说呀。
大家都知道是赵云腾出的主意,把保育院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大游戏场,这让很多小朋友,都崇拜上了这个大哥哥。其中就有两个小丫头,一个是钱莹,还有一个叫张巧云。
两个小丫头都是5岁多了,到9月份就可以进入小学上学了。其中张巧云,他觉得性格比较好,特别爱学东西,比如看着他帮她们编草环,她就会在边上仔细看着,试验着自己编,不会的地方就问他,等到自己做好一个草环,就高兴得不得了。她还喜欢画画,每一次等到他来了,就给他看自己画的画,要他教她如何去画得更好。
钱莹可完全是个“粘豆包”,每次他一来到保育院,就像个牛皮糖一样,黏住了他,让他帮她做这做那,如果他忽略她,那个眼泪,就像豆子一样啪啪地掉,真的是小姑奶奶惹不起。不过他以成年人的心态观察,其实钱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对他有了一种依赖的心理,是真的把他当成了哥哥。都是孤儿,内心都有很脆弱的一面,也没见钱莹对别的孩子是这样。
所以,对于这样的小萝莉、小萝卜头,他是完全硬不起心肠的。
到了根据地一段时间,接触的信息多了,他才体会到,这个时代,是个何其残酷的时代,就像李思华的护卫王春妮,如果不是西华拯救了她,她的命运会怎样,简直让人不敢想下去。这不是他原来在香港的那几年,由于李家平静的生活,把社会隔在了外面。
在西华生活后,他了解到单单是身边的同学们,就有多少悲惨的往事?他逐渐深刻地体会到,这个时空对他的“真实感”,无数人的生命和生活,都在挣扎着求存。现在他对于李思华革命的认同感,已经和去年刚来的时候,完全不一样了,那个时候考虑更多的,其实是个人的“事业”,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,参与改变这样的悲惨社会,才是最大的事业。
就让我,成为一个姑姑那样的革命者。赵云腾心里默默地念着这句话。
在少年军校中,儿童赵云腾的日子,不紧不慢地一天天过去,他已经快是一个“少年”了,少年心事当拿云,他期望着自己破茧而出的那一天。
第115章东北军与西北军
西安市西梢门外西南的西校场,这个时代的西安机场。
说是机场,其实挺简陋的,主要的设施就是一条长800米、宽100米的土质草皮跑道。
西北军的领袖,国民党陕西省主席杨虎城,正在西安机场,等待接机一位大人物的飞临,即东北军的领袖,当下担任“西北剿总副司令”的张学良。
杨虎城现在的心态很复杂。
过去几年,他基本上算得上不折不扣的陕西王,但这种好事,今天大概已经走到了尽头。
蒋介石以剿共为名,将全部东北军都调入了甘南和陕西,总数高达26万人,他的西北军,规模只相当于人家的零头。陕甘两省,成为了民国对抗西华的最前线,蒋介石将东北、西北两军33万人,明显作为了国民党嫡系与西华之间的屏障,中央军在陕甘几乎都已经撤离,不过在河南则屯驻高达30个师,顶在两军的背后,监控他们与西华军的对垒。
要是过去的时候,中央区撤出陕西,他大概能高兴得去喝三天大酒。可是现在,心里只有苦涩。
陕西就在四川的北面,他对于西华岂能一无所知?中共已经发展到如此的强大,简直是匪夷所思。他开始的时候都不相信,但是当时很多“名流”从四川逃过来,和他谈过话的也不是一个两个,这让他终于确信,西华实力的强大,不下于中央军。
他对于共产党素有好感,认为他们清廉而富于革命理想,朝气蓬勃。1928年,他甚至曾经申请加入过中共,但被当时的中共认为他投机成分太大,没有批准。不过对于他们坚决推翻和消灭地主豪绅的“赤色恐怖”,他也是心有余悸,颇有腹诽,他信任的张汉明,其实也是一位共产党员,结果却冤死在他们自己人手上。根本上,他要保证自己的团体,以及6万多跟随他吃饭的弟兄们的利益。他一贯是有着统一陕甘的雄心的,对于红军的态度本来就很矛盾。
在3月初的时候,他已经派遣南汉臣秘书长作为他的私人代表,出使西华,南汉臣本来就是共产党员。他用这样的姿态,来表示他对中共的友好态度和信任。
但是南汉臣带回的答复,是他不愿意听到的。西华明确地回复,中共将很快进军陕西,统一陕甘,将西北纳入人民政权的管制。这是西华未来抗日的基础战略,绝不会动摇。西华欢迎杨将军及其下属,站到人民的一边,加入西华的行列,西华会对西北军进行改编,择精汰弱后,并入西华军的序列。
按照他对西华答复的理解,语言是客气的,但内容非常不客气。军队整编、社会改造、政府新造,旧有人员全部教育培训,未来任职不保证。人员待遇按照西华标准,一视同仁。这是完全地要把西北军和他任职的陕西地方政权,一口全部吃下去。
按照南汉臣的说法,在中共西华政治局成立后,按照共产党二号人物李力胜的建议,确定了中共在国内的政治原则,即不留尾巴、不做妥协、彻底革命,坚决地实现任何根据地地域中,按照社会主义制度的彻底改造。南汉臣还转交了周恩来同志对杨虎城的私信,呼吁他顺应革命的形势,放下个人私心,不辜负人民的期望,融入西华,共赴抗日救国的大局。
说实话,一开头的时候他是颇为恼怒的,共产党这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哇,这不比蒋介石还狠?太小看西北军了吧?他非常努力地才压住自己的怒火,没有当场向南汉臣发火。
但这些日子来,随着对西华实力的进一步了解,他内心确实有些动摇。
西华没有限制四川乃至云贵的那些“民主人士”出省,这段时间来西安见他的也不少。这些人多半对于西华不乏抱怨,甚至有的人直接是仇恨。但同时他也发现了,这些人的内心情绪,更多的是畏惧,畏惧西华的强大,畏惧西华那种改天换地、无畏一切的魄力,和推倒一切重新来过的执行力。他们这些士绅过去的利益,在西华的政策行动之下,就像是雪遇上了水,化得非常快。
他现在知道,西南三省,到处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,工厂拔地而起,道路全面开建,电站和输电线路全面铺设……,一个新的时代,似乎就要到来。而他对于西华军也更加焦虑,因为知道了他们至少有几十个师,几乎都是全副美械,重炮成群,而且有很多坦克部队。这等军力,绝非西北军能够抵御。
对于中央军的撤退,他心知肚明,这是怕了西华了,让他们这些“杂牌”,去挡在西华面前。想要地盘,有本事你就挡得住西华,否则,你就先替蒋介石挡枪。这几乎已经是赤裸裸的“阳谋”,偏偏他毫无办法。
对于东北军的到来,要是以往,他当然绝不会欢迎,相对中央军,那也不过是前门拒狼,后门就迎虎。不过现在,至少大家可以报团取暖,否则对于西华,他就这2个军6万多人,还不如投降了算了。但是现在加上了东北军26万人,这就组成了了33万人的大兵团,或许还有一战之力,还有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