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看似是暴利行为,但实际上是因为白银贬值,和粮食价格在北方,正处於节节攀升的状態下,共同促成的特殊情况。
商人们並没有获得更大的收益,蒙古人得到了一样的粮食,朝廷付出了更多的白银,白银渗透进了民间,让市面上的白银数量大幅度攀升。
如此循环,银价贬值的速度也越来越快,而粮价在攀升,价格越来越贵。
不少百姓被迫背井离乡,向东南方向迁移。
这似乎是皇帝刻意为之,朱由检在保证明军手里薪水涨了的情况下,却刻意刺激民间白银的流通速度加快,导致通货膨胀加剧,刺激了经济,却反而让所有人的收益贬值。
那总有人获得收益吧?
当然是朝廷获益了。
民间白银的加速流通,导致市面上原有的白银数量是达不到市场需求的,一些將银子堆在银行,或者埋在地窖里的商人、地主,用原来的价格买不到自己原有的奢侈需求,当然只好启用了自己的储蓄白银。
也就是类似於后备隱藏能源之类的东西,拿出这些钱来应急。
这些钱流入到民间,很快就会消费掉,因为人要吃粮,地不长粮食的灾年,就只好钱买粮食,这些钱被粮商们收纳、纳税,然后一部分攒入各地银行。
而这些个白银一流入市场,就被密切观察市价的朱由检所记录下来,隨即应用在税务上的农税等,以用来统计大明真实的银储量。
朱由检感慨,今年交上来的税绝对不会是个小数字。
这就是歷史学者的疏忽,导致他损失了许多利益。
他没有估算到,事实上的明朝民间白银储量,远超歷史学者估算的三点五亿两,也就是说银价的快速通货膨胀,甚至是让自己手里头的总財產都贬值了一成价值。
要知道现在虽然因为通缩金,让他手里有多出来那么些黄金,但是奈何他手中的白银是最多的。
朝廷最多的也是白银,导致他其实亏了不少盈余。
九月,朱由检將精力主要放在处理国內积旱,和粮仓欠收问题上,其次就是空閒下来在江南秦淮之地欣赏景色好风光。
有人要说了,都明末这么紧要关头了,你怎么还敢浪费时间在玩乐上面的?
朱由检倒是要反问,朕这都搞出燧发枪和蒸汽机了,朝廷是要钱有钱,要兵有兵,已大有中兴之相,还搁这玩明末局呢?
再说了他事情也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,有啥好急的?再说,急了又有什么用?想立刻就搞大航海?还是立刻派兵去打莫臥儿?抢印度人的钱?然后西征奥斯曼?控制全欧洲?
想多了吧你!
事情要一件一件做,饭要一口一口吃,急不得的。
再说迁都之后,秦淮河上美女如云,大好风光就搁眼前,这他还不看的话,那还是什么有德之君?
反正朱由检不在乎有没有德行,他可是昏君,那不把江南的美人尽揽怀中,对天下人已经是天恩了。
托著稍微发福的肚囊,朱由检发现自己最近確实是胖了一些,准確说是因为平时坐在御座上,忙著批阅奏章,基本上很少走动。
自己微服私访,带著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,以及李若璉,周遭还有暗中的锦衣卫、大汉將军等精挑细选的皇城高手数十人,暗处又有多少?不知。
就这么亲自跑到秦淮河畔去,朱由检想好好见识见识,江南的大好风光。
吴孟明作为在自己手底下,最风光满面的厂卫亲信,这身上是没什么赘肉,比朱由检自己高半个脑袋,走起路来虎步龙行,带著风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