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芝虎连忙指挥兄长的战船脱离,朝远处驶出战斗区域,並且自己指挥其他舰船继续作战。
双方的炮战很快达到高峰,就连中型舰船也杀到抵近射击距离,开始炮击,火力密度大幅上升。
而恰恰此时,若昂得到了很不好的消息,十八磅炮弹只剩下不到二百枚的压仓货!
他必须下令,减缓炮击频率,否则炮弹將告罄!
这?
若昂感觉很不好,他本来就只剩下四门十八磅炮和两门二十四磅大炮,此时就是挨打状態,还得减缓炮击频次!
这非常糟糕!简直是令人心生绝望!
陆地上的吴三桂自然也看出了葡萄牙守军疲软状態,在明军持续的进攻中,明军也付出了三百多人的生命,
而葡萄牙人虽然仗著有屯堡防御,也至少有数十乃至上百人的折损,於是吴三桂加大了进攻,即便这是座屯堡,而不是真正类似明朝那边关一样的城池。
明军再派出了三百名骑兵,五百步卒加入进攻队伍,增大葡萄牙人的压力。
步兵吴三桂根本不在乎,这些拿著火枪的士兵,哪怕是燧发枪,战斗力也远远比不上自己的精锐骑兵。
马箭的射击效率,远不是这个时代的火枪能够比擬的。
明辽军一个瞬息就能射出三支羽箭,而燧发枪这样的火器装备,至少需要二三十秒的时间。
这个时间,明辽军能將所带的箭矢射的精光!
“……”
双方正打的难解难分,而岸上火炮被明朝舰队死死压制著输出,葡萄牙人的伤亡也快速上涨。
时间来到傍晚,战火停歇,明朝大军纷纷撤离战场,从陆地上,明军总共带走了超过四百五十名士兵的尸体,而郑芝龙舰队也已经撤离,死伤也在二百人以上。
葡萄牙人的两边防御地带,战死者加在一起也就是二百三十人,有一百五十三人是被明朝士兵的弓箭射死的。
若昂知道,若是继续的和明朝战斗下去,葡萄牙人的屯堡防御,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。
上帝啊,他又能怎么办呢?眼下自己只能靠这些士兵血战了。
若昂做了一晚的祈祷,没有合眼。似乎是他的祈祷再次得到了上帝的眷顾。
小冰河期的因素,导致北方明朝地区的长期寒冷气候,形成寒冷的高压地带。
高压气流向南方高温低压区域,输送著气流中的大量水汽,在热带地区的马六甲城这一块,形成气旋环流的水汽层,开始在此时下起了大雨。
降雨量迅速达到峰值!
这么一场大雨,让明军的火药桶很难支撑火炮的使用,也间接中断了战爭的继续。
吴三桂部与郑芝龙部,都被迫停止了军事行动,毕竟军队虽然大部分都装备有了燧发枪,但是火炮依旧受到潮湿天气的影响,受潮导致士兵无心作战,只能是被迫停下。
这场雨却十几日不停,水汽量的確太大,若昂也趁此和明朝再次进行了谈判,希望趁著雨季的存在,能够与明朝和谈,结束战爭。
吴三桂与郑芝龙都到场,並且两位监军太监以及一位大人物也赶到战场,加入了谈判的进行。
是否允许和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