绕山海关后长期和李自成打,后勤扛不住的,一旦后路被吴三桂与王永吉一掐,等於是满清替吴三桂打败了李自成,自己则是被吴三桂堵在关內干一仗了。
这不就是卢象升在位时的再现歷史吗?
再者哪怕是林丹汗,顶多手里头有个七万上下的铁骑,就算他纠集大半个漠南蒙古,再凑几万,他能不能杀入关內,打贏卢象升?
百万边军搁这跟你是开玩笑的?
抽个四五十万人出来,就能轻而易举的压制你,再加上孙传庭和洪承畴的兵马,还有那么多州县衙门的生员可以用来招募兵勇来抵挡。
真以为林丹汗还能活著回到草原上去吗?
至於歷史上的大明,那属於是要钱没钱,皇帝对地方官吏也没啥管控力,边军只有那么几千骑兵,还没有役兵,卫所早就糜烂。
和现在的大明朝完全不是一个东西。
砸个千万两白银在海军上面,你就可以知道,朝廷现在的国库军费有多充裕了。
崇禎六年十二月九日。
崇禎皇帝朱由检,在南京城召见了后黎朝使臣,后黎朝郑主与明朝使臣陈玉鉴,终究是签订了藩属条约。
隨后南朝自封广南国的阮主,也立即派了使臣,也就是眼下此人,特地前来覲见大明朝皇帝,希望获得册封。
对此,皇帝的態度是模糊的。一来是对阮主的在南洋势力比较关注,所谓的广南国阮主,至少有四万兵马,手底下士兵作战能力较强。
本来阮主是在对占婆保持压迫,但由於明朝大军在此处的介入,中断並驱逐了当地的阮主军队,在进攻马六甲期间的明朝大军表现,也极大震慑了阮主,他在越南的扩张计划,因为葡萄牙人势力的溃败消失,而中断了快速发展。
可以说,现在阮主面对北方郑主確认签署,与明朝的藩属条约,这样复杂的处境下,他只能是立刻请求得到明朝的册封,来认可其政权合法性,如此才能继续存在下去。
双方交流了一周时间,最终敲定了藩属条约的现况。
朱由检同意將黎朝土地一分为二,由双方现在的实控疆域为线,广南国改名为越南国。
双方都保留有明朝一定兵额的驻军,保证二者的政权不至於被短期內推翻。
至於安抚郑主,朱由检暂时懒得考虑,等你先传使者来再说。
至此,明朝势力再次包括了孟加拉地区的阿拉干全部、从莫朝至南洋苏门答腊岛全部的土地。
这些土地从明成祖朱棣死后的几十年內,就逐一脱离明朝的势力范围,如今,朱由检再次將这些土地全部囊括了进来。
並且另外还有大员、吕宋、日本等地域,甚至是莫臥儿的孟加拉省部分土地,都在明朝的控制之下。
一份份纸页小报在隆冬腊月从南直隶传出,隨后传遍江南京畿区,不到一个月,整个大明朝都知道了此事。
民间的撰文中,关於整个南亚,已经完整纳入大明藩属体系內的消息,在民间疯传,不少士子文官为大明朝的中兴之相感到骄傲。
名士们往来称颂皇帝的治国之道,仿佛当初的那个暴君、昏君,此刻被贴上了金纸,成了有道之君、救世明君的模样。
这些小报为民间传播,也为整个大明朝再次打了一剂强心针。
大灾之年,却有明君在世,令小民心安。
在北方的许多流寇得知南方的蓬勃发展,天朝的威仪正播撒海外,也有大量的人由贼转民。过去朝廷苦劝不听,不愿离开祖上传下的基业之民,也是有许多开始南下,远离北方耕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