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顺二年,冬至,阳气始生。
长安的曲江池结了一层薄薄的冰,有贪玩的小儿扶着石阶在冰面上伸脚踩了踩,就为了听到冰面破裂发出的“嘎吱”声。
下一刻,便被匆匆赶来的母亲严厉训斥。
因是冬至之日,长安各坊一大早便已经人声鼎沸,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。
朱雀大街上,车马如龙,权贵子弟骑着高头大马,披着锦袍貂裘,得意洋洋地招摇过市。
萧伯瑀这些日子来公务繁忙,难得节日休沐,可即便如此,他还是处理了半日的奏疏,这才出了宰相府。
相府外,下人田安已经等候多时。
寒风中,他不停地搓着手,来回踱步,跺脚取暖,眼睛不时地望向相府大门,见到萧伯瑀的身影后,连忙上前迎道:“大少爷,要回府了吗?”
“嗯。”萧伯瑀点了点头,随后道:“不必准备马车,我在这长安城走一走。”
田安稍有虑色,萧伯瑀身后的侍卫便已经开口劝道:“大人,今日乃是冬至之日,长安城人多眼杂,恐有意外,还望大人慎重……”
萧伯瑀回头看了一下,思忖片刻后,他眉间凝着些许笑意,“你们换一身衣裳吧。”
身后的侍卫们面面相觑,一时不知何意。
田安眸光一亮,开口解释道:“大少爷的意思是,让你们一同逛一逛今日的长安。”
这样,既能执行他们的职责,也能感受一番节日的热闹。
“是!”
萧伯瑀离开宰相府后,沿着曲江池旁的街道缓步走着。
周遭一片吆喝声,热闹非凡。
“瞧一瞧,看一下,面具!好看的面具……”
曲江池旁的一棵老树下,一位红光满面的老摊主正乐呵呵地整理着摊子。
他身前支起的木架上,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面具,有憨态可掬的童子面,威风凛凛的将军脸,还有画着红梅的仕女面……
老摊主笑呵呵地招呼一个探头探脑的小娃,从架上取下一张胖乎乎的福娃面具,“戴上这个,保你来年吃得白白胖胖!”
小娃戴上后,就不乐意摘下了,攥着母亲的衣角央求着。
见状,妇人无奈地笑了笑,随即掏出铜钱买下了面具。
旁边几个扎着总角的小儿立刻围了上来,你推我挤地争着要试戴。一个胆大的小孩戴着张画着虎纹的面具,正“嗷呜嗷呜”地吓唬同伴,惹得周围大人忍俊不禁。
萧伯瑀的目光落在木架上的一张“玉面狐狸”的面具上,周遭的面具多为皮质或是布料缝合而成,可那张“玉面狐狸”是用陶泥烧制而成,通体玉白,没有瑕疵。
因此,较其他的面具而言,这张半面陶泥格外的贵。
田安见萧伯瑀难得有兴致,正欲掏出钱袋。
然而,萧伯瑀的目光却撇开了,轻声道:“走吧。”
“诶?”田安怔愣当场。
萧伯瑀却已经大步走远,田安只能连忙跟了上去。
走到宣阳坊附近时,几声嘈杂的争吵声尤为刺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