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音落地,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萧伯瑀身上。
皇帝表面是免他罚酒,实际上却是在羞辱他,萧伯瑀若是接不上,或者接得不好,必然会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笑谈。
殿内,众人心思各异。
萧伯瑀神色未变,轻微颔首,开口道:“应是天仙狂醉,乱把白云揉碎。”
殿内空气骤然凝滞,良久后,太傅忽然拍掌道:“好!好啊!”
这一句不仅是好,更是妙。
同为无雪字,却藏有雪意,萧伯瑀接的这一句‘应是天仙狂醉,乱把白云揉碎’,巧妙地回应了校书郎宋百鸿的‘天人宁许巧,剪水作花飞’。
殿内文臣之列再无人敢接萧伯瑀的飞花令,生怕自己相形见绌。
为了缓解殿内气氛,一个年轻的武将猛灌一杯酒,借着酒劲,他朗声接话:“陛下!末将也来一试……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!”
殿内气氛为之一松,武将们到底是常年行军打仗,闲暇时也忙着看兵书,对诗词雅乐这些少有建树,憋红了脸也没几个接下酒令,只得一个接一个喝酒作罚。
轮到女眷席列,才情亦不输男子。
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”
“浮生只合尊前老,雪满长安道。”
“……”
一句接一句,殿内气氛很快便又热闹了起来,连周遭的乐师伶人都不时能接上一句典,或‘程门立雪’,或‘踏雪寻梅’……
但每次到赵从煊接令时,他只道:“臣弟驽钝……”
随后便毫不犹豫地举起酒盏,一饮而尽,以作惩罚。
酒过三巡后,行酒令也至尾声,皇帝酒喝多了,脸色泛红,脚步也有些踉跄。他径直起身,摇摇晃晃地朝着角落里的乐师走去。
皇后见状,脸色微变,随即以皇帝困乏为由,命人扶他回寝宫。
帝后退席,朝中大臣还沉浸在方才的行酒令中,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哪一句诗词最好,哪一句最妙。
待时辰差不多了,萧伯瑀起身回府,刚出宫门,便听见一声焦急的声音传来。
“殿下,殿下……”
萧伯瑀循声望去,是赵从煊身边的小太监,而赵从煊则半跪在地,不知发生了何事。
下意识地,萧伯瑀朝着二人走去,他开口问道:“殿下怎么了?”
小太监神色焦急慌张,连忙回道:“殿下不胜酒力,方才行酒令时喝了太多的酒……”
月色下,赵从煊低首垂眉,令人看不清他的神情。
萧伯瑀道:“若不嫌弃,我送殿下回府如何?”
小太监简直感激不尽,激动得连连点头,“多谢萧大人!真是多谢萧大人了!”
可如何送赵从煊上马车却成了一个难题。醉酒的人身体昏沉,绵软无力,凭小太监那瘦弱的身躯,根本扶不稳赵从煊。
为难之际,萧伯瑀轻声道:“殿下,臣失礼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