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不是有神另说,勤劳和互相帮助……
钟珩是帮过,但从他短暂的时间经验里来说,帮这里的人大概率是百害而无一利。
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大家的美好生活?
钟珩不由得“嗤”了一声,哪儿来的圣母?
站着的诡怪显然注意到他的反应了,但他正讲得慷慨激昂,于是决定暂时放过这个没礼貌的人类。
“作为石像小镇的镇民,你们都应该知道……”
他从早上上课一直讲到傍晚太阳落山,中间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,更不用说午饭,根本没有时间吃,当然,准确来说,他们原本也没有给留下来培训的“家长们”准备午餐。
钟珩肚子饿得咕咕叫,但因为前两天其实也是没有吃午饭的,所以稍微适应了那么一点儿,只在午休铃响,1号楼的小诡怪们一溜烟散去食堂抢饭吃的时候,偏头看了眼窗外。
诡怪老师的声音在耳边晃悠。
他在讲石像小镇的历史。
石像小镇最初并不叫这个名字,最开始这里的人都是务农的,都是朴实的劳动人民,这边风景也很好,都是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地,也就是前一天钟珩看到的那片荒地。
不过后来有很多外镇的人移民过来,抢占了不少原本应该是菜地的地方盖房子,于是原住民就不得不另寻别的谋生之法。
自打他们来了之后,世上有神的说法也从这个小镇里传开了,他们拿着从自己小镇搬过来的石像支在这个小镇中心,每天呼吁着人们一起去拜。
起初他们是不信的,但耐不住有人好奇,便站在一旁偷看,看他们拜了石像,在石像下面说了自己的愿望,比如明天能在家门口捡到最近丢了的东西,亦或是最近没钱买菜卖肉,家里人又舍不得杀鸡鸭吃。
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思看完就走,没过多久就能听见哪家人丢了剪刀,结果第二天就在窗台上看见了;哪家人最近缺了钱,鸡鸭没人买,又不舍得杀了吃,不久后这家的鸡突然就被石子堵了气管,死在门口圈的那一个小院子里。
偶尔一次两次他们还能当作是巧合,但后面甚至能听见他们去石像下面求老婆生孩子。
原本镇民们就只一心想着搞好菜地,每天都有活,虽然活得充实,但也有因为生不生孩子的问题闹别扭的家庭,最后都以没时间照顾的现实原因略了过去,所以之前每年的出生率都十分的低。
有些原本就抱着这个想法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就动了心,瞒着家里人去拜了神像。
再一再二就有再三,一传十十传百的,另外加上新镇民和老镇民组成新家庭,那传播力更是无法想象。
没用多长时间,他们就把土地都翻了一遍,油菜花都铲到镇边上,给土当了肥料。
新生儿越来越多,还在镇中心建了小学,刚好把石像圈在里面,石像被保护起来,镇民们都改了行,开始有了点儿现代化的意味。
自此,石像小镇也就诞生了。
但石像经风吹雨打还是会受损,这时就需要一些“手艺人”来修复,于是镇里一起推选了几个手巧力气大且能干的人到镇边上住,一是方便取材,二是工作的时候也不会吵到其他人。
他们互相学习,每天交换着自己刻的东西。但石像也不是每天都会坏的,等他们学成了,也就闲了下来,于是纷纷做起了刻石碑营生的活计。
手艺的确没白学,他们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,以至于到后来都忘了,其实根本没有人去修过那个石像。
关于神说互相帮忙的事……
那其实只是一个意外,大概十几年前,中心小学出现了一个不称职的老师,他对学生、家长都不是很负责,上课也是糊弄过去,不爱学习就爱捣乱的孩子是高兴了,但那些被坏孩子欺负的学生的家长就不乐意了,找到学校里来,闹了几天僵持不下,最后没辙去拜了主席台后面的石像。
那石像果然灵验,第二天中心小学的校长就开除了那个混饭吃的、几个有往那个方向发展的老师,还一并劝退了几个不听话的学生。
而那几个被遣送回家的老师学生,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都死了个干净。
后来这件事就成了校训,也再没有人敢那么做,甚至延伸出了互相帮助是美德,能多干一定要多干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别人的事情也要做的极端思想。
当然,这也只是钟珩这个局外人听后的感想,而他眼中的极端思想正被人奉为圭臬地执行。
不过惜命之心人人有之,不伤天害理,也没道理批判,换句话说,要是将行使这样思想的一个人放在另一个普通的地方,那那儿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天使下凡、田螺姑娘转世。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