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红看他俩模样,笑了一下,“壶里泡了茶,你们先喝了暖暖身子,我把锅架起来就能吃饭了。”
“阿娘最好了。”姜宁看卫长昀起身去倒茶,便夸了一句。
朱红被他哄得开心,掀开帘子往外走,去把洗好的菜、肉片拿过来。
还有豆腐、豆芽和土豆片。
姜宁伸手去贴着炉盘,见小小和小宝正在烤瓜子,心想等会儿也烤一把。
饭后做事的时候吃,平时少得嗑,过年就随意了。
“当心,还有点烫。”卫长昀把杯子放到他面前,“刚才和三婶说了什么?”
姜宁捧着茶杯,往杯口吹气,“三婶问喜服要不要帮忙。”
卫长昀坐下的动作一顿,然后问:“需要吗?”
姜宁笑了一声,觉得卫长昀这一阵变得有些可爱,“阿娘说不用,因为我们的喜服简单。”
上面基本用不上什么绣样,只是在领口和袖口、衣襟做一点纹饰,其他的都是滚边就好。
见卫长昀点了点头,姜宁眼珠一转,“不过我答应了,说过两日把请柬送上门。”
卫长昀喝茶的动作又是一顿,终于反应过来姜宁是在逗自己,无奈又没招。
“那我写?”
姜宁点头,“自是你写,我写的话,字迹太潦草了。”
卫长昀一听,觉得有道理。
过了这么久,姜宁的字虽然比一开始规整了不少,但喜帖的话,怕还是有些潦草。
“喜帖算算要写几份。”姜宁认真数起来,“秋哥儿家、三婶那儿,还有杨二爷和苗哥儿,对了,你说要请秦掌柜吗?”
跟易安楼的合作,尽管是和顾苗谈的,但后来不少事都是秦掌柜在管。
比如酸汤的用处,还有自己开发的新菜。
秦掌柜都问过他们,确定能做才着手去落实,免得生出嫌隙。
卫长昀一一记下姜宁说的,补充道:“写一份,还有戚大叔,是不是也该有一份?”
姜宁点头,却又想起一个人来,“你那位同窗要不要请?”
就严肆,之前在私塾时和卫长昀关系不错。
姜宁忽地想起什么,问:“你们私塾的学生,能成亲吗?到时候,别不让你回去了。”
卫长昀:“……”
“私塾不管这些。”
门口朱红正好拿着东西进来,听了一半,一边放东西一边问:“那酒席是不是要重新算一下,那天你们都没时间,得请人来做。”
席面不复杂,可好歹是喜宴,该有的不能少。
姜宁伸手接过炒菜锅,架在炉子上,“得算,厨子的话,我问问苗哥儿,陈大厨能不能帮忙。”
工钱照开不误,就帮一天。
好歹是易安楼的伙计和大厨,用起来也放心。
“那得先把人算算,人家也好买菜。”朱红在村子里帮过忙,谁家办酒都会在村里叫人,她虽不是主厨,但也知道一些。
姜宁和卫长昀便在一旁算起来,得办多少桌酒席才够。
他们家五个人,赵秋家五个,王三叔家四个,顾苗家里三个,杨二爷家四个,秦掌柜多半也是一家五口人来,还有戚远和严肆家算起来有四个。
厨子和伙计也得算上,三个人差不多。
按照八个人一桌,能坐得宽敞一些,大概就得四桌才行。
“四桌的话,有一桌多一个人也还好,反正有半大的小孩。”朱红听他们算完,想着正好。
锅里的猪油熬了出来,把姜、酸放进去,然后再放几颗干花椒,等炒出味道了,往里加水。
冬天里适合吃的清水火锅汤底就有了,再把豆芽放进去熬汤,更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