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张小娘子更是借机细细询问了一番,这才明白过来推荐她的,竟然就是年轻时与她讨论过针灸之道的邢家第九代传人,邢玉树。
可对方不是进宫做御医了吗?
怎么回来了?
实际上,以如今华夏书院在整个河南府的声望,这名头一拿出来,那是相当的毋庸置疑。
根本没人会拒绝!
可因着“女子当博士”这事实在是太邪门,太罕见,后期竟然连当地的县令都不由被吸引了过来,拿此邀请函一观。
再三询问。
直至确定了,这才放人离开。
张小娘子其实也有点摸不清,她并不了解华夏书院,更不知晓那所谓的单独医科到底是何意,但宜阳县显而易见的是待不下去了了,倒不如索性出去闯一闯。
这世界之大,她却不信,竟没有她容身的地方!既哪里都一样,那华夏书院有着邢家的人,未尝不是个好地方?
因此只思考了一会儿,她便毫无犹豫的,收拾东西跟着王厨娘等人离开了。
而华夏书院内部,除了建立医科的事,童启也在一一清理着之前系统的奖励,看看还剩下哪些没有用。
当摸出一套完整的活字印刷模板及制作方法时,突然,一个想法骤然活跃在他的脑海之中。
既然如今书院里学生众多,很多思想都难以达到迅速统一与理解,那他为什么不干脆开设这么一个通道,与大家及时交流呢?
就像是学校期刊一般。
每月一办。
将一些不好说的,口头上难以概括的,统一当作观点发布在上面,然后引来大家一起谈论,这样也方便后续的学生们入学补课,翻阅理解。
尤其是讲故事的日常任务,他总是忘记了自己说到了哪里,何处说过,何处又没说过。
若从头讲起,又很麻烦。
倒不如干脆写下来,做个纸质留存,也省得重复好几遍。这样想听的学生们也有了查找的地方,可以轻易跟上进度。
而学生们也可以将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发表在上面,寻找共鸣,方便书院里的老师们
及时摸透大家的进度,随时答疑解难。
收医学徒
说干就干。
童启直接请人在后山温室大棚旁边的空地上,另搭起了一间小屋子,专门用来放置活字印刷术的一应设备,并从小厮堆里提拔起了两个人,专门负责此事。
今后书院里一应打印事宜,例如报刊、卷子、各类读书笔记、冷门书籍等,都得到了很大的效率提升,而这两位小厮,也成功收获了无数艳羡的目光。
上一次的职员大招募,书院里进来了不少新人,但因着童启又是忙府试又是忙蹴鞠大赛的,压根没有时间一一去考察和记人,所以这次他特意腾出时间,好好观察了一番,这才从里面寻到了两位沉稳话少,做事不偷懒且聪慧有度的。
一位叫做墨竹,一位叫做流苏,皆是童母从人牙子那里买回来的死契。
据说去年黄河决堤后,家里死光,只剩下自己一人,所以才自卖自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