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皇帝在取缔了这个人丁税后,《新大明律》中又取缔了徭役税,改为积欠法,你今年税交不上,没事,允许你拖。
头一年、第二年交不上,没事,两年的税加八厘,官府確认允许你拖第三年,由你欠著,第三年交不上,家財变卖纳税,或人充发力役来补税款项。
这是什么意思?
放开了张居正“一条鞭法”前后,百姓欠朝廷赋税较多的现象。
这当然导致明朝在短时间內,会面临一个赋税断吃的情况,但恰恰是朱由检採取重商轻农的政策后,他根本不怕断了农税这项收入。
即便是没有了西班牙、日本的白银流入,朱由检也可以利用发新金银货幣体系,搞一波小幅度的通胀,增加財政收入,並活跃市场。
说白了,如果日本幕府聊得好,整体经济是可以持续的。
自己手里缺少的海外白银,就可以维持到两到三年后,积欠法重新拿取大量的財政收入。
说白了,欠著的银子其实还在民间存著,只是暂时没有收上来而已,允许民间以八厘的年息,拿著朝廷应缴的收入,去扩大生產再投资或者生存,到期更大的能力来支付朝廷的银子。
毫无疑问的仁政啊,这“积欠法”引起了江南土地大户们的一致好评,朱由检的名声逐渐转好。
但真正让朱由检成为民心所向的,还是朱由检自己的一份手书,以官文邸报的方式贴遍给各地官衙那,张贴数月不取。
一份皇帝的手詔,或者说皇帝以白话文的方式,用反问的口吻提出了一个问题,並在问题下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答案。
也就是所谓的自问自答!
《昭命论》
“这大明江山,到底是谁的江山?”
“大明,继承的是宋统还是蒙元之统?亦或者说,何为天下人?”
“朱家得位,凭的什么?”
“大明需不需要一位天子,或者说,需不需要皇帝?”
……
一大段的问题后头,以括號为解答题,是皇帝自己的见解。
答:大明江山是汉人的江山,也是亿兆生民的江山。
答:宋元之爭由来已久,朕以为今朝应有定论。先祖洪武重开大统,即汉人执政者,执掌天命,应引宋统。
答:祖皇帝少年时代起於微末,开闢大统江山,扫荡了诸雄,北逐大元,得位最正!即是民中至尊,也是穷人出身的皇帝。
答:清正之流抢掠万民以足口腹之慾,若无皇帝,民无发声之时,无抗爭之力,有何人可制?
要天下再无皇帝,发难於百姓之辈的所说所做,可谓汉奸!
答……
整篇文章,洋洋洒洒三千余字,言辞激烈,以一人之力举出各种例子,鲜明了大明的正统性,以及针对后来黄宗羲传播的思想,提前加以了遏制。
这篇皇帝陛下的文章,激起了民间广泛热烈的议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