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雄英微微躬身道:“皇爷爷,孙儿还有两个奏折,第一个,是大明中心钱庄的建立以及新纸币的发行。”“第二个,是成立秘书部,为您和爹分担一些压力。”在场的百官听的都头大,这都是什么词藻,为什么我都能听懂,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?朱元璋点了点头:“先说说第一个吧。”朱雄英躬身一礼,朗声道:“孙儿提议设立‘大明中心钱庄’,以解决当前货币贬值、百姓困苦的问题,并促进天下商贸繁荣。”前些年,太孙殿下也是在奉天殿提议鼓励商人下海经商,并征收商税的,当时基本没有人赞同,因为他们都觉得商人逐利,商人的地位变高,会对大明产生极大的影响。当时还是老朱和大朱力挺小朱,要不然文武双方官员都不同意这个提议。最终,大明财政收入翻几番,之前欠官吏们的俸禄也都发了出来,甚至后面还发了什么年终奖。他们这才意识到商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,在看到朱雄英对商人的严格管理后,他们最后也开始支持朱雄英的这个提议了。此言一出,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。百官们面面相觑,有人点头赞同,也有人皱眉思索。户部尚书傅友文出列,拱手道:“陛下,太孙殿下此议虽好,但臣有一事不明。”“此前朝廷发行的宝钞因滥发无度,导致迅速贬值,最终失去百姓的信任,若大明中心钱庄发行新纸币,如何避免重蹈覆辙?”朱雄英微微一笑,从容回应道:“傅大人所虑极是,我对此已有周全之策。”“首先,大明中心钱庄将由皇室三代皇爷爷,我爹还有我担保,并存进大量银钱进去,以消除百姓对其的疑虑。”“其次,倭国开采后运送过来的银子将作为储备金,保证新纸币的稳定,并可以消除一定的风险。”“此外,我提议让朝廷文武百官一同存钱进去,以提高钱庄的信誉。”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大明中心钱庄的职能主要有三。”“其一,统一管理天下货币流通,以当时发行的价格回收旧纸币,并发行新纸币。”“其二,为百姓提供借贷服务,促进商贸发展,由于大明各地的借贷鱼龙混杂,百姓稍不小心就会选择到黑贷、高利贷,从而导致家破人亡,大明中心钱庄有朝廷担保,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到钱庄进行借贷。”“其三,大明中心钱庄可以为朝廷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,如此一来,不仅能解决当前货币贬值的问题,还能为天下百姓谋一条生路。”朱元璋听罢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。他沉声道:“雄英此议,确实周全,傅尚书,你还有何疑虑?”傅友文沉吟片刻,拱手道:“陛下,太孙殿下所言虽有理,但臣仍有一事担忧。”“若百官存钱进去,钱庄的信誉固然提高,但若新纸币再次贬值,百官的利益将如何保障?”朱雄英点了点头从容答道:“傅尚书不必担忧。新纸币的价值由皇室三代担保,并以倭国开采的银子作为储备金,绝不会出现贬值的情况。”“钱庄的运营将交由户部管辖,确保其透明与公正。若百官存钱进去,不仅能获得利息,还能为朝廷的货币改革贡献力量,实乃一举两得。”“此外,为了避免百姓将银子全部存在家中,户部还可以给百姓发放优惠劵来刺激百姓消费,优惠券可在下次购物时当作现金使用,以此鼓励百姓多次消费。”“同时朝廷指定专门的集市或店铺,百姓购买一定数量的米面油盐,可获得相应的优惠券,当然,在这里消费,必须使用新的纸币,而不是银子铜钱之类的货币。”“商贾想要与朝廷合作,朝廷之后也只会使用纸币结算,久而久之,纸币将在大明流通起来,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!”傅友文听罢,眼中露出敬佩:“不愧是太孙殿下,殿下思虑周全,臣无异议!”太子朱标此时也出列,拱手道:“父皇,儿臣以为雄英此议确实利国利民,钱庄的设立不仅能稳定货币的价值,还能促进商贸发展,实乃一举多得。儿臣附议!”朱元璋微微点头,沉声道:“既然没有人有异议了,那么大明中心钱庄一事便准了。具体章程由太孙与户部共同拟定,务必尽快,等魏国公将倭国的银子运送过来,就可以着手实施了。”朱雄英躬身一礼:“孙儿遵旨。”“还有一个事呢?继续说吧!”朱雄英抽出最后一个奏折朗声道:“天下政务繁杂,奏折如山,皇爷爷与父亲日理万机,难免劳累。”“我担心你们的身体长期下去会因劳累成疾,因此,孙臣提议设立‘秘书部’,专司辅助皇帝处理奏折等政务。”“秘书部由数名精通政务的官员组成,负责初步审阅奏折,提出处理意见,再由皇帝最终裁决,如此一来,既能减轻爷爷与父亲的负担,又能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。”此言一出,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。秘书部的设立,无疑是对现有朝政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,能站在朝堂上的哪有什么笨人,一推敲就能得出,这个秘书部,不就是之前丞相干的活吗?这可是实权啊,大明的一品官职很多,像什么太子少傅少保,都是一品官,可这些都只是虚职头衔,是没有实权的。吏部尚书詹徽立马出列,拱手道:“陛下,太孙殿下此议确实能减轻陛下的负担,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,臣以为,此议可行。”然而,陈德文却有些担忧地说道:“陛下,秘书部的设立虽好,但其权力过大,长久以后恐有架空皇权之嫌。臣以为,此事需慎重考虑。”:()重生朱雄英,复活白起灭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