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忆中的肉饼,那得是云田县的老爷们才能顿顿享受,甚至不屑於吃的东西。
至於普通百姓,隔三差五才能吃一顿肉食。
天色渐晚,这一天下来,陈启竟收穫了二十文钱。
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像,寻常乞丐一天也就討个六七枚铜板。
胆子大一些的,瞅著人多的店铺,上去唱词祝贺,不给钱就不走。
还有更狠的,直接在脸上划道口子,这叫做要红钱。
店家觉得晦气,为了做生意,也会隨便打发一点,这种一天下来,能进个十来枚铜板。
像陈启这种,地上一坐,一天进帐二十枚铜板的,可谓蝎子拉屎,独一份。
这世界一文钱相当於前世五元,不挑好的吃食,饱腹是没问题了。
前日学瘸子沿街乞討,反被巡街衙役踹了两脚,说是“秽了官道”,现在倒是不用再受那气了。
陈启笑得合不拢嘴,给自己的捲轴竖了个大拇指。
“照这討钱速度,名籍的事也有希望了。”
做乞丐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,地位卑贱低下,在南荣王朝是没有名籍的。
南荣王朝以武治国,將亿万子民分为六个阶层,武、仕、商、工、农、贱,地位从高到低。
自农户以下,如乞丐流民奴役,都是没有名籍的黑户。
没有名籍,不可武考、不可科考、不可经商、不可向上通婚,诸事不便。
办理名籍,需要缴纳三百文,如果每天都能討二十文,刨去开支,攒一个月就够了。
“感谢好心人们的馈赠了。”
天时不早,陈启收摊走人。
走到信义街尽头,拐进一处小巷。
几名衣衫破烂的汉子,挨著墙根站著。
看到陈启,为首一名顶著酒糟鼻的汉子开口:“陈乞儿,来交今儿个例钱了?”
陈启堆著笑脸,摸出四枚铜板:“狗哥,准备好了,您数数。”
云田县的乞丐是有组织的,名叫尘衣帮,帮主之下,各个街道设有竿头管理。
乞丐们每日乞討所得,需得向尘衣帮上交例钱,才被允许在云田县乞討。
而乞丐若是无故被人欺负了,尘衣帮可以帮忙討回公道。
这討公道的法子,儘是些泼皮手段,无非趁夜上门敲窗砸门、发粪涂墙,或者將饿死冻死的乞丐尸体吊在人家大门前。
不过这些手段,也就敢对普通人用一下,遇到点子硬的,屁都不敢放一个。
刘竿头仗著是尘衣帮主弟弟,在信义街是条吸血虫,別的街道乞丐每天只需上交三文钱,这刘竿头却收四文。
眼前这王二狗,就是替信义街的刘竿头收缴例钱的狗腿子。
王二狗接过铜板:“嗯,还有上次跟你说那事,考虑得怎么样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