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银行同样是人民的银行,不仅要针对大型的、或者工业放贷,还要深入基层,用小额贷款直接支持农业的生产,包括个体农民的生产。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的工作,但再困难也必须坚持去做。
所以根据地要稳固地发展,我们除了面临与反动派的军事战争,其实还面临另外两场战争,商业的战争和金融货币的战争。这两场战争,不见硝烟,但其实同样是鲜血淋漓,其重要性,从长期来说,并不逊色于军事的直接战争。我们的同志,对此要有清醒的认知。
在上述重要的工作思想阐述了之后,李思华又针对其它一些其它的工作思路做了相关指示,包括医疗卫生、文化事业、交通水利、物资仓储、信访、民政、能源储备、人力资源、财政管理、司法管理等多个方面。
在这些方面,她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和思路,让负责这些方面的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根据她提出的原则和思路,去探讨和形成可执行的方案,然后试行。
为了长期更好地发展和完善,李思华又提出了四项当下的重要工作。
一、建立海南体制政策研究院。党总支部亲自领导和参与,军队中也要抽选部分参谋组的同志们参与,然后吸收海南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,到大陆聘请一些行业专家组成。由于我们当下非常缺乏有文化有知识的党员,因此这无疑是种短期和暂时的妥协。在探讨体制和政策的同时,一定要注意警惕,无论这些知识分子和专家看上去的建议有多精妙,也要注意阶级立场所导致的方案倾向。可能的糖衣炮弹,糖衣留下,炮弹要拆除。
二、从现在根据地的7个县区,紧急选拔一批最好具备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员,以进步青年为主,到文昌进行政治思想和政策方针集训,人员的总量不限,分批进行,逐批培训。其目的是为政府和基层工作提供基本合格的工作人员,充实体制。李思华将亲自主持多项培训,对于培训内容的框架也将由她亲自设定。
三、在根据地7县区,立即完善政府组织。先建立县、镇、乡三级体制,然后经过初级政治思想教育和培训的人员,不断配置到乡,与乡政府人员联合组成多支土改工作队伍,深入乡村,实施土改,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村级体制,包括民兵和基层党组织。
四、在所有的革命同志中,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识字运动。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,没有文化的政府也是愚蠢的政府,扫盲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。我们要建设的是现代化的新中国,没有文化是不可想象的。太多的同志目前还是文盲,工作又忙,但这绝不是不学习进步的借口。所有同志要克服对于学习的畏难情绪,参加革命,不仅是对国家、民族的革命,也是对自己人生的革命,识字和学习文化,就是自我革命的基础部分。
我们这几天的会议讨论的工作,同志们应该都能体认到,文化是多么的重要。一个同志,如果文件看不懂,不能理解政策、不能理解革命思想,不具备工作需要的知识,那么他如何去开展工作、做好工作呢?我们的部队,从来就是要求不断学习,提升文化知识水平的,现在我们的地方干部,也要在同样的要求下,实现平均文化水平的极大提升。
太多的同志,过去是因为家境贫寒,没有识字读书的机会。现在组织上给了这个机会和资源,有什么道理不好好学习、不快速进步呢?这是组织纪律要严格要求的事情。
李思华指出,时间紧任务重,我们当下建立的体制组织,肯定是非常粗糙的,包括党员在内,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都是不足的,但大家的工作热情是高涨的,这是最可贵的。无论是党还是政府,都必须成为学习型组织,每天学习、每周学习、不断学习,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成熟而高效的组织。
11月19日,这次海南革命根据地最重要的三天工作大会结束。从20日开始,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,开始轰轰烈烈地全面开始了。
最近时日的地方工作,李思华最痛苦的,就是同志们的文化水平实在太低了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实施,他们自己都理解不到位,执行到基层,就不可避免的有偏差。所以李思华和冯百驹等商量,在几乎所有部门机构,晚上都要组织夜校,有文化的同志给其它同志上课,文字扫盲、理论和政策读讲、案例讨论,一系列的学习方式被推广下去,而且被作为工作结果考评的重要构成因素。
根据地政府进行了强行要求,所有工作人员,必须在一年内,通过组织的小学文化水平考试,然后再有两年,通过初中文化水平考试,五年之内,要通过最终的高中文化水平考试。未来高中文化水平,将是政府机构的最低要求。在海南建设大学后,鼓励工作人员报读大学。
当然,这个高中文化水平其实是有水分的,对于语文、政治思想、自然知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,而对于数学、理工学则要求比较低,整体是现实工作需求导向的。
第36章根据地建设与广州起义
到11月25日,新军招募的人员,已经大部分汇集到万泉河流域,大致在后世新中农场一带,这里是山岭与沿海丘陵的过渡地带,地形相对比较丰富,适合进行多种多样的军事项目训练。
不过,由于营房和校场还没有完全整备好,所以估计要到12月初,才能开始正式的全面军事训练。目前已经抵达的青壮,都投入了基地整备和建设中。李思华看到的是接近2万人的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。
除了1万多招募的青壮,在当地还雇佣了3000多人。大家都很着急,所以每天,都是从一大清早就开始,直到太阳下山再也没有光亮才休息,而李思华一贯主张的永不停歇的政治思想教育,每天晚饭后也在晚课上进行。
曹子卿等同志向她汇报,募兵其实很顺利,因为这一次采用了每个青壮发10个大洋安家费的应急措施,现在这些贫穷的农民和山民子弟,还没有政治觉悟,发安家费是最快动员起来的方法。
这一次的训练,实际上会在1。5~1。6万人的总规模,淘汰的人员将送回地方部队,作为地方部队训练的种子,所以人力上不会浪费。
到11月20日,全部武器装备,已经从淇澳岛运到了基地附近的多个武器仓库中,随时可以取用。
目前的军事部署,是一个步兵营在文昌和海口方向,警戒海口为主的敌军。一个步兵营加上炮兵部队在基地,对新军进行训练,而最后一个步兵营则分为了几部,在解放的其它6县区,在之前海南革命军的配合下,组建和训练地方部队,并搜寻消灭残余的反动派武装。每只地方部队,以革命军人员100多人为骨干,搭起架子,已经开始在招募人员,招募条件是一样的,发10个大洋的安家费。所以人员规模不是问题,但这些地方的训练条件有限,只能逐步改善。
李思华思考着整个布局。
华明义他们已经完成了对那艘新加坡的6500吨货轮的购买,海员扩招也很顺利,华明义也提议了原来华海号的大副于海生,接替担任华海号船长,他认为此人已有足够的能力,而且李思华知道这个大副,其实已经加入我党,是航运党组织的工作成果之一,所以她很放心。华明义将自己兼任新的“中海号”货轮的船长。
她决定,在淇澳岛上只留下一个连和一千多家属渔民,作为一个隐秘的小基地即可。其余三千多家属及全部儿童等人,全部迁移海南。
她意识到,这三千多家属,其实现在是一笔财富,这些人也都经过了这几个月的或多或少的,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识字教育,完全可以分区充实到几个县区去,成为体制基层的工作人员。
她心里感叹,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,当时觉得是累赘,咬着牙接受了,但现在看来,却正好培养了一批忠诚的地方工作人员,非常适合补充当下的应急需求。这个时候,人力资源,是最宝贵的。
她电报通知了淇澳岛留守小组,以及华明义,新加坡回来的中海号,立即到淇澳岛接人转移。
到11月底,根据地7个县区的城区已基本稳定,最基础的政府架构已经搭了起来,而城区内的反动派势力被一扫而空,每个县区都发动了城内的进步青年作为主体,形成了城区基础的管理体制。
在城区稳定后,下一步最重点的工作,无疑是全面的土改。土改的计划,是先在城区附近的一些乡村,进行土改试点,这些地区,现有部队也比较容易控制。预计2个月后,等待地方部队组建和初步训练完成,即开始全面土改。
土改的基础其实还是武力。所以组建起地方部队是最紧急的,枪支弹药已经开始逐批运输各县区,而在各县区的郊区,都已选择了临时的训练基地,进行初步的整备建设,招募的人员成为建设的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