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作者蓝烬 > 第28章(第1页)

第28章(第1页)

全部资金回笼了,除了3亿美元的本金,18亿美元的空单,带来的盈利达到了7。5亿美元,这使李思华现在掌握的总资金,达到了11亿美元的高峰。即使在美国,除了洛克菲勒和摩根等少数家族,她的“安华集团”也算是顶级的财团了,不过眼下这些收获,都不能暴露。

李思华也是感慨万千,从1928年4月赴美,到现在的1929年11月,整整一年半的时间,美国计划执行过半,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她的眼里,不由得有泪水在旋转。隔了良久,她才平复了自己的心情。自嘲地想着,你的征途可是星辰的大海,区区收获,就让自己震撼啦?这才哪到哪呀?

李思华决定,除了1亿美元,回到安华集团明面的几个企业上以外,其余近10亿美元,都会在最近一段时间,逐渐汇入约2000家的马甲公司分布,作为后期大采购计划的行动马甲和资金来源。

她想着,12月,要回去一趟海南“过年”。海南根据地的发展,也不知道变得怎样了?虽然她一直频密地与根据地保持着电报的联系,但不亲眼看一看,观察考察,总是放不下心的。

麦基逊们对这两个月美股的暴跌,同样是目瞪口呆,他们虽然是美国统治阶层的一个部分,但只是偏安一隅,不是这个时代美国的主角。他们事前,虽然相信了李思华的预判,尤其麦基逊,自身作为银行家,早就对美股的情况不安了。但是他们也完全没有想到,股市的暴跌会是如此惨烈,从10月初到11月中,一个月出头,股市就跌掉了一半,直接腰斩!

这个时候他们纷纷庆幸听从了李思华的判断,他们的股票都在高位出场了。虽然他们的实业,已经开始被股市暴跌所带来的经济动荡拖累,但这个时候还不算明显,总体盈利,让他们喜笑颜开。

李思华告诉他们,自己要回去东方一趟“过年”,探望亲属。并且会安排在东方的一些事情,估计要到5月份才会回到美国。而她在回去前通过德州财团的关系,安排了两件事情。

第一件事情是快速收购了一家航运公司,这家公司的老板在股市中损失惨重,已经无力维持自己对家族远洋货运业务的掌控。收购的价格很合理,当然麦基逊们出面,也不可能不合理,这家公司有十几艘海轮,总吨位高达15万吨,而李思华付出的价格却只有1500万美元。这也让她慨叹,原来购买的几艘货轮,价格上真的是被宰了凯子。其实她如果再等几个月,经济危机深化了,说不定几百万美元就拿下来了,可是时间不等人。

当然她还想拿下几艘客运邮轮,这个就要慢慢等了,她计划等到半年后,再出手购买。

航运公司的职员和船员们暂时都留用了,理由很简单,再过半年,赶他们都赶不走,一定有忠诚性,那个时候,有一份工作,简直是天大的幸福,他们会无比珍惜宝贵的饭碗。经济大危机下,别说是和海南根据地交易,很多资本家就算和苏联交易,都毫不犹豫,何况是要吃饭的技术人员和工人。至于自己的船员,只能等待航运专业的教育培训,那起码要两年时间,还要上船实践,3年才可能替代。

这一次返回海南根据地,除了2个步兵师的装备外,主要携带的就是德州的特产,小麦、玉米和牛肉,牛肉主要是罐头。大约动用了10艘海轮,8万吨的运量,组成了一只船队。以前的中海号在前期已经开辟了中美货运业务,这个时间点,还在海南。

第二件事情才是大事。李思华向麦基逊等构成的“德州财团”,抛出了整整30个师的军火订单!全部订单需要在2年时间内完成,包括25个步兵师、5个摩步师,甚至还有差不多150架飞机、大量高射炮以及其它各种武器弹药等的超级大订单!这一次她返回的时候,希望先带2个师的武器弹药返回东方。

在麦基逊们目瞪口呆的时候,李思华轻描淡写地解释,这正是她需要返回东方几个月最重要的原因——去落实这个大订单。她自己的家族在民国西南的一个省,很有声望和地位。与周边几个省的军阀和地方统治者,都有很密切的合作关系。这一次,几个省的军阀们决定倾其所有,联合组建30个师的军队,与国民政府一决雌雄。她其实一点都没有说谎,确实要与民国一决雌雄,只不过不是军阀,而是我党。

麦基逊们都听傻了,然后就是狂喜。买家是谁?关他们什么事?至于中华民国,那是什么玩意?反正都不是美国的敌人,就算是敌人,也要干。他们与美国军工界的关系密切,一直梦寐以求地在德州建立军火工业,但是美国政府在一战后,军事上收缩得厉害,军费很有限,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。而有了李思华这个超级订单,就可以奠定德州军火业的基础了。老实说,对于建立军工业,他们是万事俱备、只欠东风,东风就是大订单。

一帮助手被紧急叫来,5大家主都在现场监督,急切地要他们马上计算出李思华订单的价值。最后的金额让这帮人目眩神迷,订单价值估计会超过3。5亿美元!

李思华呵呵一笑,说到:“订单可以交给你们,就现在的这个编制体系和数量,你们必须保证质量,不过总价格,我们只能给到3亿美元,我们非常坚持这一点。”

几个家主都知道,3。5亿美元并不比美军采购的价格高。但那是整个军火商业的利益在里面,你以为美军得到的价格就是最低了?那军火商们吃什么?所以从生产的角度看,水分是很大的,3亿美元,利润也不低。如果他们自己成为生产商,这3亿美元的订单,很可能有超过1。2亿美元以上的利润。

他们心里其实已经愿意了,不过现场都笑着没有答复,麦基逊打哈哈说,等到订单确定了大家再商量,一定会让李小姐满意的。

接下来对于李思华马上要的2个师装备,他们帮助的态度积极无比,动员了全部自己的人脉,很快帮李思华准备好了,由于各个生产厂的现货不够,还从美军现役中先搞了一部分补足,生产厂会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,再补足美军所缺。

由于有一部分“旧货”,因此两个1。6万人师的装备,包括了大量的火炮,只算了600万美元一个师,一共1200万美元。简直比以前李思华从罗伯特那里购买的武器装备,便宜太多了。这当然是因为现在的层次完全不一样了,以前罗伯特是割“半殖民地军阀”的韭菜,而现在安华已经是是德州财团的一员。

这个订单的威力之下,麦基逊们彻底确认了安华财团的实力和诚意,现在安华已经是他们财团中的“内部”一员了,当然待遇不一样。不过如果罗伯特知道此事,就该哀叹自己失去了超级的大客户了,这足以让他终生为此捶胸顿足。

李思华走之前,又对其它的事情进行了安排,先是两件大事:

一、安利等几家公司的整理。

要做好安利被迫从传销转向直销的准备。传销的危害,美国政府迟早会加以整顿。不过不至于让安利无法生存,在德州财团的支持下,美国政府最多罚一笔款,然后要求停止传销。但安利大势已成,改成直销也会有不少会员接受,整个体系瘦身,然而更能长期发展。但经济危机下也不可期望太多,毕竟传销直销的,都是同类中的高价品。人们收入少了,还能不能维持这个模式,现在尚未可知。也需要做好最后完蛋的准备。

家得宝等3家企业抛弃,家得宝这样的“概念性”企业,目前技术远未成熟,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,难成大事。经济危机中,估计也卖不了多少钱,但最后的控股权,能卖多少算多少。毕竟,也逃脱了责任,这样的大危机,投资完蛋,不是最正常的吗?

百事可乐这样的几家企业,不可抛弃,未来还有很大潜力。就算是经济大危机,可能百事可乐这样的“肥宅快乐水”。更能成为人们麻醉自己的饮品。组织在美国当下的实力和势力,已经足以推动这样的企业在美国的发展。

二、教育和学校的扩充。

经济危机马上到来,所以学校可以进入正式的工业教育了,而且需要扩充,从现在的4家都在德州,扩充到全美工业区中择地,建设15所工业技术培训学校。未来在这些工业区中采购生产设备,招聘技术人员,让当地企业和人员配合教育培训,是给他们生意做,没有不同意不配合的道理。经济大危机下金主就是神。

李思华的计划是扩充到可以同时培训6万人以上的规模,通过在海南根据地选拔最优秀最聪明的青年,以及在全国招生,让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学生到这些工业学校培训。这样以3年一个周期,从1933年起,可以每年向计划中缅甸和云贵的工业基地,提供2万人左右的初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,积累到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,则可完成10万技术人员的供给。

当然接下来还会招聘美国失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,直接在本土设学校培训,那样的规模更大,她计划到1937年要达到20万人。这样到1937年可以凑出30万中层技术人员,以3000个工厂来机械静态地计算,则可达到每个工厂100名技术人员,这就可以让初级的工业基础得以建立。

实际上她还是很遗憾的,因为这些技术人员必须是有文化基础的,需要在国内基础教育之上来形成,至少要初中毕业吧,才能接下来接受这样的工业教育,其实最好还是高中生,但是没有办法,哪有那么多高中生呢?只能寄希望于这些学生,能够以超人的刻苦,用汗水和努力,来弥补时间的缺陷了。

根据地的组织,现在已经按照她的规划,在拼命地积累完成初中教育的人力资源,还在全国安排伪装的各种公司,招聘初中生,争取以全国之力,来形成可靠的初级人力供给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