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党大,是因为,既然党代表人口绝大多数,那么自然应该对国家绝大多数的权力和利益负责。例如我党创立的企业,并不应该是全民所有制企业,党企应该是为底层多数人民谋利、属于底层多数人民的企业。而政府创立的企业,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,因为它是“共和”的企业,是解决社会各阶层共同利益的问题的。
党企,应该为底层人民谋私利,将利润通过精准扶贫等方式,归还给底层人民,促进他们从无产阶级,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有产阶级。
政企,则只有公利,没有私利。因为它是属于全民的企业,如果有利润,是从哪些人民那赚取的呢?
所以党企,应该理直气壮地控制有长期“利润”的重要领域,这里的利润并不是以金钱来衡量。尤其是战略资源产业,以及对国力有重要支撑的产业,例如矿山、军工、钢铁、油田、交通,以及一些重要的科技产业等。
而我们能否“理直气壮”,取决于我们最后,是否真正将利润归还给了底层人民。如果只是表面用人民的名义,而实际上是自己占有和享用利润,那我们就变成了窃国大盗。
当然,党企要着重投资那种需要长期投资,甚至局部亏损,但又对国计民生极为重要的战略产业。
例如修铁路,通过票价和运费回本,是非常漫长的周期,如果交给私企,那么要么修不起来,要么票价和运费奇贵,因为资本的本能需求,就是赚钱。但是党企,可以忍受长期亏损或者长期不赚钱。因为我们对“利润”的评判标准,实际上是,是否有利于底层人民的利益,而不仅仅是赚钱。
例如医院,如果都是私人医院,那么最后就只有一个结果,老百姓看不起病。而对党企来说,让老百姓看得起病,才是真正的“利润”。
所以,单单以货币来衡量,那么党企会有很多是财务亏损的,但我们算的不是这个“经济账”。对于党来说,只要党企的总和,具备货币上的经济可持续性即可,并不追求货币的利润,评估的是党企的运营,给底层多数人民所带来的综合利益。
实际上,党已经掌握了全部的重要资源,还不能赚钱的话,本身也太笨了。当然,这有个掌握平衡性的问题,在不伤害底层人民利益又可以盈利的情况下,还是要追求盈利。
政企,虽然名为企业,实际上很多应该是服务全体公民的公益平台。例如修建图书馆、建设文化宫,需要有利润吗?实际上是从财政中拨款,来形成的公共服务平台,收取一定的费用,是为了维持平台的运转,以服务全民,而不是赚钱。1
企业是如此分工,那么权力上如何分工呢?核心的原则应该如下:
一、党掌握军队和国防,这是永远的基本原则。只有掌握军队,我们才能维护占人口多数的底层人民的利益不被剥夺,不会让剥削食利阶级卷土重来。
二、党掌握立法和司法,这也是永远的原则,革命本身是多数人的暴政,我们需要保证司法,偏向于维护底层人民的利益,而不是所谓名义上的公平公正,因为底层人民在话语权方面,本来就处于弱势。
三、党掌握战略资源。所有经济权力的来源,最大宗的永远是资源。党企的存在,最基本的一个目的,就是掌握战略资源。
四、党掌握主要舆论。所谓言论自由,实际上是让具备更多经济资源的人,才有能力去操纵舆论,底层的老百姓,凭什么去和富人去说言论自由呢?话语权不同的人之间谈民主,那就是狼和羊在商量吃什么。我们当然不能将如此重要的权力,让渡给富人。
五、党掌握基层组织。基层本来就是底层人民的聚合。我们不去掌握吗?包括民兵组织、基层党组织、集体经济组织。
六、党掌握国策。国家和民族朝什么方向发展,应该符合多数底层人民的利益,包括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外交等诸多方面。
那么政府的权力是什么呢?是“行政”。何谓行政?社会各阶层的利益,在政府博弈,通过“共和”,产生共识,然后政府推行基于共识的政策,保证社会各阶层遵守大家达成的共识。例如全民应该建立起户籍制度,全民应该建立起身份证制度,全体青少年,未来应该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等。然后出台政策,调动税收,执行计划。
这就是“党大、政府小”这种二元体制背后的逻辑。本质上而言,党确定理论、方针、策略,规划发展方向,并为底层人民间接和直接谋利益;而政府则根据党的理论方针,与其它社会阶层“共和”协商,落实成政策,并调动资源执行。党对政府实行监督,政府则并不是党单独一家的执行机器,而是必须将其它阶层的利益诉求,反馈给党,通过博弈,达成妥协,然后才形成政策。
最根本的原则是,党可以否决政府,而政府可以与党协商,但不能否决党。
第二个大问题,是党员、干部与企业薪酬问题。
李思华指出,党员与普通人需要分开。党员不适用完全的市场化薪酬。最根本的原则是,“入党不发财,发财不入党”。
党员的特殊性,在于必须是理想主义者。或者可以描述为“七分理想,三分现实”。我们承认理想主义者也需要物质生活,而提供党员的物质保障,是为了让同志们有基础的生活条件,从而更好地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,却不是为党员谋求发财机会的。
普通人当然与党员不一样,他们能做到“九分现实,一分理想”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李思华想起前世,据说有八千万党员,其实真正的共产理想主义者有多少?人多就力量大吗?她宁可要一个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人数,例如八百万人员的党,但是成员必须是真正的党员,用共产主义理想和思想武装精神的人。反之,如果是一大堆投机主义者入党,党能有什么好处呢?
党员薪酬的逻辑,在于坚持“共同富裕”。所以可以试行一个方法,例如以所在地区薪酬水平的中位数,作为基准收入。
例如在政府工作,那么党员拿的基准薪酬,就应该是政府所在区域内,全民薪酬的中位数。党组织对党员设立标准,进行每年考核,优秀的物质报酬,从中位数上浮,例如地域中高收入的薪酬人员占比是20%,那么党员的薪酬,最多达到这20%人员的下限作为封顶,这是物质激励。至于差劲的,不是扣薪酬的问题,而是是否是合格党员的问题。这样的物质激励,其实本质还是精神激励,用物质来表彰其优秀表现而已。
如果在企业或者是在基层工作,其原则与在政府工作相似。党企的收入水平,党组织会考虑,基本会保持在与政府同一水平线。所以作为党员,提升物质收入的唯一途径,是提升当地或所在企业共同富裕的水平。大家好了,你才能好。无论党员在哪里工作,超出这个薪酬标准的收入,要么上交作为特殊党费,要么就请退党。
党员应该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人。对于党外人士和普通人,当然不能如此要求。对于他们,基本上都适用市场化原则,唯一不同的是如果在政府担任“公职人员”,其实是按社会上“管理技术人员”的市场化水平,来参照制定薪酬,按工作的重要性和职位,有所区别。
所以作为党员,就必须在物质利益上可能有所牺牲,但是如果有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,会觉得这是牺牲吗?如果想发财,就不要入党。我们并没有阻碍普通人去发财,发财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。
但是既想是党员,有组织提拔、担任重要岗位的机会;又想私人发财,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。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两全美事?这必须是党员自己人生的一个单项选择题,而不是双选。
党员也会有在中途掉队的,有的人的革命理想,并不能保持终生。未来肯定有干部,甚至是老干部,他们会用所谓的资历、所谓自己革命功绩的历史,来要求各种超越常人的待遇。对于这种情况,我们要逐步制定规则和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