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静了自己的心情,老狐狸又暗暗思忖了一阵。冷静下来的英尼斯心想,即使从印度再给他派来两个师,接下来的围剿也要非常小心。恐怕这只叛军用两个师围剿并不一定够,稳妥的话需要五到六个师。对方在这段时间肯定也不会干等,现在帝国在缅甸的力量捉襟见肘,下一次能够围剿的时候,叛军的力量也肯定会比现在更大。
他将自己的判断,再次电报报告了伦敦和印度总督。
英国首相麦克唐纳,啪的一声将电文纸拍在了桌子上。
他很愤怒,又觉得心烦意乱。英尼斯和奥斯丁两个蠢猪,居然让缅甸的独立势力成长到了现在的程度,简直是该死!
除了英尼斯,他还收到了其它方面例如军情五处的报告,他当然不会只相信英尼斯的一面之词。
现在他确信,帝国已经失去了对上缅甸的控制,至少十几个邦,都出现了不同的独立势力,驱逐了帝国的殖民机构,他们彼此之间混战,但很快有一些势力脱颖而出,统治了当地。打败了奥斯丁的,很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只比较强大的势力而已。
这只势力明显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,他们拥有美国和德国的武器,说不定就是这两个国家的某些势力支持的。他们可以只会支持一只叛军吗?想想都不可能。
所以英尼斯虽然是个蠢货,但他还是同意他的判断。如果没有至少5~6个师的军队,是镇压不下去这样普遍的叛乱的,说不定,还要更多的军队。
没想到,绵延三年的下缅甸叛乱,居然只不过是缅甸整体叛乱的前奏,说不定外国势力就是看到,英国镇压下缅甸一只原始的起义军,居然都要三年,觉得有机可趁,所以武装了一些叛军,来给英国人找麻烦。
美国是最可疑的,这个表兄弟,永远都在觊觎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。虽然现在大家都陷入了经济大危机的困难之中,但支持一些缅甸叛军,又不需要多少资源。需要提醒在美国的英国情报机构,注意收集这方面的情报。
想起要对缅甸出军所要耗费的财政资源,他的脑袋就开始胀痛。
1932年底,英国的失业率已经超过20%,还在继续攀升,也许在1933年会达到25%也说不定。英国工业生产下降了32%,主要工业部门均受到严重冲击,钢产量下降46%,生铁产量下降53%,纺织品生产下降23,煤产量下降15。英国被迫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,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,甚至放弃了金本位制,导致英镑大幅度贬值。想起这个,麦克唐纳的心都在绞痛,这意味着英镑,被迫放弃了原来举世独尊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。这一场大危机,让英国付出了何等惨重的代价!
他已经能够预料得到,为缅甸事务而召开的内阁会议上,大臣们的意见肯定会激烈冲突。公众根本不会支持因此而增加军事拨款,他们现在生活艰难,对政府满腹怨气。就是军队,在一战中受损严重,其实畏战情绪也很高,对于到那个蛮荒之地去作战,有多少人是愿意的?30年代初,从英国的第一份重整军备的报告算起,政府的政策,便是经济复兴必须优于防务开支,扩充军备一定不能干扰正常的商务贸易,不能影响民用工业或出口。
只能是让印度人多为帝国做些贡献吧。不过英印军目前总数只有20个师左右,大约25万人。动员其中的13,即6个师左右,是最多了,再多的话除非加大动员力度,增加英印军的规模,这样消耗的财政资源太大,议会肯定不会同意。可是就算是6个师的耗费,也将是一笔庞大的预算,他们至少要出征半年到一年。
先派2个英印师,到缅甸去紧急稳定局势。然后再讨论派遣其它的4个英印师吧。
心里盘算得差不多了,麦克唐纳叹息一声,端起了咖啡喝了一口。他心里有一种不祥的感觉,缅甸不会成为英军的第二个布尔战争吧?
紧急派遣2个英印师的决定,没有人反对。而接下来派遣4个师的方案,却在内阁和议会,大吵大闹了十几天,才最终做出了一个妥协的方案。
先头派遣的2个师,应该将先巩固下缅甸的稳定,英国的利益,主要在下缅甸平原地区。在1933年下半年,英国的经济相对稳定后,再派遣4个师,尝试重新征服整个缅甸。
对于一些大臣和议员来说,那些见鬼的缅甸山区,并不能给帝国提供多少利益。所以如果要花巨大的代价,是不符合帝国的利益的,如果不是考虑对下缅甸乃至印度的稳定,帝国宁可放弃。
这个时候的英国,思想已经开始转为收缩帝国的边界了,无论是放弃自治领而组建英联邦,还是把威海卫军港还给了国民政府,都是这个时间段发生的,所以对于缅甸的处置,也处于这样的思潮中。英国控制缅甸的最大利益,其实是保卫印度的安全,缅甸是印度殖民地的延伸,在经济利益上而言,则只是大印度板块中微小的一部分。
曹子卿和徐向前嫌弃地看着罐头中的炖菜浓汤,这是他们缴获的英军的单兵口粮。这时候的英军,携带的口粮仍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准的老牌四件套:咸牛肉罐头(CornedBeef)、罐装炖菜浓汤(M。&V。)、饼干和茶叶。
曹子卿怀疑地问徐向前:“这玩意是汤?一股垃圾箱的味道。”球状的油脂团和变黑的肉粒,凝结在汤汁的表面,看上去就很恶心。
他们已经尝试了咸牛肉罐头,这种用盐、黑胡椒、肉糜和肉冻压制成的罐头极为难吃,难怪被英军士兵称为“恶霸肉”,这比我军吃的哈罗午餐肉,简直差太远了,听说是乌拉圭那边的民间食品,因为能长期储存,才被英军选用的。单单尝试了咸牛肉,他们就已经很同情英国士兵了,现在看到这样垃圾一样的汤汁,简直是让他们目瞪口呆。
至于那种“船夫”饼干,干吃的话,硬得只能磨牙,需要泡软了吃,口感淡而无味。至于茶叶,更是那种劣质的印度散茶,就中国人的口味而言,那就不是茶。整个这4件套,没有点勇气还真的不敢吃。
徐向前最后评论:“我还是同意李力胜同志的说法,单兵口粮的口感也是战斗力,至少这会影响士气。”
尝试完英军的单兵口粮,两人哈哈一笑,胜利了,喜悦的心情洋溢在心间。接下来,我们要加快各种工作的速度,因为不知道英国人什么时候会增兵再次围剿。
第66章英国海军与根据地科技布局
1932年10月底,李思华告别了美国。离开的时候,她有些感慨,不知道未来她还会不会再有机会回来。
她想着,从1928年到1932年,4年多的时间中,除了2次返回海南根据地,主要的时间她都是在美国。终于完成了美国计划的主体后,确实也到了该离去的时间了。这是一段人生的插曲,是她跳跃前的下蹲。
她的成果是值得骄傲的,超过20亿美元的资本收益,如果她安心做一个资本家的话,显然可以成为这个时代全球的顶级财阀。可是这样的人生,对她而言,有何意义呢?更何况,这一切,也不能说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,没有那么多同志默默地付出,光靠一个人,是实现不了如此大的计划的。金钱的数字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,是能够因此而奠定吾国工业的初步基础,从而为民族复兴注入活力。
11月底,抵达海南后,她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,最重要的,当然是缅甸计划的各方面推进。
英国内阁的决定,李思华已经知道了,香港的情报网,和根据地在伦敦的情报站,都已经汇报了相关内容。目前根据地已经在欧洲主要国家的首都,建立了情报站。现在的缅甸计划,就是针对估计半年后英军的大举围剿,而在做相关准备。
英印军的两个师,在10月下旬抵达缅甸后,并没有对上缅甸山区展开围剿,而是一个以仰光为中心,另一个以曼德勒为中心,展开了防御部署。这与情报汇报的一致,在英国从印度增兵之前,英军先以防御,巩固下缅甸安全为主。这样,英缅军达到了约4万人的规模,包括3个英缅师,即除了这2个师外,原先的溃军和其余英缅军,在奥斯丁被解职后,整合成为一个新的英缅师,以及一些城市守备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