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清是清王的字。
母后信任儿子,儿子知道,只是清王犹豫:此事皇上并未让外人知晓,若是皇上得知儿臣派人去岭南暗中调查此事,儿臣恐无法跟皇上交代。
这是小事,若是皇上问起,你只管说是哀家的意思。
她担心兄长人之常情,皇上知道就知道了,也定能理解,不至于为此发难。
清王要的就是太后这句话:好,儿臣这就去安排。
去吧,如果有什么消息,你记得让人提前知会哀家。
顿了顿,太后又道:哀家比谁都希望你舅父是被人污蔑,否则,哀家就真的再也无颜面对皇上。
清王郑重点头:儿臣定会竭尽所能为舅父洗清冤屈,不会让母后为难。
好,哀家相信你。
舍下老脸求她原谅
清王府。
庆行远听到清王的安排,面露不赞同。
王爷,不可,您太急了,属下以为您应该尽快将跟着太子的人召回。
庆行远在危难时刻救过清王几次,清王发现他有谋士之才,就将此人留在身边。
他也确实从未让清王失望过。
有他在其中周旋,清王才能顺利在短时间内培植起自己的势力。
因此,清王信任庆行远,对于庆行远的谏言,也能听进去几分。
但是这次,清王却觉得庆行远太过小心。
本王知先生向来谨慎,但是如果没有把握,本王也不会冲动行事。
就算最后事败,还有太后为本王作证,无人会怀疑到本王头上,先生放宽心。
已经派出去的人,清王不可能召回。
今日去见太后,如愿给自己留了条退路。
此时中途放弃,不是他的行事作风。
庆行远还是劝。
王爷,不说太子武功不弱,寻常人伤不了太子,就说太子离京,身边必定带了高手,属下以为王爷兵行险着,实在是没必要。
是先生太过小心了,太子身边有高手,本王也有。
双拳难敌四腿。
太子功夫再好,能以一敌十,未必就能以一敌百。
可是王爷
好了,这件事本王心意已决,是成是败本王都认了,先生无需多言。
清王并不想再跟他多说此事,话题一转:先生还是帮本王想想,如何才能拉拢乔、孙、齐三人,让他们心甘情愿为本王所用。
对于这件事,庆行远还是那句话。
此时王爷也不用急,时机成熟,不用王爷主动示好,他们自会来找,如若被他们察觉王爷着急拉拢,日后恐不能轻易受管束。
这些话清王倒是听进去了。
&本王知道,那就依先生所言。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