絮柔感叹,这得是多少人集大成之作!这上头居然有那么多的巧思,要是落于官府手中,真真能被列为禁书,将这群人搜罗起来,你们真是胆大妄为。
郑景淮居然思路如此清晰,还与之同谋,他谋划这一切,不会哪天真的想逃离吧!
她心中有些不安,但愿这二哥哥不要犯傻,放着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公子生活不过,要去做那市侩的东奔西走的商贾之流。
……
处暑才刚过,天气逐渐染上秋意,风里已然多了几分寒凉,鹊桥相会的七夕转眼便至。
絮柔与往年一样,乘着马车到了杨府。
她和杨容霏二人将自己亲手做的刺绣放于供桌上,另有一些小厨房做的蒸品和瓜果,一切就绪后,两人跪于软垫上祭拜,借此向天上的织女祈求一双巧手。
不过她觉得织女似乎没有听到她的祈求,否则为何她做出来的女工还是如此糟糕,不堪入目。
絮柔跪于软垫上,身侧的杨容霏闭着眼,双手合十,虔诚地在心里说着什么。
乞巧节,牛郎织女相会之日,也许是在求一段美满姻缘。
她也内心触动,闭目盈盈一拜。
她根本不奢求什么姻缘,如果可以,她宁愿一世在家中做无忧无虑的女儿。她贪念如今的荣华富贵,只愿能长长久久地这般延续下去,不要再起任何风波。
“只求一生平安顺遂,逢凶化吉。”她在心里默默念道。
案桌上的香烛燃尽后,便可以分食琉璃盘中的七夕巧果了。
盘中的巧果做成了各色形状的。厨子仿佛受到了织女祝愿,心灵手巧,那巧果是金鱼,飞鸟,莲花这些吉祥如意的形状,栩栩如生。
絮柔拿起一个粉色莲花状的巧果,她记得阿娘曾说,吃了这巧果,手就能变灵巧。
一个女子必须得有一双巧手,上能出入厅房,操持家室,下能进的厨房,烹调调羹。
不过她们这等人家,不用进厨房亲力亲为,但求的是一颗为人妇的蕙质兰心,絮柔头痛,面无表情地咽下了这巧果,糖霜在口中缓缓化开。
暮色降临,京城入夜,每逢七夕佳节,街上便举办花灯节,不设宵禁,热闹非凡。
絮柔与杨容霏相携出府,正路过园子,见一男子匆匆路过,手中捧着许多的书卷,目不改色地向前走着。
絮柔认出了他,是杨家接济的一位穷苦书生,去年刚中了举,现在也在杨大人的门下任职。
见他做了京官后,依旧穿着朴素,省吃俭用,不像那等考取功名便迫不及待要改头换面的人,忍不住拦了他问道:
“白郎君,乞巧节如此热闹,怎不去逛。”
“二位娘子安好,我初来京城,并无什么好友,何况我素来清净惯了。”
他腼腆一笑,仍是稳稳地拖住那堆书卷。杨家对他恩重如山,他无论何时,都对杨家人马首是瞻,乞巧这样的节日,他从前也不在意,现如今过不过又有什么区别。
“那不如与我们相伴?”杨容霏调笑道。
白珩的脸忽然通红了起来,眼神不自然地躲闪,“四娘子别逗我了。”
他自知自己几斤几两,自己的身份,怎么配去陪这二位世家贵女游街呢?
说完难为情地抬眼看了杨容霏一眼。
白珩见她今日盛装出行,妆容艳丽,与平日的装扮又有些不同,整个人更为容光焕发,朝他莞尔一笑的模样,甚是撩拨人心,他只看了一眼便不敢看了。
“好了,跟你闹着玩呢,这是要往哪儿去?”杨容霏看着他满怀的书卷,好奇地问道。
“这是往年的案件宗卷,我平日里办公有些不懂的,不免得要问上问下。今日得空,我便好好审理一遍这些陈年旧账,日后行事也能更摸清门路,速战速决。”
絮柔感慨,心下对这样两袖清风的人敬佩,白珩如此细致用心,日后官途一定是蒸蒸日上的。
杨容霏似乎对他这样见怪不怪了,侧身让开了路,笑道:“那你便快去忙吧。”
白珩垂下了头,退避到一旁,“哪有娘子为我让路的道理?娘子们请。”
杨容霏浅浅一笑,觉得他很是知趣,便点了点头,顺着他的意,和絮柔一同离去了。
宽大裙摆像绽放的繁花一样,在他眼前闪瞬而过,带来一阵幽香。过了许久,白珩才抬起头来,朝着她们离去的地方,深深看了一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