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皱眉,
起身,背著手步。
“王卿,你把这件事细细道来,朕確实没收到高士廉转呈你的諫书,这里面肯定有问题。”
事情也並不复杂,
听完后,李世民当即召高士廉前来。
“高相,这是怎么回事?”
高士廉也没料到这事翻船了。
他犹豫片刻,不承认王给过他那份封事。可谁料,王还有份手稿,甚至他把封事交高士廉转呈时,中书省还有两个吏员看到了。
事情水落石出,
李世民对高士廉很失望,先是將密奏扣下,现在还再次欺君。
“高相,你先停职回家反省,听候发落吧。”李世民长嘆一声,摆了摆手,让高士廉退下了。
看著王递上的那份封事草稿,看著上面事涉长孙无忌高士廉的諫言,
李世民陷入深深沉思。
李逸还能直接出入圣人寢室,还与圣人同榻而眠,
他身兼数个要职,
权宠之盛,谁能比?”
高士廉摇头,“正所谓盛极必衰,物极必反。李逸虽年轻,可观此人做事却老成的很,陛下让他做尚书令他坚辞,让他做左僕射他仍拒,现在虽身兼数要职,
可你看他除了在门下省坐班,参加政事堂会议,他平时会管雍州衙门、兵部衙门甚至詹事府的事吗?
甚至现在就连政事堂会议,
李逸也很少发言。
他不爭权也不揽权,甚至都懒政怠职了。
但你当了解李逸是什么样的人,那是一个率兵打仗本事仅次於陛下的人。
如今种种啊,都是他故意为之。
不论是卖地,还是懒政,又或布局岭南,
这些都是谋划长远,
也可以说是故意在向圣人表明心意呢。”
长孙问,“表明什么心意?”
“李逸功高,如今位极人臣,可他比陛下还年轻两岁,现在也才二十出头,
但已爵封郡王,位居三公。
他自然得防人主猜忌。
天子最忌什么?
忌的是功高望重的权臣。
前朝杨素助隋煬帝夺嫡爭储,扶他登基,还为他掛帅亲征平定了汉王叛乱,
也官至尚书令、司徒,改封楚国公,食邑两千五百户。
但杨素下场呢?
位极人臣,深受猜忌,大业二年就死了,杨素臥病在床,杨广一边派医送药,一边却总暗里问医师他什么时候能死,
而杨素知道后,便拒绝服药,最终病情加重而亡。
他死时,也才六十出头。”
“没有杨素,可以说杨广很难夺嫡成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