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影视圈,自有一套运行法则。
它讲人情,重资历,论辈分,表面功夫十足,背后却是寸土必争的利益算计。
这是一个用微笑和寒暄织就的、密不透风的网,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心照不宣,维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。
霍一的闯入,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还是那种棱角分明、质地坚硬的石子。
霍一并不倚仗特权,却也不吝于使用。
从小到大,这个身份如同空气一样自然存在于她的生活里,它意味着资源向她汇聚,意味着许多在别人看来千难万难的事情,于她而言只是一句话、一个眼神的代价。
她习惯了这种理所当然的支配感,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因此变得高效、直接,有时甚至近乎冷酷。
在她的认知里,权力就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,是实现目的最高效的途径。
区别只在于,是否使用,以及何时使用。
这种行事风格,与香港娱乐圈浸淫已久的那套论资排辈、讲人情、重面子的规则,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摩擦。
《玄都手札》项目启动初期,选角、搭班子、定拍摄地,每一步都似有无形的壁垒。
副导演几次面露难色地来找她,委婉提及某位本地老戏骨对戏份的微词,或是某个协会对拍摄场地的“建议”
。
霍一通常只是安静听完,然后问:“所以,解决问题的关键节点在哪里?谁负责?需要什么条件?”
她的普通话清晰冷静,不带多少情绪,却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压力。
对方往往会被这种直指核心的提问方式噎住,习惯了迂回沟通的他们,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近乎“官僚体系”
式的高效冷酷。
几次下来,霍一便绕开了层层传递的中间环节,直接与关键人物对话。
她不需要拍桌子瞪眼,只需表明身份——当然,是“编剧霍一”
以及这个项目所代表的资本和平台背景,必要时,提及一两位与叶正源下属有过工作交集的京港文化交流项目负责人——许多僵持便悄然化解。
某次,一位资深的制片人,仗着辈分高、人脉广,试图在演员人选上施加过度影响,甚至隐隐暗示若不能如愿,项目后续可能会遇到“意想不到的困难”
。
霍一安静地听完,手指在平板电脑上轻轻滑动了几下。
然后,她抬起眼,看着那位制片人,语气平淡无波:“林制片,听说您名下那间制作公司,最近正在申请北上的合拍片资质?真不巧,文化部那边的负责人,刚好是我母亲以前的下属。
需要我帮忙打个电话,问问审批进度吗?”
会议室里瞬间鸦雀无声。
那位林制片的脸色由红转白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,张了张嘴,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
霍一并没有疾言厉色,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极淡的、近乎礼貌的弧度,但话语里的份量,却足以压垮任何试图挑衅的勇气。
“项目的事,还是按既定方案推进吧。
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,不是吗?”
霍一轻轻放下平板,结束了这次会议。
她目睹着那些原本打着哈哈、试图用“惯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