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蓝烬 > 第34章(第3页)

第34章(第3页)

威尔森站在边上,像一根木头。他感觉自己已经毫无知觉,最后的希望破灭了,这家公司完了,连设备和生产线都要被卖到国外,彻底没希望了。自己怎么办?他手脚冰凉。

亚历克斯签完字,却转头询问他:“你是威尔森?是这家公司的总工程师吗?也许我能为你提供一份工作。”

威尔森没有一下子醒悟过来,他茫然地应答:“我是威尔森……你说什么?能为我提供一份工作?”他震惊地睁大了双眼。

亚历克斯笑了笑:“也许我们可以到你原来的办公室,聊一聊?”

威尔森带着亚历克斯,找到了原来自己的办公室,两人坐下来。

亚历克斯平静地向威尔森叙述,这些生产线和设备,会送到远东,在那里重建一个仪器仪表工厂,生产现在这家企业能够生产的一切仪器仪表。威尔森的新工作,就是到这家远东的新企业,去担任总工程师,他可以携带家眷,薪酬是3000美元一年,工作合同至少要3年,金主有权要求干满5年,每年根据绩效可能提升薪水。

远东的消费水平很低,所以3000美元是笔大钱,威尔森因此可以存下不少,哪怕放弃现在的房子也没有关系,或者自行决定,每年继续偿还在美国的房贷。

如果接受这份工作,威尔森还应该帮助金主,在他们原来公司寻找十几个关键岗位的工程师以及高级技工,一起去远东,构成新工厂初期的核心技术团队。他们将承担起对新工厂的远东员工,教育和培训的义务,这是他们薪酬对应的基本职责,3年到5年的时间,就是用来完成这个教育和培训过程的。

威尔森已经醒悟了过来,他思考着,他没有去关心为什么这个亚历克斯先生,居然知道他房贷快要支持不住的消息,而是考虑着自己能够说服同事的问题。至于去远东那种鬼地方,自己本来都要死的人了,还考虑这个?

他慎重地对亚历克斯说:“我自己决定接受这个工作,去远东。但对于能够说服多少同事,我没有太大把握,不过至少说服几个人,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
亚历克斯无所谓地说:“能现在说服几个人也行。剩下的,你先保持联系,以后的日子更加艰难,很多人自己最终会说服自己的,到时候还想再去的,你让他们联系我。”

就这样,一家在美国尚属先进的仪器仪表公司,全部的生产线和设备,在1个多月后就抵达了远东,一个叫海南的岛屿。威尔森带着其它7名同事,安置好家人,在3个月后抵达了工厂,他暂时没有敢携带家眷。

他发现,就在这3个月,按照美国工厂厂房车间的尺寸,复制的新厂房居然已经在新厂址建设起来,只要他们安装调试好设备,工厂的生产能力就基本恢复了。不过,当他了解工人的程度后,他决定,先用半年的时间培训吧,这些家伙,现在是做不好事的。

然而又过了3个月后,威尔森先生拍了电报给他的妻子,让她带着孩子们都来远东吧,这里不错,可以很好地生活。至于美国,至少要等3年后才能考虑是否回去了。

类似的故事,密集地发生在了全美超过30个工业城市的各个工厂。

道奇公司的副总裁泰勒先生,满面笑容,走进了李思华的办公室。

他实际上心头一包苦水。他是来道歉的,试图来挽回生意。

在去年的8月,李思华的安华集团,曾经向道奇询价。安华告诉道奇,他们打算在远东设立一个卡车生产基地,希望道奇出售其旗下各种卡车、载重车、厢式货车的生产线和知识产权。

安华的询价,当时被道奇当成了笑话。如果只转让一款车型,那么还有得谈,安华的需求,却是要了道奇的半壁江山。何况远东那个落后的鬼地方,怎么可能生产卡车呢?泰勒当时是此事的负责人,他毫无犹豫地回绝了安华,态度还很傲慢。

当时李思华搁下了此事,美国的汽车生产商们,这个时候还充满傲气,他们不知道在大萧条中,他们的损失一点都不比钢铁业来得少。经济危机下有多少美国人还能买得起新车呢?她决定等一等再说。何况,就算美国找不到合适的,还有德国人,大萧条德国的经济都跌去了一半,肯定愿意做这个生意。

李思华本来是考虑有了钢铁业和橡胶轮胎业两个工业基地,那么生产卡车自然是顺理成章的。卡车无论对于军事还是民用运输,都是非常关键的。至于轿车之类,不是她现在考虑的。所以她才让人当时向道奇询价,没想到道奇已经被克莱斯勒收购了,还是那么傲气。

事情一搁下就是5个多月,美国的汽车业变得极为不妙,老板们也变得非常恐慌。这时候克莱斯勒有高层,想起被泰勒拒绝的安华集团了。他们原来对安华不熟悉,可是一调查吓了一大跳,这个安华主导了德州的军火业,正在向远东提供3亿美元的武器弹药,他们还在远东建立钢铁和化工生产基地,投资可能会达到2亿美元。显然,这是一只隐藏的巨鳄,是当下不多的有着巨大购买力的超级金主。

于是,泰勒和道奇的总裁,被叫到克莱斯勒总部狠狠地训了一顿,要求他们务必重新和安华建立良好关系,促成这笔大交易,现在还有什么是不能卖的呢?我们是资本主义啊。

道奇的总裁,回去后又狠狠地训了泰勒。他要求泰勒,必须促成此事,达成总公司的要求,否则就请泰勒滚蛋吧。在这个汽车业前所未有的寒冬,你泰勒有本事,就再找个好工作。

所以一肚子苦水的泰勒,只有舔下脸来,重新找上安华,费了不少周折,才得到了面见李思华会谈的机会。

李思华微笑着,听着泰勒对于道奇公司各方面的吹嘘。她最后摇摇手停下了泰勒的叙述,轻轻地说:

“泰勒先生,我们既然向道奇就建立远东生产基地询价,自然是对于道奇公司已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,对于你们的优势和劣势都知道得很清楚。”

“所以我们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个决定。我们对于上一次的要求不变,关键是价格。价格合适我们就做,否则就结束。”

泰勒紧张地咽了一口口水,他实现自然准备过价格,他的心理底线是4千万美元,于是他说:“全部一口价,6000万美元。”

李思华摇了摇头,说:“泰勒先生,在当前的形势下,我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价格。这个价格只是汽车业蓬勃发展时的价格。而现在我提供的机会,是减少你们资产损失的机会,这些生产线留着,也许几年都没用,只会逐渐腐朽,最后可能一钱不值。”

泰勒试图反驳,但李思华没有继续给他说话的机会,而是直截了当地对他说:“我不喜欢讨价换价,我出2000万美元,这是我的最后决定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