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蓝烬 > 第34章(第2页)

第34章(第2页)

施肇基问李思华:“李女士在北平待过吗?”

李思华诧异:“没有啊。施先生为什么这样说?”

施肇基笑着回答说,他感觉李女士的口音非常北平,以为她在北方呆过呢。

李思华笑笑,说自己在国内,只待过广东和香港,确实没有去过内地。不过当年自己的老师国语很好,也许是受他影响吧。

作为老练的外交官,施肇基和李思华聊得很轻松,他表示自己刚上任不久,想拜访一些在美国卓有成就的华人华侨。李女士现在名震美国,在民国更是声誉高隆,他来到美国就想有机会拜访,今天终于如愿。

李思华从容答复,施肇基观察,这个女子果然不同凡俗,那种典型上位者的态势,根本不是他见过的其它女子所有的。与其将她当成柔弱的女子,还不如当她是蒋总统那样意志坚定、说一不二的领袖。她目光锐利坚定,说话直截了当、清晰明白,根本不绕弯子,倒是真的有些美国上位者的样子。

最后,施肇基说出来意,他是奉蒋总统的委托,来看望李女士。蒋总统期望,李女士能够以自身在美国的地位和实力,帮助民国在美国的一些工作,说白了就是协助公关。当然说不出口的,就是如果能帮常政府搞点钱,不管是从美国政府还是她自己,那就更加欢迎了。所谓民国不会忘记李女士的贡献的。

李思华有点哭笑不得,敲竹杠居然敲到我的头上来了。这个蒋介石,简直是不知所谓。

她很直接地对施肇基说,施先生是著名的外交家,专业人士,我很钦佩。不过与国民政府打交道,就免了吧,我没有兴趣。蒋家和宋家联姻等事情,我都有所了解,对其人品行事,颇不以为然,不愿与此等人交往。我的事业不在民国,相信蒋介石的手再长,也伸不到我这里。还请施先生帮我委婉回绝。

施肇基其实毫不意外,他觉得李思华这样的洋派人物,如何会看得起蒋介石这样的民国军阀呢,能同意才怪了。

施肇基走后,李思华寻思,今后需要更注意短期对自己身份的掩护了。

她想起前一段时间,麦基逊曾经问她,安华为什么在那个叫海南的岛屿上,投资那么多工业?而且这个海南,据说还与共产主义有关系。自从聘请了大批美国公司去海南后,安华投资海南的消息就在美国传开了。

当时候李思华的回答是这样的。海南其实是安华熟悉的某部军阀的后手,不是什么苏联式的红色政权,那些过去的美国公司,应该能证实这一点。至于号称社会主义之类的,这年头这种词汇,就像民主、自由一样,都是政治人物时髦的口号,用来忽悠人心的,德国都有社会主义工人党呢,英国执政中的工党,更是号称社会主义。海南要真的是红色政权,我是个大资本家,安华是私人财团,怎么可能深入合作呢?

麦基逊认可李思华的回答,因为他的想法也差不多,李思华和安华,吃饱了撑的,才会去支持红色政权。那个海岛,多半也是打出一个反对国民政府的口号而已。甚至他有一个猜想,因为传来的消息据称说,那个海岛的反民国武装领袖,叫做李力胜,和李思华是一个姓氏,也许这个李力胜,就是李思华的亲戚长辈。听说东方人,是很重视这种亲属之间的裙带关系的。

第58章大采购与大招聘

1931年1月的一天,德州的天冷得像冰窖一样。李思华却悄悄地打开了一丝窗缝,她需要让自己冷静一下。

她的烦恼,是由于回忆起我党中央,这个时候王民,开始领导中央了,接下来的几年,这个人和他的团队,导致了我党历史上最大的损失。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,积累起来的我党菁英,由此丧失大半。直到1935年毛泽东变成主席后,情况才得以好转。这种历史大趋势,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去改变。

吹了一小会冷风,让自己平静了下来,李思华才关上窗,坐下来,强迫自己将心思转到工作上。

时间进入了1931年,她被压抑的大采购和大招聘的意愿,终于可以完全爆发了。这个时候无论是美国的大批企业,还是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工人,都绝望了,失业的人数已经超过600万,而到今年年底,更会超过1300万。今年银行会破产1400家,而各种工业企业,最后破产的会高达14万家。

从1931年开始,美国经济进入了所谓的“紧缩螺旋”,农业地区情况更加糟糕,最近德州财团聚会时,家主们对于农场情况的叹息就是明证。矿业、钢铁业、造船业,金融业,一个一个行业正在大批破产。大采购和大招聘的良机已至。

她盘算着自己的家底,收入方面,原来的现金总量11亿美元,经过操作股票反弹,增加了1亿美元,总共是12亿美元。支出方面,预计石碌工业体总支出将达到2亿美元,对移民和海南食品和其它资源的支持2年内1亿美元,教育计划留足1亿美元,武器装备开支3亿美元,去掉这些,自己能动用的资金总量,大约是5亿美元,留下1亿美元备用,那么实际上就是4亿美元可用,其实还是她最早计划的数字,加上石碌工业体,整个工业采购仍然是约6亿美元。

根据上述数据,她决定今年要花出去2亿美元,明年再花2亿美元,其后如果还要增加开支,就看1932年那场股票大反弹以及黄金方面的储备增加了。

随着李思华指令的发出,寄居在安利系统上的全美工业采购网络,就像一头巨兽站起了身,对于2年多积累的目标发起了全面进攻。

米歇尔是一家仪器仪表公司的老板,他的公司生产各种压力表、水平仪、化学分析仪器、测长仪、显微镜、平衡仪、油表等。他一向为自己的公司而自豪,自豪他们能生产多种多样的几十种不同的仪器仪表,而这些仪器仪表,是科技研究进步的利器,也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用具,“我们是工业品质的保证。”这是他企业的座右铭。

然而,这一天他沮丧地坐在办公桌前,一言不发,桌上还摆着一瓶白兰地,他的身上,满是酒渍。他的公司,破产了,债权人要求他,今天必须搬出他的办公室,彻底滚蛋。

一个男人轻声地走进办公室,他看上去五十出头,名叫威尔森,是这家仪器仪表公司的总工程师。他充满希望的眼睛看着米歇尔,却逐渐地眼神暗淡了。他想着,我该怎么办?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了,家庭的房贷怎么还呢?难道让一家人都被赶出门去睡大街?已经找了很长时间的其它工作了,可是完全没有机会,现在根本没有公司招人,他开始绝望了。

米歇尔发现了他,突然大哭起来:“威尔森,我们……我们彻底完了。”威尔森的心仿佛坠入了冰窟,有点绞痛。米歇尔已经完了,可我也完了,妻子和美丽的女儿该怎么办?

门口响起一阵喧嚣,债权人闯了进来,他带着几个人。他对米歇尔吼了一声:“米歇尔先生,你该滚了,这里已经不属于你!”然后转身对这一个拉丁裔外表的男人讨好地说:“亚历克斯先生,您已经看过外面的车间和工厂了,这里是办公室区域。”

那位亚历克斯先生,笑了笑说:“我只购买设备,所有的设备。将它们卖到国外。至于这里所有的房子,你自己留下吧。”

债权人苦笑了一声,米歇尔完蛋了,可自己也是元气大伤。现在还有谁买完整的工厂呢?人家能把生产线和设备买走,自己已经算走运了。他随即问亚历克斯:“价格还能不能涨一点?0万美元吧?”

亚历克斯回答:“我只能出到8万美元。你应该很清楚,现在这已经是个很高的价格,没有我的话,你甚至不能找到肯出5万美元的买家。实际上,如果不是我有出口的渠道,我也不会买,现在有谁会买这些没用的设备呢?”

米歇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,愤怒地说:“8万美元?我在这家工厂的投资,50万美元都不止!”

亚历克斯不动声色,债权人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好吧,我们签约。就8万美元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