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蓝烬 > 第97章(第2页)

第97章(第2页)

所以,他最后等来了不到400人的残军,以及已经奄奄一息,很快就毙命了的山田大佐。

这一次的交战很快轰动了全国,应该算是全世界。因为上海毕竟是国际大都市,西方各国的媒体都纷纷报道。

不去说日本方面如何暴跳如雷,就是蒋介石,也大吃一惊,立即把军统的戴立和中统的徐恩憎骂了一顿,指令他们立即搞清楚西华军到底在上海有多少实力?娘希匹的西华军的手那么长?都已经伸到民国眼皮子底下的上海来了?

两人接了任务,内心却都是暗暗叫苦,现在民国的这些机构,就没有不对西华畏如蛇蝎的,他娘的都是一帮狠人,难搞啊。

趁着胜利带来的巨大威望,接下来的半个月西华更是横扫上海滩,烟馆毒品以及日货,几乎在除了租界区以外的地方绝迹,日本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。平常嚣张的青帮等帮派,这个时候老老实实,白天都不敢出街。

当然,西华在上海的这一波“肆虐”,对上海的畸形经济打击确实也很大。当时上海全市约有毒品工厂20余家,出售毒品和供人吸毒的烟馆,就有2万多处,吸毒者约10万余人,平均每80户中就有1户吸毒。在西华占领云南和贵州,后继又占领西北后,国内烟土的生产量大减,本来给日本人捡了个便宜,使得他们大肆扩大毒品生产和销售。而西华的这一波打击,20余家毒品工厂全部被捣毁,烟馆也去掉了一大半,只有那些躲在上海乡下的烟馆,“幸免与难”,被西华击毙的贩毒分子,大约就不下3000人,对于这个行当的“从业者”来说,当然是一场“浩劫”嘛。

对于帮派分子,当然也是一场“浩劫”,30年代,上海的帮会分子至少有50~60万之众,而30年代上海市人口不过300万,平均5~6个人就有1个人是帮派分子,大部分上海人民都生活在帮派支配之下。他们最来钱的无非是两块,一是毒品,二是妓女。现在毒品被暂时打掉了,多数人的“生活”立即出了问题,这几个月可谓苦不堪言。

当然,西华暂时没有去打击妓女行业,有些帮派现在就靠这个活着,单单上海注册的公娼,就有12万人,暗娼更不知道有多少,至少也是5个女性中,就有一个是娼妓。

所以李思华前世,不断有人怀念三十年代的上海,实在不知道他们在怀念什么,你又不姓蒋宋孔陈,纸醉金迷都是极少数人的。总有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只要自己活得好,至于底层人民到底有多凄惨,那关自己什么事。他们向往的,其实是那种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极为凄惨的情况下,更能衬托出他们的“高贵”和“成功”,他们对那样的悲惨世界,真的是顶礼膜拜。

当然,这个时代的上海,就像二十一世纪一样,有着一个“中产阶级”,例如一些教授、作家、艺术家(戏剧家、电影家、音乐家、美术家)、医生、出版家、企业管理者、中高级工程师、银行洋行职员、商业经理、中小学教师、中下层公务员等,大致是一些职员和知识分子。

这个阶层,就是毛泽东描述的那种典型的“小资产阶级”,他们追求力所能及的东西,比如找份体面工作,赚到足够的钞票,过上安逸的、有情调的、小确幸的日子。可以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,使子女将来也能有个体面的工作,或有朝一日有可能攀升到上一个阶层。他们也希望自己通过学习和努力工作,得到提拔或事业有成,赚到更多的钞票,过上更丰裕的日子。

这个阶层的多数,对于国家民族是淡漠的,他们基本上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温床。只要自己的小确幸生活能够继续,谁管国家会怎样呢?对于那些穷人闹革命,他们的态度和二十一世纪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态度是一样的:“一群每月只有两三千收入的穷逼,天天在键盘上喊着爱国,国家爱你吗?”他们自以为自己“精致的、优越的、有品位的”生活能够永续,早就告别了劳工阶层。

可是在大时代的旋涡之中,他们的这点小确幸,只不过像烟花一样的脆弱和短暂。

实际上,这个时代的上海,根本不是后世用大工业和制造业建立起了坚实经济基础的上海,而只是一个贸易和商业都会,是以全国的困苦供养出来的罂粟花而已。就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,光靠着与大陆的转口贸易,就能让城市无比繁华,可是等到大陆其它港口成长起来,它就开始相对衰落。上海如果不是后世建立的工业基础,也就不可能有区别于香港的命运。

特种三师在5月初已经全面撤离上海,主要还是担心补给线,蒋介石政府已经高度警觉了,接下来不保险,这毕竟是“敌占区”,不管是日寇还是蒋介石方面,都是一样。

不过,小心翼翼的日本在沪力量,直到6月初才确认,西华已经在上海停止了活动,不过他们始终不敢确认,西华军是否已经完全撤出了上海,直到后来日军增兵发动淞沪战役侵华前,日本人在上海的活动都是小心翼翼,而日货的销售,在这几个月也是大减。

类似对日本势力、汉奸势力、日货销售和毒品买卖的全面打击,还发生在了汉口、青岛等多个城市,全国沿海地区中,除了日军严密统治的东北比较平静,其它地区从1937年的3月到5月底,几乎都处于风暴之中。

蒋介石也看出来了,西华这是在全面地绞杀日本在华的经济力量。

“孙子兵法说,故智将务食于敌,食敌一钟,当吾二十钟;忌杆一石,当吾二十石。西华这是反其道而行之,避免日本人从我国掠夺资源财物,反过来增强打击我国的军事力量。”

民国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,向蒋介石阐述着他对西华当下策略的理解。

蒋介石完全同意蒋百里的判断。他说道:

“看起来西华已经认为与日军的全面战争近在咫尺了。”

蒋百里同意,说道:“是的。但是委员长,我认为日军一旦侵华,不会只将矛头对准西华,必然是全面侵华,一定会进攻江浙沪”。

他接着解释说:“这样的国战,必然是总体战。日军不会放着国民政府在边上看戏。他们一定会从补充战争资源的角度,进攻国民政府,一旦打垮我们,他们就可以掠夺我国南方的资源财物,增强他们对付西华的实力。”

“所以我们在江浙沪的军事准备,需要快速地加强。相应后方的部队,需要尽快地靠前布置,而且后撤路线和补给要安排好。委员长,如果日本人挑起在江南的战争,在他们不断增兵的可能下,我们需要做好被迫放弃的准备。”

蒋介石虽然心里还存有三分侥幸,但他知道,蒋百里的判断,大概率是正确的。他其实内心很悲观,认为日军会进攻江南的可能性,在95%以上,要不然他的政府,会做了那么多的准备?虽然他并不认为日军一定能击破他准备了若干年的精锐之师,但小心总是对的。他说了一句:

“无恃其不来,恃吾有以待也;无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”

蒋百里赞许地点点头,随即又苦笑了一下。这句孙子兵法的愿意,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,而要依靠我们对敌人有所准备;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,而要依靠我们有敌人攻不下的力量。可是对于国民政府来说,做到这句话太难了,凭什么让日军能够忌惮于你的“有以待”和“有所不攻”呢?实力不够啊。

现在的中土大地上,明显地形成了三方主要势力,中国的西华和国民政府,以及侵略者日本,而国民政府在这三方中,是最弱的一方。

蒋介石的脑子里,转的却是他最近冥思苦想的大战略,那就是要抵挡住日军的初期进攻,使得日军发现无法消灭国民政府的时候,能够与其秘密媾和,赢得时间强化自身,再坐观西华与日军战争的成败。他深知,日本此时肯定是以灭亡国民政府为目标的,所以避无可避,这些骄狂的马鹿,不受到重大挫折,是不会改弦易辙的。

当然这个大战略,他现在是不会与其它人讨论的。全国民众都正是抗日情绪最高昂的时刻,他要是公开了这个战略,肯定会被骂成卖国贼。

他想了想,问道:“百利先生,我想请您陪同章群,去西华一趟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