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 > 第24章(第1页)

第24章(第1页)

在新解放区的工作,预案准备早已完备,各种人员也已事先安排。派遣组织很快建立起当地的党、政、军体系,而县、镇、乡和村4级政府也开始形成。前期根据地近4个月的发展,使得一套初步成型的体制得以建立,现在用在了新解放区的迅速推广上。

全岛解放,而前期土改的试点工作也基本完成,全面土改的最重要任务可以展开了,以冯百驹同志为首的土改工作组,将精力几乎全面投入了土改工作,要在6月前全部完成,初步形成全岛土改,新农村的框架将由此形成,而在此基础上,海南正规部队、地方部队和民兵的三级军事体系,也就初步形成了。不过冯百驹本人,需要很快从这项工作中脱离,他已经被确认为缅甸计划的主要领导人。

完成海南的全面土改,稳定农村后,党和政府工作,要一定程度上向工业倾斜,配合好李思华的美国计划,重点选择哪种水源丰富的山地与丘陵的交织地带,先行布点一些利于分散隐蔽的区域,建设以军工产业为基础的工业区,等待李思华从美国发回各种工业设备和派遣工业技术人员。本地的人才教育和储备,虽然基础几乎为零,现在也要强行启动。

当然,海南太小,不可能建设大规模的工业区,未来主要的工业落地方向,还是在缅甸,以及下一步攻略的云贵。

缅甸的资源比较丰富,从军事工业来看,铜、铅、锌、银、金、铁、镍等金属矿藏较多,尤其是当下战争最重要的钢铁,在缅北克钦邦,有一个帕敢铁矿,属大型褐铁矿,储量高达2。23亿吨,综合品位超过50%,虽然不是最好的富矿,但已经很不错了,完全可以满足初级的钢铁工业发展。缅甸的缺陷是煤矿虽然分布较广,但没有很好的煤种,不过煤矿在中部较多,劣中选优,至少勉强可用。

云南的矿藏比较类似缅甸,锡矿比较多,对于军工非常重要的钨矿也有,虽然储量不是很大。后世的昆钢附近有铁矿,而云南的煤炭储量丰富,超过百亿吨级别,品质很好。

贵州更是西南煤海,储量超过500亿吨,六盘水就是著名的西南煤都。加上丰富的硫铁矿,煤钢工业体的优势明显。而且贵州还有丰富的铝土矿,这是未来飞机制造重要的资源。

所以如果能实现计划,这3个地方,都可以建立起以煤钢为基础的大工业基地。

李思华的精力,已经逐步转向美国计划的布局上。

新购入的两艘海轮已经开始运行。6500吨的货轮已经开启了与缅甸的稻米贸易,这让吴长彩他们,在缅甸很快地立足了脚,当地人和华侨,乃至当地的缅英当局,都认为他们是一家欣欣向荣的贸易公司,粮食和日用品生意做得很大。

缅甸的同志们,甚至已经开始在试行将海南的生活用品,例如锅碗瓢盆、竹编品等,在缅甸销售,利用销售民国和海南日用品的理由,他们雇佣当地人和华人,建立起了很多当时条件的连锁小店,不仅在城市,还开始渗入一些乡村。在这样的掩护下,一个外围网络开始形成,而且,对于员工的教育当然是理所应当的,甚至可以正大光明地进行“培训”,开始渗透政治思想。

为缅甸行动采购的十几艘汽轮机捕鱼船,已经到位,吴长彩等同志,已经和实兑港附近的渔民们熟悉了起来,他们雇佣了一些渔民,阿拉干人本身是很好的渔民。并且以非常大方的条件,将一些捕获分给渔村的贫苦人家。在一些渔村,逐渐形成了很好的声誉。适合建设小港口的地方,他们物色了不少。

对若开山脉的探索也在进行,他们组织了“骡马商队”,进山销售日用品,换取一些山地的特产,主要是药材等。这种必然亏损的生意,也没人跟他们抢。只不过,在这种生意中,宁可吃亏也不占便宜,让山民们对他们的信任也越来越高,而走遍若开山脉的结果,是对于当地地形的细致掌握。

可以作为军事根据地的若干地点,也已经确定,未来在为这些地点储备一些物资后,随时可以作为军事基地利用。而对若开山脉中以及翻过若开山脉后,可以利用的一些移民点选址,也在进行中。这样的选址,最主要是考虑附近可供开发的土地和林地状况。

而对向缅西、缅北的地形勘测,也已经开始。李思华近期已经又派遣了一些部队伪装潜入。现在在缅甸的部队,是教导团的一个整营,超过了800人。缅甸计划的执行,人手开始充沛起来。这些部队,伪装成马帮或商队等,开始在整个缅西和缅北出没,偶尔也在缅甸最繁华的东南部出现。

那艘1。5万吨级别的邮轮,则开启了客运的“正常”业务,其实算一种训练,在香港、广州、青岛、上海之间开启了客运业务,船员团队逐渐熟悉了邮轮的操作。

两艘“巨轮”的购入,使得华海航运在香港商界声名鹊起,很多需要商业掩护或者协助的事项,变得更容易,而香港情报站获取情报,也变得方便了许多。有上层路线嘛。

移民行动的布局,逐渐形成了体系。在老练的余润群和洪国光两位同志的领导下,近期已经重建了从山东到河南的移民系统。现在有海南根据地作为背景,人力方面就比较充沛,得以较为全面地布局。

在青岛附近,重新设立了几个“移民大营”,为了降低社会的关注度,每个大营的容纳量,大约保持在三千到五千人,并且为了这些移民大营,设置了医疗小组和粮食供应链及仓储系统,以及政治思想培训小组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在流水的过程中,他们将得到初步的拯救和训练。

从山东到河南,大约在二十个城市附近,均设置流民吸纳点,说实话,这几年这两个省,几乎就没有不受灾的地方,到处是流民。河南说是800万流民,其实很多留在当地的,也是在苟延残喘,能有一个机会出来挣得活命,巴不得呢。

在山东和河南,同步建立了几家“车马行”和“镖行”,其实是第一师和地方部队派出的人员,再在当地吸纳一些青壮组成。他们不仅负担流民的运输任务,更要承担起保证整个体系安全和顺畅运转的责任。通过他们,其实也建立了一张新的情报网络,对这两地的国民党政治生态、军力布局、地方的土豪劣绅、不同的势力斗争等等,开始进行深入的了解。

海南根据地这里,在全岛解放后,要在各个县区,逐步建设移民临时安置点,总的规模,要达到数十万人甚至高峰时上百万人的量级。预期每个移民,还有家属,可能需要在海南至少呆上4~6个月。少量的移民,会留在海南,补充海南的人力资源。绝大多数,都会按照计划逐步移民缅甸。

除了资金,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于粮食。计划接下来除了缅甸的稻米贸易外,还要建立起从泰国和越南等其它东南亚地区的进口渠道。美国计划展开后,更会建立起从美国而来的贸易路线。本质上,如果是面粉或肉食,规模性地从美国直接采购的话,即使加上运费,大概也是最廉价的。

如此大规模的移民规模,不可能不引起各地国民政府的关注。所以必须要设计一组好的故事,在社会舆论上制造出各种“让人信服”的理由。例如满清贵族的后裔,在南美开办了非常大的种植园,需要大量人手开发种植等,还可以额以一系列西方人面孔,在香港、上海等地注册开办移民公司,招募移民时用这些公司出面,利用民国时官怕洋人的本性等。

后来移民部真地按照李思华的逻辑,这样做了,还惹得一些文人在报纸骂,这些满清余孽,就是想奴役中国人,出国了还是这付德性。对于苦难的流民,被西方公司接到海外,很多人痛心疾首。认为这就是以前的“卖猪仔”,只是规模更加扩大。不过国民政府始终不置可否。按照他们的了解,背后有庞大的美国财团,不敢得罪。反正这些贱民,禁止他们出国的话,恐怕只会饿死,被美国财团买走,说不定还能救他们一命。

由于海南根据地的建成,未来的军队建设就有了更好的基础。无须在缅甸训练成军,而是直接在海南,将移民中的青壮逐批训练成军,利用经济危机采购的廉价武器,也会直接运到海南,到时候在海南直接武装部队,计划中的10个师,就可以逐一在海南成军,然后直接将全副武装的军队,派遣渗入缅甸,这当然比在缅甸训练成军安全得多,也具备更大的突然性。

更重要的是,在海南就可以直接建立起移民中的政府组织,以及军事体系组织。按照调研形成的对各个移民点的要求,可以组织不同规模的移民政府、党组织、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,渗透到达目的地后,就直接可以以强大的组织力,开展移民落地安居的工作。而从民兵到正规部队的三级军事体系,也能够直接形成,同样马上形成了很高的安全性。我们将不是在一片空白之下开始建设,而是直接移入了一个个强大的堡垒。

有了海南根据地,同志们对于缅甸行动的信心大大加强了。

然而,所有这一切的基础,还是李思华的美国计划能否成功。没有资本,就不能在短期内,组建起强大的武装力量。而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,就很难击破英缅当局的统治和军队,所有缅甸根据地的发展,就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预想的程度。

所以,李思华思考更深的,是美国计划如何规划和执行。

一些前置的工作,已经展开。

特种大队的三个小队,由唐干林率领,还有上次印度神庙计划的那个丹尼尔等,将从香港伪装坐船到美洲,他们将渗入墨西哥接近美国的蒙特雷城一带,西班牙和拉丁语的翻译,这些天都在培训他们的这两门语言。

初步设想是,以实质而强大的武力,吸纳数百当地年轻人和一些稍有文化的人,建立一个外皮内骨的“黑帮”,表面看是墨西哥人为皮,其实是以我们自己的队伍为骨。墨西哥多数人生活困苦,尤其是城市平民,很多除了加入黑帮,其实没有什么其它生路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