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 > 第24章(第2页)

第24章(第2页)

我们建立的这个“黑帮”,要打垮一些当地的黑帮,在当地建立对于政府和民间的“威信”和彪悍的形象,逐步搭建起向美国的走私通道,以帮派的形式渗入到美国的休斯顿、奥斯汀、新奥尔良一带,吸纳当地的人员,形成“美国南方黑帮”。

“黑帮”的存在,是掩饰有可能必要的武力行动的外衣,也将是未来在美国出现的,以德克萨斯州为基础的“美国某南方财团”的黑手套。伪装之外,武力配合财力,才能在美国立足。

李思华知道,这个时候的德克萨斯州目前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本土财团,未来强大的德克萨斯财团现在只是个雏形,它是二战后才兴起的,依赖于石油和军火工业的兴盛。此时的美国强大财团,绝大部分都在大西洋海岸的东部,例如纽约等地。

此时的德克萨斯,是以农牧业为主,大量的牧场是这个州的象征。而这个州本身,就是美国侵略墨西哥,从墨西哥强夺而来,墨西哥人在此有相当的人口比例,后世人口普查,德州有将近三分之一人口是拉丁裔。所以用墨西哥人为掩护,到时就比较不那么引人注意。

根据德州的产业特点,在明面上建立起牛肉、玉米等贸易关系,是最易于实现初步立足于当地的。我们也可以设立罐头厂等,制作牛肉罐头和其它肉食罐头,向亚洲出口。类似这样的业务,都是很好的包装和掩饰。

黑帮是暗的前置准备,而明的前置准备,就是启用多个在香港招聘并训练过的西方面孔,到德州休斯顿、奥斯汀等地和纽约开办一些贸易公司、金融公司和投资公司,我们需要大量的马甲公司。

这些公司需要用一些名义,例如与民国贸易,吸纳一些华人中的年轻人。在美国几十年排华法案的种族歧视下,除了慕洋犬,自然也有很多心向祖国的热血年轻人。这个时代还不是前世她记忆中的,有那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
在美国,不管明暗,我们都要吸收一些适当的人选,作为我们推到前台,代替我们表演的“明星”。我们自己要控制好的,除了武力,还有资金、财务和组织。

海南的解放,虽然国民党对此非常低调,因为觉得难堪嘛。但还是传遍了广东,全国大城市中的有心人,都从报纸上含含糊糊的报道中,注意到了。广东革命低潮后,有些逃亡到香港的党员,纷纷来到根据地,被吸纳进入了根据地的组织中。海南根据地的影响力,正在逐步扩散。

不过这个时候,包括毛泽东在内,后世历史的主要角色们,大多在各地组织起义,建立我党的武装部队。当时候闭塞的内地,使得他们获得海南消息的时间,变得很晚。

李思华知道,历史上今年的6月到7月,我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。会议虽然批判了盲动错误,但并没有纠正以大城市为进攻目标的革命方向,仍然忽视农村,还是以苏联经验的工人运动为党发展的基础。她无法改变这段历史的负面影响,现在能做的,就是警示海南根据地的同志们。

所以她不但召开了大会,确定了海南根据地的发展原则,现在就是建设,暂时不去考虑进攻广东,那就是确确实实的盲动。她还和重要的同志逐一谈话,坚决要求如果未来几个月接到中央指示,不符合海南当下战略的,坚决拒绝,要求中央从实际出发,理解当下的实际情况,不能瞎指挥。所有的反对,都可以签署她李思华的名字,反正她桀骜不驯与无组织无纪律的名气,在党内高层已经传遍了。

广东来的同志经过这几个月,基本上都认可了李思华的这一套革命逻辑和思想。有的同志虽然对对抗中央这样的可能性为难,但还是勉强答应了下来。毕竟,李思华到现在为止对革命的领导,是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更大的胜利,这使她具备了非常高的威信。当然,李思华还安排了曹子卿以及军队中的重要干部,作为警惕的后手。

海南一切安排就绪,李思华的美国计划,即将开始执行。征途的新篇章,即将开启。

第41章出发与登陆墨美

3月底的一天,6500吨级的“中海号”货轮,正在驶向美国。

说是去美国,但途中会先到美墨边境的伊莎贝尔港附近墨西哥的一侧,已经抵达附近的墨西哥“黑帮”工作小组,会在那里接应,大部分人员会在那里下船。

李思华则带着开办明面马甲公司的少数人员,直接到德州加尔维斯敦港,然后其中到纽约的小组,会乘坐美国的铁路,抵达东部。

留在墨西哥的大部队,部分人员将留在当地,协助墨西哥部分的计划,而其余人员,则会在之后偷渡墨美边境。

这样行动的原因,是尽量减少明面上直接到美国的人数,否则光在进入美国这一关,可能就会出岔子。美国终究是帝国主义强国,出入境可不像墨西哥那样的一片混乱。

不过德州在美国,也算是一个异数。它是唯一以原来独立国家的身份,加入美国的州,因为独立建国过,所以独立的火种,大概从来没有完全熄灭。后世到了二十一世纪,德州独立反而声势壮大,成为了一种引人注目的运动,虽然说大部分只是做秀,但也不可否认,其中未尝没有三分认真的味道。

所以这个州独立性很强,这里的人也一样。人人带枪,是德州在美国很著名的特点。这里是美国最南部,但是那种“西部牛仔”的风格,反而似乎更明显。不过这种特点,有助于我们部队的伪装,只要没带重武器,连警察也未必注意。

这一次李思华带了直属团的一个营,800多人,以及一些挑选出来的文职同志,还有在香港前后积累起来的,相对可靠一些的西方面孔,克林特和丹尼尔自然也在其中。总计人数差不多达到了1千人。最后只有几十人,会从美国波特兰“合法”入境,绝大部分人则只能偷渡墨美边境。

船上,李思华正在研究着工业门类。虽然还是人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初期阶段,但门类的繁多,也让她有点头晕耳花。

她将此次获取工业设备、技术和人才的目标分为两类。她非常清楚,1929大萧条危机,是从美国获取各种工业技术最后一次、也是最大一次的机会。苏联都曾经从这一次危机中在工业技术上收获不菲。而对中国来说,如果不想未来依靠苏联,那么这一次就是最好的机会。

在这个时代,各国之间除了少数先进的军工技术,以及大资本家认为具有重大垄断价值的少数科技,各国对于“普通工业技术”的限制,并不严格,赚钱更重要。尤其在危机之中,平常的很多限制都会被打开,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。当然,平常的时候,价格非常昂贵,买都买不起,只有危机阶段,才是购买的良机。

李思华将目标工业分为了以下两大类:

第一类是最重要的重化工业,除了“军工三项”,即钢铁、机械制造和化工以外,她的计划主要还包括以下门类:

⑴采矿(煤炭、金属、非金属);⑵石油开采;

⑶电力(火电、水电、输电网络);⑷石油化工;

⑸化肥(合成氨等);⑹材料(石化、合金等);

⑺冶金;⑻建材(水泥、玻璃等);⑼轮胎;⑽仪器仪表;

⑾汽车;⑿造船;⒀航空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