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 > 第30章(第2页)

第30章(第2页)

在冯百驹等缅甸党组织的努力下,经过两年的运营,我党组织在缅甸的隐秘存在已经比较稳固。

从根据地前后派往缅甸的党员,超过了两千人,而在当地发展的党员已近四千人,总计接近了六千人的组织规模,已经分布到了若开邦、钦邦、克钦邦、掸邦等几乎全部缅甸的省份。其中“少数民族”的党员就超过了1500人,党组织已经渗透到了缅甸主要的所有“少数民族”中。

党组织在若开邦等地,开设了上百个各种类型的公司,掩护党员在各地的活动,提供基本的活动经费,也作为情报站点。由于这两年主要是潜伏活动,没有与缅英当局有直接冲突,因此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发生损失的状况。

通过伪装一些从香港、南洋等地来的华裔和少数西方面孔的马甲,已经与不少缅英当局的上层人物建立了关系,这也是情报和掩护的需求。

前后派出缅甸的部队,已经超过了一个团,差不多是四千人的规模,他们分散化妆成各种贸易马帮,甚至直接是土匪,渗入了若开邦、钦邦、克钦邦和掸邦等主要目标区域。目前他们的主要任务,是帮助各邦山区移民基地的建设,以及护卫物流线路。

目前已经在五个邦中,选择了超过100个潜在移民点。选择的条件是,周围缅英统治基础薄弱,安全性较好,能够提供基础物流条件,且已经有一定农田或具备可开发农业的条件。这导致不可避免地与地方势力冲突,在若干地区,都爆发了我们队伍与地方势力武装的交锋,由于战斗力的巨大差距,基本上我们都消灭了敌对的地方势力武装。

缅英当局,现在对属于我们的“缅华自治军”、“阿华自治军”等也已经知道,当然它们有警惕,但警惕性还不算太高,基本上视之为地方势力之间互争地盘的战斗。由于都在他们本身就控制薄弱的山区,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。

移民已经进入了20万左右,在70个左右的移民点。今后将依据李思华提出的“标准乡寨”进行移民规划,基本上还是5千人一个移民点。移民实施完整的组织化,先在海南学习乡寨的管理和生活,组建起党组织、民兵组织和乡寨政府,然后整体移民到某一个移民点,或在某个移民点建设多个乡寨。目前的困难是,移民点缺乏基础设施,又在山区,生活还是比较困难,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,需要通过物流从外界输入支持的物资。

不过移民的心理状况还比较稳定,政治上的积极性也很高。毕竟相比他们原来在大灾中要饿死的状况,现在的情况已经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,缅甸现在的物流供给至少能保证他们基本能吃饱饭。

在最重点的若开邦,我们已经消灭了当地上层的独立势力,实际上他们也只有几百人的规模,构不成军事上的威胁,这主要是从政治上决定的。目前阿拉干人,基本上已经将“阿华自治军”,认为是阿拉干人与华人联合的独立势力,而通过部队,在当地开始训练组织游击队,也吸收了一些阿拉干的贫苦青壮。

缅人的主要独立势力,集中在东南平面和丘陵地区,目前与他们保持着距离,双方没有发生冲突,就缅人独立势力而言,他们现在还不清楚我们的情况,对我们所知甚少,模糊的认识是这是华裔与“少数民族独立势力”的勾结,大家面对英国殖民者的立场是一致的,但从大缅主义的民族主义出发,他们对我们又是警惕的。

至于其它“少数民族”的独立势力,目前在各个移民点附近,爆发了一些冲突。但整体上,我们还没有对他们进行毁灭性的打击,目前部队还不够,而且也要避免打草惊蛇。

为了保障粮食供应,目前我们在贸易上的主要方向,就是尽量掌握最大份额的稻米贸易。同志们避开了英国人直接掌握的份额,也没有去惊动印度齐智人的稻米种植高利贷生意,而是在终端贸易上发力,利用越来越强的资本优势,占据了稻米收购的主要份额。

在充分了解缅甸方面同志们的情况后,李思华指出,接下来要预防的一个缅甸的巨变,那就是因为经济危机,英国不会再让印度人作为剥削的二传手,而是将缅甸从大印度中独立出来,由英国人直接管理。这意味着,未来两三年,英国自身在缅甸的管理力量会增强。

英国自己管理缅甸,一定会加强对缅甸人民的剥削,这必然会激化缅甸的独立势力的斗争。李思华知道,后世缅甸的独立建国势力,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。

李思华指出,在英国直接统治缅甸下,我们要利用缅人独立势力,让他们吸引英国人的全部注意力,而我们则要在其掩护下,尽量隐秘地实现大发展。

从现在的情况看,我们在缅甸的全面攻势,应该最快在1932年,即2年后开始执行,很有可能还要拖延到1933年。在此之前,应该尽量规避与缅英当局的直接冲突。当然,如果不可避免,那么先要以游击战形势骚扰缅英当局,充分利用其在缅甸驻军过于稀少的弱点。总之,要避免暴露全部实力,努力让缅英当局认为,只是少量和小股的地方独立武装运动。

英国在1929年这一次的大萧条中,受损相对于美国较好,但也就是比较而言,其整体的工业产值仍然下降了23%,对外贸易下降60%,而批发价格下降了33%,甚至超过了美国的32%。

英国应对大萧条的办法,就是用高额关税,让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。英国有当时最庞大的殖民地,因此加强了对殖民地例如缅甸的剥削,依靠这庞大的内部市场,维持了相对其它列强较好的经济表现,例如相对于美国和德国,。

根据缅甸的上述情况,新的策略主要决定如下:

一、海南大规模的军事训练已经开始,预计很快会增加到10个师的规模,2年内则将完成全部30个师的初步训练。而最初的10个师,会在2年内完成逐批渗入缅甸。为方便行动,前期先轻武器化,重武器要选择时机、规划行动,逐批运输进入。10个师的兵力,先实现对移民区的完全保护,训练民兵,消灭各地的地方独立势力,用几十个不同“独立势力”的旗号进行掩饰,分布于首批的5个邦中。

二、移民开始大规模扩量。目前航运力量已经具备,可以实现一次性十万规模的人口投送。因此决定在1930~1931这两年,要努力实现300万移民,移民要与当地农民、山民实现广泛混居,例如将一个乡寨,裂变为两个。在300万移民的基础上,要至少吸纳土著居民200万人,实现对500万人的实质控制。

三、广泛地强化民兵组织建设。500万实控人口,按照1:6的规则,可以实现80万民兵组织。民兵实现步枪、子弹、手榴弹(或手雷)的3件套轻武装,同时运输大量炸药,广泛学习和使用地雷技术。这样,预计花费2000万美元,可以实现对民兵的武装化、训练和基础弹药储备。

四、全部31个师的兵力中,先渗入缅甸10个师,未来海南留下1军1师,即总共4个师守卫。其它的17个师,则在1932年择机,从若开邦一次性强行登陆,通过若开山脉突入缅北缅西,与前置兵力10个师会和,总共组成9个军,然后席卷除了东南平原几个省邦以外的,其余缅甸全境!

五、对于移民和所吸纳当地人口的劳动力,不能仅用在建设乡寨上,大量的青壮人口,要投入修路。2年的时间,要完成从若开邦到钦邦,再到克钦邦,再到掸邦的道路,基准为5米宽,在困难的地方要保持3米宽以上,以实现轻型坦克可以通行。道路的基础要坚固,表面先用渣灰,未来再改进提升。

六、选择山谷、山洞等隐蔽地形,在部分移民点附近建设小型军工厂,实现弹药生产和武器维修。大多数火炮和炮弹等,只能依赖外界输入,但最基本的各种子弹、手雷和手榴弹、迫击炮和山炮等的小型炮弹,在2年内努力实现自给。李思华还利用自己的金手指,提供了一些目标矿山,争取实现初步的小型开采。

七、建立广泛的物资仓储系统和物流系统,实现各个移民点之间物资的严密管控。李思华将各个移民点称之为“分布式网络”,每个乡寨就是一个节点。节点之间要多维度地联系起来,才能发挥整张网络的效果。

八、继续扩大对缅甸稻米贸易的掌控,极端时刻甚至使用武力也无需顾忌。以缅甸自身的稻米采购,养活500万人绰绰有余,不过在2年内,尽量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,这样根据地只要从外界输入一些肉食即可,可以大大降低对海运和物流的需求,也加强了隐蔽性。

九、强化情报组织。对缅甸经济、社会、地方势力、人口分布、英国布局、缅人独立势力等,进行更细致深入的情报工作。为最后行动的顺利和一次性到位,提供信息基础。

移民工作是缅甸行动的重要基础,李思华也和赶回根据地汇报的余润群和洪国光两人,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工作安排。

1928年,原来统治山东的军阀张宗昌,被北伐军击破。在1930年初的这个时刻,是原来江苏的军阀陈调元主政山东。但李思华知道,不久之后,1930年9月,韩福渠就开始他在山东直到抗日战争时的统治,长达7年。

韩福渠原来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,后来被蒋介石收买,背叛了冯玉祥,导致西北军在中原大战中的失败。统治山东算是蒋介石对他的褒奖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