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 > 第30章(第3页)

第30章(第3页)

李思华当成一个情报,将韩福渠将主政山东的消息,告诉了两位同志。与这两年在山东的“过路军阀”相比,韩福渠将扎根山东,他的能力也较强,山东将迎来一段稳定期。她心里清楚,韩福渠在山东建立了3个军的武装部队,含五个师和一个旅,总计要达到8~9万人。当然他的部队是军阀性质,战斗力根本不强,要不然也不会在1937年与日军开战后,很快就被打得打败逃跑。

不管怎样,大规模的移民工作,势必被韩福渠注意到。但韩福渠有个最大的弱点,就是缺乏军费。蒋介石对他的利用只是一次性,接下来根本不会为他提供军费。他要维持自己的统治,自然要搜刮民间。历史上此人在军中严厉禁毒,却向外大肆贩卖鸦片。其贩毒行径,屡次被社会舆论谴责,然后他为了维持军队,视若罔闻。

因此对韩福渠应该可以收买,特批每年100万大洋的专用经费,50万大洋用于韩本人,而其余50万大洋,用于其主要部下和地方势力。这100万大洋,就让军阀们当成是贩卖人口的收入。但日常工作仍然要高度警惕,防止其贪婪过度,而不断敲我们的竹杠,达不到威胁的目的,就出兵勒索。

为了实现这一点,组织将与韩福渠建立一定的军火贸易关系,形成钳制。将向其出售美国军火,这种军阀现在通过洋行的购买成本很高,我们即使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他,中间仍然有很大的赚头,也许能将给他的每年好处费赚回来。李思华笑着说。这自然是不可能的,大部分资金,肯定会被韩福渠纳入私囊。这实际上形成“军火换人口”的交易。

她指出,为什么我们移民要选择山东为基地呢?因为山东是当时的人口大省,估计近四千万人口,而河南的人口更多,两省加起来有八九千万,大致相当于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。不选这里选哪里?

我们预计总体要移民一千万以上,而这两省就能满足我们的目标,并绰绰有余。尤其是河南,最近的八年简直是连续天灾的八年,半个河南,可谓都是饿殍遍地。

余润群和洪国光报告,整个山东加上河南的移民网络已经比较完善,尤其在灾祸严重的各个城市,都建立了办事处以及招募网点。目前由于在两省的知名度已经较高,而组织上经费改善之后,润滑了地方,因此总体移民招募工作还算顺利。

在山东和河南民间,对于他们的移民工作,已经形成了“固有印象”,以为他们是为东南亚和南美的华人富豪开办的种植园,提供劳动力。在这个阶段,正好借助河南和山东大灾的形式,大肆廉价地吸收人口,送往海外。

目前的主要的招募方式是,对于直接找上门到各个网点的难民,由网点工作人员直接接收。而另外对于原来干扰我们招募,觊觎利益而有恶意的地方势力人士,现在采用了利益吸引的模式,即如果他们带难民过来,被工作人员验证无误,符合标准,就按每10个人奖励1块大洋的标准,给他们钱,这样的话,现在阻碍就很少了。只是前期名额有限,这些豪强之间,还为了名额的多少而明争暗斗,以为是一门长期的生意。我们自己所受的压力反而有所减小。

目前难民选择的标准,已经不那么强调青壮。而是以有青壮的家庭为单位,残酷一点说,在大灾面前,老人早就不行了。还存活的,几乎都是壮年或以下的,包括孩子。所以只要最后身体调养过来,都还是不错的劳动力。

目前已经建立了几条人口输送通道,从河南几个较远的灾区开始,向山东青岛延伸。考虑到难民体弱,大约每20公里,就设置休息和吃饭的“庄子”,每个庄子有护卫力量,目前在山东扮演护卫队的部队也已达到了一个团的力量,超过三千人。而且在山东和河南还招募了一些人作为“打行”,护卫总数大约有六千人。

这样每20公里一程,一路向青岛过去,直到抵达青岛附近的,超过十个难民大营,进行最后修整。恢复体能,然后分批上船运往海南,再在海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、军事训练和乡寨生产组织训练。当然,其中参军的青壮则另行安排。

按照李思华的最新规划,2年要完成300万移民,接下来的一年就必须移民至少120万人以上。平均每个月要达到10万。招募肯定没问题,主要问题在于粮食和其它“基础设施”的供给还要扩大。例如在青岛的流民大营可能要扩大到30个左右,几条线路上的“庄子”也要进行更多的设置,经费上的压力会比较大。

目前两省的难民由于各地受灾情况,是此起彼伏,所以在各地招募的数量将根据灾情而调整,山东的情况稍好,河南受灾更厉害,未来招募的重点恐怕倒是河南。

李思华笑着对两位同志说,不用顾忌经费,现在正是组织上经费最充裕的时候,只要不浪费就行。相比工业建设的投入,移民上的花费确实是小头,五块大洋能满足100个移民的一天伙食,以在最终自立之前,宽松算300天来估计,即每100个移民消耗的经费是1500大洋,这样一千万移民是15000万大洋,折算不到6500万美元,加上其它的费用,大致需要8000万美元,相比于6亿美元以上的工业建设投入,当然只是个小头。

第52章缅甸各地的新情势

缅甸钦邦,离开乌克亚港不远的一处山岭中,田秋安与马薇带着一群民兵,正在山区尽头的一处山岗上。他用望远镜扫视着山下的通道,准备接应运送物资的队伍。

物资从乌克亚港送来,组织已经努力建立起了从乌克亚或者孟都,海运到缅甸的物流运输,然后用马车送往分布在钦邦的中央山脉,即铁岭山脉中的各个山地,组织已经在这些山地设置了多个移民点,开始初步发展13个乡寨。接下来还要发展从吉大港直接开始的走私线路。

钦邦有3。6万平方公里,比海南岛还大,可是由于是山区,人口非常少,现在只有10万人出头,组织选择这里重点建设的原因,自然是缅英当局在这里的统治极为薄弱,现在输入了3万移民之后,实际上已经取得了本地的统治权,“钦族”的少数上层一扫而空,只有哈卡和法兰,这两个有英国人机构的镇区,组织有意识地维持了原状,没有去挑战他们,先努力在山地乡村发展乡寨,建立根据地。

田秋安是山东人,是这里比较早期的移民,到这里已经超过1年了,他现在是所属乡寨的一个民兵连连长。当初他其实有点遗憾,本来他少年时练过武,应该是当兵的好苗子,可是灾荒中逃难,搞得身体太亏了,在海南根据地选兵的时候,没有被挑上,最后被安排移民来到了钦邦。实际上通过这一年多,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很好,现在他觉得自己壮得都可以打死一头牛。

钦邦面积广大,但多数都是海拔2000米到3000米的高山地区,而当地的农业技术非常落后,原来都是刀割火种。

组织调查后,发现其实相对于如此少的人口,可开垦的耕地简直是应有尽有,虽然高山地区土壤质量差,但架不住规模大啊,所以第一策略,就是从印度进口输入了一批大牲畜,以便于用畜力,来减轻开垦的压力,能够种植尽可能多的耕地。

山区有的是草,大牲畜的饲料不成问题,而利用大牲畜和人的便溺,搜集森林中的枯枝烂叶粉碎,进行堆肥,还输入了少量化肥。先是烧火开荒,然后利用大牲畜对荒地深耕,将积肥与土壤混合,反复这个过程,不断改良提升农地的肥力。

开垦土地先按照一人5亩的标准,以后会提升到一人10亩。只能是依靠大牲畜,单靠人的劳力的话,根本不可能管理这么多土地。去年开垦了20万亩左右,而今年才完成了13万人需要的65万亩土地开垦。效果是明显的,去年完成的那20万亩农地,如果以较低地区的稻米种植来看,今年已经达到了亩产200斤以上的水平。等到明年,这65万亩都成为熟地,整体人口即使超过30万以上,基本也能实现粮食自给了。

整体的农地规划是,相对低地和水源丰富地区,种植水稻;而相对高地和旱地地区,种植玉米和高粱。

当然同时还发展养殖业,山区广大的面积,提供了丰富的饲料,猪、牛、羊、鸡等的饲养,从去年开始就进行,今年扩大了很大的规模,而去年的养殖,已经开始为移民和本地人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肉食。

蔬菜、果树、甘蔗、油菜、短绒棉花、土豆、咖啡、桑树等的经济养殖,也在试点中。

这样的动作规模,不可能不惊动到在钦邦首府,即法克镇的缅英人员,他们也向上级报告过,不过一个如此贫瘠的山区,根本没有能让殖民当局的注意力集中过来。

对于田秋安本人来说,这两年他基本上就是与筑路打交道了。

13万人的大约一半,至少超过6万人,现在都在筑路上。他们只有在农忙的时候,停下来去帮助农忙。其余时候都在筑路,冬天的时候人还要多。

一开始,是从孟都和乌克亚附近的组织物资中转库,修路到山区,接上最近的移民点,这是“外网”。然后再是联通各个移民点,这是“内网”。最后则是为那些未来移民所设置的移民点之间,进行道路连接,这是“备网”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