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余5个师,1个是中央警卫师。4个教导师,分驻云贵川和缅甸。
以上总计62个师,未来几个月新增的5个师,任命待定,不过主要的使用方向,可能还是补充入陕甘的大军。
红军中大量后世著名的人物,李思华都根据记忆,将他们挑出来重用。此时中央红军的高级将领,大多数都担任了要职,这让苏区的同志们非常感动。李力胜同志真的是风光霁月,坦坦荡荡,这使得她获得了崇高的威信。
其实她也根据记忆,排斥了少数人,她厌恶他们后世历史上的一些作为。
至于“山头主义”,她是一点都不担心的,谁的山头再大,还能大得过她李思华吗?她亲手创建的军队,最大的山头就是自己。这可不是前世,那时候的很多部队,是一些重要同志自己发展出来的,因此山头主义自有来头。
七、中央驻地暂时选择重庆,这不仅因为重庆是四川门户,更因为是为了接下来的大西北攻略考虑。
八、中央苏区7万同志,川陕苏区5万多同志,预计将有约6万同志进入西华军各部或者重新编制,其余6万多同志充实地方。无论是参军或者是到地方工作,都必须经过3个月的教育培训,熟悉、理解和接受西华的各项政策方针、工作流程、工作逻辑等,方可入职。而湘西的红二六军团,也已联系安排尽快到西华根据地进行改编。
在遵义会议前,已经联系上了川陕苏区的张国焘等人,缺了徐向前,补上了王树深,还是那只熟悉的四方面军。对于张国焘此人,她现在的感觉很复杂,有心拿下吧,暂时没有理由,张国焘在川陕苏区,至少现在还是做的不错的,她也只有慢慢来了。不过,此人到川陕苏区,曾经大量屠杀同志“肃反”,就这一条,她也不愿意继续重用他,先挂起来吧。
李思华从周恩来那里,比较遗憾地知道,由于共产国际远东局在上海的电台,前期被国民党特务破坏,目前与苏联和共产国际之间的联系,已经中断。李思华这里当然有最先进的电台,可是没有与苏联建立新的电报密码之前,是无法联系的,总不能拍发明码电报。
周恩来问她想干什么?她告诉周恩来,本来她准备直接电告斯大林遵义会议的决议。要狠狠地骂他一顿,只顾苏联的民族利益,将兄弟党的同志性命,当成可以牺牲的筹码,胡乱派人指挥。并且要通知斯大林,不要想着再利用我党,我党是独立自主,为自己民族负责的共产主义党,不是苏联的傀儡。
周恩来也只能苦笑,李力胜同志眼里不揉沙子,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,果然是她认为绝对无法妥协的原则问题。
中央红军到目前为止,仍保持着与四方面军的电报联系,因此在遵义会议前,就已经通知了张国焘等人,让四方面军向四川巴中开进,西华军会在巴中接近陕西边境的地带接应他们,中央红军、西华军、四方面军会进行全面整编,形成一只完整的军队。
这个时候的张国焘,虽然有野心,但还没有发展到历史上,红军过草地时那样的野心。说起来,那也是因为当时中央红军(一方面军)损失太厉害(只有1万多人了),而他的四方面军还有近4万人,相比之下算得上“兵强马壮”,才激发出来的野心。
在1935年初,他的野心还限制在党内的职位上。所以接到中央电报,虽然不愿意就此失去“独霸一方”的“诸侯”地位,但也不敢对抗中央。
在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时,四方面军已经和西华军接触上了,西华军安排四方面军进入四川,在巴中、达州一带驻扎,等待整编。
而张国焘和其它四方面军的领导层,则被招到重庆中央,等待新的任命。
所以现在张国焘的心态,是非常复杂的。西华军一路护送他们,他已经看到了西华军的强大,即使是二线的地方部队,装备和军容也强于四方面军,当然他对四方面军的真实战力很有信心,但是这无法让他否认西华军的强大,人家的强大,是整体的强大,沿途他也看到了地方政府、民兵组织各种的行动。四川一解放,就进入了大建设阶段。
他已经了解到,西华军前期就有56个师,超过90万人,而且都是全副美械装备,装备水平超过了同期的日军,是完全的美国和德国标准。这是何等强大的力量?让他的野心感到完全无力。单单从军力的对比上,他就知道,他塑造的四方面军,在整合后也只是很小的一个支系。
他不由得想起了李力胜,当初他还顺着陈独秀的意思,痛骂此女。现在看来,自己显得多么愚昧。难怪她当初瞧不上中央,如此大才,确实有这个本钱。
我党有了西华一系,革命胜利变得非常有希望。可是他虽然也高兴,但一个人的时候,就不由得沉寂下来,心里总有那么一些遗憾。
在遵义会议后,中央军委又专门召开了高层军事扩大会议,对重要军事任命和接下来的军事任务,做了重要说明。主席和李思华都做了重要发言。
主席的发言,主要是任命和对接下来军事任务的解析。李思华的发言,则涉及了未来的军事布局。她发言的主要内容是:
“这一次西华军的整合,据我观察,有的同志高兴,有的同志郁闷,有的同志还在暗暗生气,都是不同的革命工作,不能有做官思维,都好好地检讨一下自己!”
李思华的批评,让全场肃穆下来。
“俗话说,是骡子是马,都拉出来溜溜。同志们有才能,组织会看在眼里。再有才,没有驾驭才能的政治思想修养,有才无德,组织不会用!”
“我们即将实现67个师的总编制,而今年即1935年的年底,计划是90个师,到1936年底,是130个师,到1937年,则是180个师300万人的编制。”
这些数字的宣布,让台下都轰然起来,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李思华冷冷地一笑。
“不敢相信?那是你们对于我们工业力量的建设还一无所知。”
“这样大规模的军队扩编,我们需要非常多的高级军官、高级干部,有德有才的人,自然会在这个过程中,被组织选拔出来,担任重要的职务。”
“而且你们现在算什么有指挥的才能?接下来的每3个师的1个军,将发展成为9个师组成的一个集团军,每个集团军包括6个步兵师,2个摩步师和1个装甲师。”
“你们中有谁现在就敢说,自己能指挥摩步师和装甲师?有谁?”
场下鸦雀无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