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XO小说网

EXO小说网>征途实录启航1926 > 第85章(第2页)

第85章(第2页)

虽然太原兵工厂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兵工厂之一,但对于西华而言,显然已经算不得什么。但如此重要的一所兵工厂,其科技人员和熟练技工的价值很大。因此需要尽快掌握,在未来西华占据太原后,可以迅速改造提升太原兵工厂,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兵工制造基地。

山西虽然不是抗日战争期间西华重点考虑的工业区,却是建国后必须重点开发的工业区。因为很明显,山西是资源大省,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比较好,尤其是军工产业。

山西最出名的资源是煤炭,这大家都知道,几乎一直是全国第一的储量嘛。其实山西在军工需求的其它资源方面,也非常强。

首先是航空需要的铝土矿,山西的储量超过16亿吨,占李思华前世全国资源的13。

其次是钢铁工业需要的铁矿,虽然品位不高,但储量达到了约40亿吨,其中五台-代县和岚县-娄烦两个区域,非常适合铁矿的规模性开采。

第三是集中在中条山区的铜矿,储量446万吨,也适合集中开采。

其它还有很多重要的战略资源,例如金红石(钛矿)、镁矿、铬铁矿、镓矿等,储量都相当可观。

所以虽然山西的交通条件不好,但无疑是未来的重要工业区。而太原兵工厂,就是山西未来大工业的基础。

这个太原兵工厂,是民国史上的三大兵工厂。除了它,还有沈阳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。

在1928~1930年的全盛时代,太原兵工厂的月产量高达:轻重炮35门,迫击炮100门,步枪3000支,机枪15挺,冲锋枪900支,炮弹1。5万发,迫击炮弹9000发,子弹420万发。当时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共有设备3800部,职工1。5万人。

正是这样的生产规模,使得当时的阎锡山晋军发展到30万人的兵力,甚至生产量还有剩余,可以高价出售武器给李宗仁、马鸿逵、马步芳等外省军阀。

不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在1930年中原大战晋军失败后,阎锡山一度下野,而太原兵工厂和火药厂的生产一度停止。等到阎锡山卷土重来,努力恢复两厂的生产,现在也不过恢复到了7千余人的规模,大约相当于全盛时代的一半。

不管怎样,太原兵工厂与火药厂仍然是很有价值的,可以节省未来不少西华在山西发展军工产业的精力和投资。

孙太平带着情报警惕地离去。他并不知道,类似他这样的西华情报员,现在山西的不少,有的在获取矿产和矿山资料,有的在调查晋军内部的情况和发展晋军中的内线,有的在调研山西的知识分子的情况,……,涓滴的情报和行动,汇集在一起,就构成了山西地下的巨大暗流。

第139章全面渗透(二)

余润群现在是西华地下党在河北的负责人。

他和洪国光两人原来主要是负责河南和山东的移民工程。这项巨大的工程,到1935年底基本完成,总共向海南和缅甸移民了近1400万人,其中不到80万留在了海南,其余的1300余万人口,都移民到了上缅甸。

这样巨大的移民工程,自然对于河南和山东两省,都有很大影响,越到后来,引起的关注越高,如果不是组织一直在加强对移民的保卫力量,到1935年甚至有5万人(主要来自地方部队)规模,在两省以各种名目的武装力量出现,对移民进行保护,那这个工程,早就进行不下去了。

河南和山东两省,本来大概有七八千万人,算得上这个时代除了江南以外,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区域。所以即使他们移民了1400万的流民,其实对于这两省在劳动力上的影响,响并不太大。后来影响之所以大,自然是地方豪强和国民党,都开始怀疑这种移民的目的,很多人开始将这种大移民,与当初的缅华联系在了一起,国民党也不都是笨蛋。

所以经过反复讨论,西华在1935年底暂时停止了大移民。而在河南和山东两省的移民组织,除了一些当初抛头露面“暴露”得比较彻底的,都转化为地下的情报和行动网络的一部分,准备应对未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。

由于整个移民工程长达7年多(1928~1935年),因此西华在这两省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根基,甚至在河南和山东的几个县,就连县政府的主要官员,其实都是西华的同志。所以在这两省,西华的网络可谓是无所不至,建立得非常完善,又有潜伏武装的隐秘保护,扩展的速度更为惊人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西华政治局决定,在前期5万地方部队的基础上,再派遣部分地方部队(主力部队因为重装备的缘故,如果派出震动太大,会影响战略趋势),以及在两省当地招募部分士兵,先组织起30万的地方部队,由西华建立起物资输送通道,向这些部队秘密输送武器弹药。

这些部队会先建立起多个山区基地。

山东有八大山脉,几乎分布在了整个山东的大多数区域。除了太小的日照五莲山以外,其余泰山、沂山、蒙山、崂山、昆嵛山、大泽山7大山脉,都将建立起依靠山脉地理的根据地来,动作先不要太大,但根基要扎得深。

河南则有四大山脉、太行山、伏牛山、桐柏山和大别山。

所以两省总共11座巨大山脉,都要建立起山区根据地来,这有着深远的战略规划。

日军未来的进攻方向之一,肯定包括从山东进攻河南的路线,而这些山脉,就是阻碍。在这些山脉提前建立起了根据地,并配备单兵装备其实更胜日军一筹的地方部队,除了避开日军的重炮群外,其实完全具备与日军对攻的能力。

所以日军进攻山东和河南,明面上他们以为打败了这两省的国民党军队,就能占领这两省,其实暗面上我们的西华军队,则对其构成了真正严重的威胁,如果其兵力少,西华甚至可以聚而歼之。如果兵力多,则依托根据地对日军进行不断的骚扰战、破袭战,加之届时再广泛组织民兵,就可以让日军在这两省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。

日军的兵力,除非达到百万,才有可能突破这种格局。可是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两省就集中百万兵力呢?东北、华北、江南、中南,到处都需要兵力,日军在华的最大动员能力,也就最多200万左右,根本做不到嘛。

目前河南,是蒋介石民国军队重兵汇聚的省份,目的当然是防御西华。不过抗战一旦爆发,他们就必然在山东韩福渠崩溃之后,成为抵挡日军的短期主要力量,这可以为西华争取时间——西华的主力部队,需要在占领山西之后,再进军河南和山东。

组织上大力地加强了河南和山东的地下组织,在余润群到河北之前,在两省的地方部队,已经突破了8万人,除了部分物流的保卫力量外,其余部队开始分批进入11座大山及其附近,开始了根据地的建设,目前两省地下组织当年强劲的物流和移民网络,现在转而变成了建设根据地的物流网络,大量的物资包括武器弹药,从西华根据地海运到山东沿海,再由这个物流网络,逐步运送到各个根据地。

在山东和河南的工作逐步上轨道之后,余润群被中央安排了新的重要工作,就是去领导完善和扩展在河北的地下组织。

河北当然是西华军抗日战争计划第一阶段的最重要目标,因为有北平和天津两个北方最重要的城市。按照现在的军事设想,在抗战爆发,西华军第一步攻取山西和察哈尔后,就会对河北形成“四面包围”的趋势,在地方部队和两省根据地配合下,从山西进军迅速占领河南和山东。另一个方向则从察哈尔截断河北与东北日军占领区的联系,这样就从察哈尔、热河局部、河南和山东,对河北形成了“四面包围”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