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的一个夜晚,美国纽约的一处豪宅内,灯火辉煌,衣香鬓影,音乐声四处飘扬,这是一个上档次的Party。
汉斯。路德高兴地与来宾们轻松地讨论这美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发展,他是德国驻美国的大使,而且不是那种无名之辈,他曾经在1925年1月到1926年1月,担任过482天的魏玛德国总理,虽然政绩不佳。而且在1930年,他还曾经担任德国国家银行总裁。他过去的履历,也确实让美国人对他另眼相看,觉得他是个德国来的大人物,这为他在美国的工作,提供了不少便利。
相对于4月之前的焦虑和不安,路德现在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。
3月9日,德国航空部长戈林,宣布了德国空军的成立。而7天之后,希特勒政府正式宣告,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,重建一只和平时期拥有36个师、大约50万人的陆军。这个消息,当时就轰动了世界。德国卷土重来了,英法会如何反应,美国会如何反应?
路德当时是惴惴不安的,理论上这大大地冒犯了美国,相当于德国废除了美国具有利益的《凡尔赛条约》。所以那一段时间,他可谓是一度焦头烂额。
然而事态的发展大大出乎他的所料。美国居然对于德国重整军备默认了!罗斯福甚至在记者询问时避而不谈,而美国国务卿赫尔更是指示外交机构不必对此反应。最终到3月20日,赫尔代表美国政府发表正式声明,只是对于德国违反条约表示遗憾,却没有反对。德国就此过关!
这当然让他大吃一惊,不过等到他知道了3月18日英国正式宣布对德国的抗议宣言时,其实也不过只是谴责德国,没有经过英国的批准,就重整军备而已,并没有对德国重整军备这件事本身,提出异议。这下子他明悟了,被大萧条经济危机折磨得奄奄一息的英国,虽然名义上还是世界霸主,但对于德国的重新崛起,已经无能为力,而美国则在隔岸观火,他们在欧洲的利益,终究有限。
任务如此完美地达成,最近两个月来,他的心情一直很好。
这一次,纽约的金融界,邀请他来纽约参观访问纽交所,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,德国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好,不少美国财团都在投资德国,他觉得这是一次很正常的邀请,纽约金融界关注德国市场不是理所当然的吗?
“嗨,路德!”他听到有人用德语对他的热情呼喊,转过头去,他发现这是今天宴会的主人,华尔街一家著名的“琼美投资基金”的负责人卡尔,他是德国后裔,其父亲早年移民美国,第二代的卡尔在美国站稳了脚跟,现在是华尔街高层中的一员了,很有交际价值。
站在路德边上的德国驻美武官马克也注意到了走过来的卡尔,卡尔微笑着与路德和马克拥抱,然后三人聊起了天,不一会,卡尔的朋友贝克,也是一个德国后裔,也凑了过来,4人开始用德语愉快地聊天。
武官马克,其实就是一名德国的情报军官。他很快被卡尔说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吸引了,美国会在8月底通过《中立法》。法案将规定,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,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,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,然后,凡以军械、军火或战备,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,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,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,均为违法。
“美国武器禁运!”马克的脑子中闪过这个念头,这当然是一个有价值的情报。他深深地看了卡尔一眼,这个人似乎在美国信息很灵通?
几人喝了两倍威士忌,酒精的刺激下,卡尔和贝克的话匣子似乎打开了,不少美国政府甚至是军队的秘闻,从两人嘴中当笑话被说出来。
路德和马克发现,这两人居然是希特勒的崇拜者,他们都自诩是最正宗的雅利安人,不过看上去两人都是金发碧眼,确实感觉很“正宗”。对于希特勒让德国重新崛起的事实,两人都异常钦佩,尤其是贝克,他的家庭,居然在一战时被美国政府迫害过,因此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。两人都是站在德国立场,对于英法都是敌视的态度。这让马克觉得非常谈得非常投机,路德则稍稍感觉有点别扭,虽然他担任希特勒政府的官员,可他并不是纳粹。
但总的来说,路德对于两人,还是非常有好感,他们仍然以德国后裔而自豪,支持德国,这就足够了。
一张虚无缥缈的“情报网”,从纽约开始逐渐发酵了。
第120章西北弥漫的不安
国民党甘肃省主席,于学宗,正在甘南的陇南市视察,确切的说,是陇南的文县。文县境内,就有大名鼎鼎的阴平古道,三国时邓艾伐蜀,就是避开了姜维正面接战的剑门关,从文县绕道甘南,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,经唐家河、阴平山、马转关、靖军山,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(今南坝镇)。
这条阴平古道全长265公里,按照当时的以360步为一里,正好与《三国志》所记的七百里阴平道完全一致。
阴平古道虽然是甘肃与四川之间交通的一条便捷之路,但西华军通过阴平古道攻入甘南的可能性并不大,因为沿路崎岖,山高路险,尤其其中的摩天岭地段,其岭北西坡度较缓,南面则是峭壁悬崖,无路可行,当年邓艾就是从这里,裹毡而下,度守摩天岭,直插江油关而灭蜀的。
这样的崎岖道路,小股部队穿插可以,大军沿着此路进攻,难度就太大了,所以于学宗并不如何担心。但毕竟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。还是要做好防范,这也是他来陇南检查防务的原因。
除了阴平古道,甘肃与四川的通道就要是天水到汉中的东线,这条线西华军要突破秦岭天险,如果西华军做到了,也就不用守了。
于学宗作为张学良最信任的左膀右臂,这些日子思绪一直犯愁。
得到西华的足够资讯后,他内心对于东北军、西北军与西华的战争,已经非常不看好。东北军说白了是丧家之犬,而杨虎城的西北军本来是地方部队,连北洋的传统都没有,很难讲有多少战力。
但是张学良的选择,他很能理解,还能怎么样呢?难道不战而降?西华和蒋介石一样,都是要彻底吃掉东北军,别无选择啊。只能最后一搏,看有无生机了。
来到甘肃后,他心头更是沉重,一个字曰“穷”,两个字曰“太穷”。这个地方,与东北相比,简直是荒漠,这样的地盘,根本养不起兵啊。难怪蒋介石对于放弃甘肃交给东北军,那么痛快。要知道从1930年蒋介石从军阀中原大战中胜出后,派邵力子、朱绍良先后主政甘肃,不算不重视,其后甘肃已经是民国比较忠诚的省份了。之所以在西华压力下痛快地退出,不就是因为没有油水吗?
确实,他来到甘肃以后发现,除了省城兰州外,其余地方,都称得上“穷乡僻壤”这4个字。他不算是没见识,甘肃有丰富的矿产,如果能发展工业,还是有前途的,可是发展需要资本,还需要时间,东北军怎么可能呢?
偌大的一个甘肃省,人口不到600万,财政收入一年不过几百万法币,而最繁华的省城兰州,人口居然只有9。6万人,这样的底子,能干什么?当他盘清了甘肃的家底,内心不由得一片冰凉。
甘肃也不是没有油水,整体耕地有大约4000万亩,可是这些土地,大部分在小军阀和豪强手中,除非东北军化身为红军,用刺刀去争夺,这可能吗?
而且甘肃这个穷地方,居然还受到在宁夏和青海的“二马”的觊觎,让人哭笑不得,因为甘肃相对于宁夏和青海,又算得上是富庶之地了。
想起二马,于学宗一阵厌恶,作为汉人的立场,他对于这两股马家利用部分回民狂热的宗教信仰搭起的军队,非常厌恶。马家军的创始人马占鳌,就是白彦虎回乱的主角之一,当时有主要的四股回民军,左宗棠进剿的时候,消灭了势力最大的马化龙,却招安了马占鳌。